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兩百九十七章 並肩王大婚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大海魚 本章:第三千兩百九十七章 並肩王大婚

    另一邊;

    唐學誌和竹影帶著五萬大軍返回京城。

    大軍攻入盛京的消息傳開,舉國歡騰。

    崇禎、天啟兩朝,被韃-子打的抬不起頭,百姓被擄走更是超過百萬,並肩王入朝不到兩年,就收複了遼東。

    誰強誰弱,一目了然。

    劉小刀,張維國、李來亨特意從應天趕回京城。

    京城百姓一片歡呼,尤其是這次唐學誌攻破韃-子都城後,解救了百萬漢民。

    他們有些自願留在了遼東,有些則請求返回故。

    對此唐學誌一一應允。

    有些人祖上就被搶到了韃-子那邊為奴,已經成了二代,甚至三代。

    他們不想回來,但對中原卻有非常強烈的歸屬感,他們希望同老家的人取得聯係。

    但因為路途遙遠,根本沒辦法回來。

    唐學誌從遼東回來後,馬上下令,恢複所有通往遼東的驛站。

    同時還建立了一條水路驛站。

    驛站不僅僅為官家服務,同時也為百姓服務。

    為此他還專門讓戶部成立了一個部門,郵務署!

    僅僅一個月時間,郵務署就打通了前往盛京的毛細血管,可以通抵薩爾滸以南的所有村寨。

    遼東大地的百萬漢人,開始依靠信函溝通與中原親人的聯係。

    一時間,替寫信函的先生,忙的不可開交。

    有些人甚至可以靠專門代寫信件維持生計。

    有些聰明點的人,專門弄了頭毛驢,替人跑腿,接送信函。

    大戰方休,百廢待興。

    朝廷也開始著手重建遼東。

    依然是京城村堡模式,所有人登記造冊,編組。

    考慮到遼東民風彪悍,全伯光和方子才也在村堡附近增派駐軍。

    遼東長久以來,都在韃-子高壓統治下,以前的社會結構很簡單。

    除了順民,剩下的就是一些晉商家族,以及韃-子權貴。

    明軍收複遼東,那些親韃-子的勢力跑的跑,瓦解的瓦解,也導致遼東的物資無法流通。

    重建遼東任務之一,還得保證遼東物資供應。

    當然,魚鷹有非常完善的物資保障體係。

    唐學誌剛剛發布命令,商務署的商船就已經從海峽島出發了。

    近代工藝品,源源不斷的往遼東輸送,糧食,茶葉,絲綢,瓷器,鐵器應有盡有。

    遼東的皮毛,山參,藥材等等,也源源不斷的被船隻運出來,銷往各地。

    出此外,海峽島先進的灌溉技術也慢慢傳入遼東。

    薩爾滸以南地區,展開新田畝政策,也讓那些還在北地徘徊的漢人紛紛湧向南方。

    王石頭的大軍,勢如破竹,讓那些殘餘的抵抗實力,瑟瑟發抖。

    然而就在他一路向前推進時,京城傳來噩耗,王四苟病逝。

    王石頭收到消息,痛不欲生。

    唐學誌派劉小刀前往遼東,將王石頭替換回來。

    王四苟執掌刑部,屬於朝廷重臣,更是跟隨唐學誌從小黃島起事的老臣。

    他的死,不僅是大明深受影響,整個魚鷹係統都為之大震。

    不過,王四苟生前非常節儉,病逝前,還特意叮囑葬禮從簡。

    原本遠在九州島劉景同和呂宋劉猛子等人都要回京吊孝。

    但唐學誌最終還是遵循了王四苟臨終前的意願,一切從簡。

    下葬的當日,唐學誌下令京城降半旗三日,依舊以國禮葬之。

    下葬的當日,唐學誌下令京城降半旗三日,依舊以國禮葬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之海上雄師》,方便以後閱讀明末之海上雄師第三千兩百九十七章 並肩王大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之海上雄師第三千兩百九十七章 並肩王大婚並對明末之海上雄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