第581章 後記(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江天寥廓 本章:第581章 後記(下)

    “餅幹!!”

    炎曆35年,夏天。

    已經長成少年的蘇炳在好友的呼喊中飛速下樓,他們這一批當初曙光城養育中心長大的孩子,相比於別的少年有一種特別的使命感。

    十六歲的少年,正是愛玩的年齡,他們卻將空餘時間都投入到了社會調查和公益事業當中。

    蘇炳選的方向是三農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謂之三農,人類是離不開鄉村的,哪怕文明覺悟,擁有能夠奪天地之造化的城市,鄉村也依舊會是社會的主體。

    因為人秉天地而生,如何能舍棄地呢。

    在舊時代,華夏全麵推進城市化,但曾經數次的經濟危機,都是農村挽救了國家,讓危機得以軟著陸,而且農村曾經百業興旺,但由於財政和戰略方向問題,鄉鎮企業被一刀切,大量企業直接關停,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走進城市。

    城市繁榮了,農村卻開始空心化了。

    等到醒悟過來再搞鄉村振興的時候,其實已經事倍功半,三農問題在回歸之後,更是日益嚴重,在戰爭結束之前曾經達到巔峰。

    時代發展越快,人們越怕被時代拋棄,自然拚了命的往城市擠。

    但這是不行的。

    了解過城市才會明白城市的生態有多脆弱,不說別的,單說停水停電一兩天,就是一個大麻煩,如果有十天半個月,那就全完了。

    城市是需要被供養的,是無法自給自足的。

    這注定它在麵對戰爭和災難的時候會十分脆弱,我們常說大疫止於鄉村,這些都是實踐檢驗出的真理。

    當然。

    科技極度發達後,城市擁有無限能源與配套循環設施,或許能夠自給自足,但人生活在機械當中,離了地氣,別的不說,總是更容易生病的。

    我們可以看到小孩子是不喜歡穿鞋子的,特別喜歡赤腳在地上走。

    這其實是種本能。

    是“接地氣”的本能,開春的時候,赤腳在大地上走幾趟,這一年都會少生病些,自古傳下來的習俗,自然有它的經驗道理。

    另外。

    即便科技能夠合成食物,但,化工廠合成出來的食物與田地種植出來的作物,讓你選擇,你會吃什呢?

    所以。

    人類不能離開鄉村,即便是已經邁步星辰大海,也不能離開鄉村。

    可怎振興鄉村,卻是個問題,僅僅靠退休的老人可不夠,哪怕鄉村基礎設施建的再好,城市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其實也不願意去鄉村養老的。

    就算願意,也沒用。

    沒有哪個地區,隻有老人就可以繁榮起來的,有這種繁榮也是虛假的,沒有生機的,想要有孩子,就必須有年輕人,而讓年輕人回到鄉村,必須得保證一點,那便是讓他們安心,讓他們打心底覺得,哪怕回鄉村了,也不會被時代所拋棄,也能生存生活。

    在靖漢改製之後的十年,鄉村建設是周瑞主抓的兩個重點之一。

    鄉村要繁榮,那必須是百業繁榮,不能光讓人回去種地,種一年地才幾個收成,亦或者說,能種地就不錯了……

    在過去,資本將種子壟斷,並提供配套的種植方案。

    你不聽可以,但你連種子都沒有,上哪去種地?化肥價格年年漲,種地不虧錢就算好的了……

    但,不種地了,耕地怎保證?

    想要將鄉村振興落到實處,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農村的社會調查是必不可少的,年年都要跟著做。

    在高二的暑假。

    蘇炳跟幾個朋友和同學,就參與了農村調查。

    他們將前往皖南的歙縣做調研,不但要采訪,還要真實體驗生活,吃住在農民家,給鄉村小學當義工、幫忙種田……

    一路舟車勞頓,耗費了十多個小時,終於輾轉來到歙縣。

    他們到村委會去報到,此時村委會正在做晚飯,許多老人已經端著碗筷來到大院,等待著食堂開飯了。

    在炎曆二十年,帝國其實已經處於重度老齡化了,如今正好是巔峰期。

    超過35%的人口已經在65歲以上了,哪怕這些年在修行和養生上有大力推動,但這種日積月累的東西,臨時抱佛腳自然成果有限。

    為了解決養老問題,也為了振興鄉村,靖漢最終還是決定將養老產業放在鄉村。

    六十多歲的農民可以下地,六十多歲的打工人估計連自理都困難,養老的重點不在贍養,而在醫療,在調養。

    變老從來不可怕,可怕的是伴隨著老去而來的各種病症。

    無痛無病活到壽終,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福報。

    要解決這個問題,現代醫學不行,唯有振興中醫才可以,山醫命相卜,本就同出一脈,都是“玄學”,得益於修仙的人群眾多,這十年來中醫發展迅速,已經有條件每個鄉村陪一名大夫,每個縣能有一名妙手了。

    古之名醫,多有斬關奪門,起死回生之能。

    如現代的李可老中醫,此類醫生在中醫興旺之時,應該每縣都有一個才對,可中醫式微,到回歸那年,全國都找不出五個了……

    為何要振興中醫?

    這不僅僅是中醫更擅長“治未病”和調養,這還是一個經濟問題,中醫千人千方,但隻要對症了,那必然是效如桴鼓,沉屙立消,幾十塊,甚至幾塊錢包的藥,就能治病。

    而不是進醫院先花大幾百做檢查……

    超過35%的高齡人口,哪怕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了,也不是將大比例財政全部投入養老的理由,那樣還能做其他的事嗎?

    所以。

    在蘇炳他們幹勁十足的擼起袖子去食堂做幫廚的時候,村的大夫也趁著吃飯的時候打量老人們的氣色。

    遇到有問題的,便會上去問切一番,需要防治便開兩副藥,總不能等病真的成型了再來治療。

    醫療問題解決了,老年人身體健康了,養老問題就去了大半,否則一個難以自理的老人,一個人陪護照料都是照顧不過來的,社會沒有如此多的青年勞動力能夠處理此事。

    老人身體健康,能夠自理,自然就還會發光發熱。

    他們一輩子的經驗與知識,就是孩童最好的老師,調整各鄉村的養老人口的素質成分,便可以解決鄉村教育資源的問題,孩子們在鄉村受到的教育甚至會比城市要更好一些。

    能夠把教育穩住,年輕人的心就安定了一半了。

    在天下為公的製度,不存在階級壁壘,貧富差距不大,人們自然能夠安心的待在農村,並堅持發展農村。

    如何發展?

    山水田園湖草,因地製宜的改良自然環境,便是最好的發展,相比於樓市,生態資源是更好的蓄水池,是可持續增長、改善的。

    山清了,水秀了,天藍了,空氣清新了。

    身體便健康了,心便怡然了,人也就靜了,靜了也好修行了,以長生為錨定物,生態資源就有了最好的價值。

    如此幾十年沉澱,便也就有了開展長生革命的基礎了。

    周瑞要以五百年致覺悟,當然不會讓靖漢的發展還不如《大明2077》麵的大明,他們走過彎路,體驗過資本,體驗過禮樂崩壞,道德崩壞,體驗過文明內生矛盾的極致,所以更能明白天下為公的難能可貴,更能明白如何夯實基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玄幻必須死》,方便以後閱讀玄幻必須死第581章 後記(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玄幻必須死第581章 後記(下)並對玄幻必須死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