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三百零四章 殺人越貨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大海魚 本章:第三千三百零四章 殺人越貨

    “工人主要以從事工業生產為主,他們可以不分,或少分田產,主要靠賺餉銀維持生計,海峽島就有十多萬工人,他們用賺來的錢,購買百姓的農產品。”

    “百姓用賣農產品的錢,又能去購買工業品,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我明白了,……並肩王,臣說的對嗎?”

    孫傳庭恍然大悟,開心的像個孩子。

    他說的沒錯,唐學誌一直在 致力於打造一個龐大的工人群體。

    拿下應天等地後,他也已經用個人名義,應天等地,開設磁窯,大力發展養蠶紡織、礦山等業務。

    大明境內逐漸趨於安定,幾億畝田產分配下去後,絕大多數百姓都拿到了土地。

    加上魚鷹給的新種子,最近幾年,糧食產量肯定會大爆發。

    等糧食富餘後,糧價肯定會暴跌。

    其實,今年開春就已經有這個苗頭了。

    就拿京城來說,糧食價格已經從崇禎末年的五兩降到了三兩多。

    依照唐學誌的估計,大明的糧價短時間內,還會有很大幅度下滑。

    價格暴跌,最終受損的也是百姓。

    必須將之維持在一個所有人都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締造龐大的非種糧人口,成了當前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

    海峽島大約有四成非農業人口,這樣農業和工業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補,良?循環。

    依照戶部的統計,大明朝人口約莫在八千萬上下。

    按照和海峽島的比例,最少得有三千萬上下都非農人口,才算健康。

    所以,在孫傳庭等人,因為大明國內逐漸穩定感到慶幸時,唐學誌已經在琢磨如何帶領整個大明走向工業化的問題。

    要想穩定國內糧價,必須有三千萬人,不依靠種植而活著。

    而按照之前粗略統計,大明鹽鐵,運輸,礦山,紡織、陶瓷從業人口加起來也隻有兩三百萬。

    再加上官府係統的百多萬人,在其背後支棱起來的人口數,不會超過一千萬。

    必須有三四千萬的糧食消費人口,大明經濟才能健康循環。

    因此在修建鐵路,大力發展耕機,船舶,港口的同時,能再締造出一大-波工人。

    而當下大明,百廢待興,加上唐學誌的貿易艦隊,橫跨歐亞,完全可以支撐起千萬級規模的工人。

    “明白了,並肩王,孫大人,我好像也懂了,要是真能穩定糧價,讓所有人都能吃的起飯,那,我們再過兩年的賦稅,豈不能收入好幾千萬兩?”

    張國維止不住的點頭,眼底透著無比期待。

    要是真如唐學誌說過,將千萬百姓,轉為轉為工人,到時候他們龐大的購買力,絕對可以維持整個大明的糧價穩定。

    而百姓賣糧後又有龐大的購買需求。

    良?循環,大明商業將會更加發達。

    之前他們估計,大明過幾年賦稅會增加到兩千萬。

    所以也不敢多說,姑且再增加一倍,也有四千萬吧!

    哈哈……

    要知道,大明朝從來沒有哪個皇帝賦稅一年超過千萬的。

    哪怕張居正新政,最多也隻收過八萬百左右。

    要是能知道,短短幾年後,大明能收四千萬的稅,朱由檢死了都會笑醒。

    咳咳……

    “張大人,實不相瞞,三四千萬賦稅收入,豈能配的上大明,某估計,十年之內,大明賦稅恐怕超過一萬萬,噢,也就是一億!”唐學誌點燃一支煙,吞雲吐霧。

    半眯著眼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之海上雄師》,方便以後閱讀明末之海上雄師第三千三百零四章 殺人越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之海上雄師第三千三百零四章 殺人越貨並對明末之海上雄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