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太空事故

類別:網遊動漫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本章:第296章 太空事故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塔防戰略 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末日空間站組裝平台上天,進入建造階段的第十天,就出了重大事故。

    事發時間為夜晚(A國時間),兩名宇航員進入睡眠時間,一名宇航員負責組裝平台情報任務(A國用詞習慣,相當於艙內指揮),一名在外作業。

    末日空間站雖然是剛剛開建,但它的技術標準,實際跟未來空間站有一定的差距。

    自現存的國際空間站完成組裝後,A國已經從官麵停止了下一代空間站建造計劃,原因嘛……毫無疑問,不賺錢。

    國際空間站體量四百餘噸,總投入在二十多年前就上千億A幣,每年補給、人員往返還需要幾億,各個環節再虛報一點,年均運轉費用超過十億。

    但它帶來了什呢?

    基礎研究及醫療理論的進步,更新了一代太空廁所。

    最近幾十年冒出來的市值上千億的公司,沒幾家能跟空間站扯上關係,少數幾個能扯上關係的也隻是軟件、醫療器材。

    受限於幾乎是窮舉式的材料學發展速度,人類基礎研究比應用科學要靠前很多很多,這些東西在有限的時間內並不能轉化為商業利益。

    沒了R聯盟體的刺激,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A國既沒了弄空間站虛空展示力量的心思,也沒有商業上的動力,當然就不想發展下一代空間站了。

    所以末日空間站組裝平台上的外部設備,絕大多數都來自於二十多年前的技術儲備,部分是地表設備換了個殼上來的,極少數由推動末日空間站項目的財閥,在去年到今年年初投資各大學進行研發。

    沒有全體聯動的機製,要在地麵上研究太空專用設備,可不是說什隨便整個設計圖去生產就行,時間太緊,很多新投資的裝備都沒來得及進入生產階段呢。

    這方麵C國則擁有後發優勢,她的舊空間站幾年前才建成,由於被製裁,買不到現成太空裝備,所有的都要研發,全裝備技術起點都在十五年內,有的研發項目在空間站上天前一兩年才展開。

    隨便對比一下便知,國際空間站的研發階段,手機還在用五十年前發展的模擬信號(極易被其它電磁波幹擾),十多年前,無人電動汽車都有續航超過400公的概念車了,兩個時代產出的裝備,功能和可靠度能一樣嗎?

    空間站裝備的差距,導致在艙外操作方麵,A國的團隊受盡折磨,還是主要依賴軟式纜繩作為安全裝置。

    軟式纜繩不是說不能用,C國的宇航員們也有,問題是缺乏其它輔助裝備,尤其機械臂還是固定式,長度、關節數量都不夠用,艙外作業基本全靠手抓和漂移,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事發當晚,由於情報任務人員的一次操作失誤,導致正在組裝的末日空間站核心艙與機械臂分離,但沒有及時被發現。

    直到下一個要與核心艙側麵對接的柱段碰上時,直接給它頂飛了。

    趕緊喊人起床,開北方之星三號船去追。

    北方之星一號、二號都沒有機械臂,隻有可控掛架,但A國的任務不一樣,三號沒有帶電控中心,模塊化載荷變成了機械臂加額外太陽能板運輸艙。

    北方之星雖然是四人座,但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月表降落的需求,推力並不小,把核心艙追回來沒任何問題。

    問題是北方之星的操作係統,是C語、R語雙係統的,並沒有A國人會的E語,宇航員必須按說明書和地麵人員的指揮來操作。

    隔了一層語言,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對接時又出現了意外,北方之星用正臉撞了一下與核心艙已經完成連接的結構柱段。

    北方之星不大,可改了載荷後也有十二噸,這一下直接把艙段的機械連接(對接艙口)給撞脫開了,核心艙分成兩個部分飛出去!

    地麵很快進行任務評估,決定去追核心艙本體,連接柱段主要用於連接離心環,相對不那值錢。

    等到北方之星把核心艙拉回組裝平台,連接柱段已經在十公外。

    別看這距離不長,當兩者都在同一軌道高度時,追起來非常惱人,需要北方之星先降軌,經過兩次調整後再升軌,動用RCS係統微調速度才能追到。

    如果C國民眾一看,肯定覺得好像也不是多大事。

    這又體現出兩個空間站體係的區別。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塔防戰略》,方便以後閱讀塔防戰略第296章 太空事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塔防戰略第296章 太空事故並對塔防戰略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