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羌氐之別看服飾,計略五步劃西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姚戎 本章:第一百零七章、羌氐之別看服飾,計略五步劃西羌

    請眾人喝一盅酒,白馬羌王楊興接著道:漢人稱因吾部落早期在益州廣漢屬國陰平道(文縣)白馬水(白馬峪河)流域,故漢人稱吾為白馬羌或白馬氐或廣漢羌。

    白馬水東流入羌水(白水江)。

    陰平道、甸氐道西北都是吾部落領地。

    最初大本營設在陰平道兩水合流處,大漢設陰平道縣府後,吾部落大本營向西北遷移到此處,非官府管轄區,依白水南岸(桓水/白龍江)而居。

    吾部落北部以洮水與鍾羌分界,北岸為鍾羌的地界。

    從白水源頭正北向直到洮水這個分界線是吾部落與參狼羌的分界線。

    吾重點講與吾部落有關的西戎。

    西戎是周朝對西邊人的統稱,薑戎就是四嶽的後裔。

    而周朝之前的商朝稱西邊的人為羌人,羌和氐都是西戎之後的稱呼,也有三苗說。

    後來,秦國滅西戎八國,一說十二國,一說十四國。

    西戎人大部分融入秦國,一些部落散居西部各地,成為羌、氐。

    氐部落以農耕為主,畜牧為輔,住板屋、圍土牆,用漢姓名,另有小名和氐名、有氐語,無文字。

    氐民大都懂漢語,喜貿易,衣物接近漢服但更幹練簡潔,編發。

    氐部落起的漢姓有楊、呂、齊、強、蒲、王、苟、毛、竇、田、曹、餘、蕭、李、茹、嚴等漢姓。

    氐名有而惹、陪都卡、楊角草、嚴茹氏、熱則氏、陪茹氏、斜茹氏、嚴茹氏、娃魯氏等等。

    漢人也有按服色稱吾等氐部落為青氐、白氐、蚺氐等。

    前漢朝在十三個氐族聚居區設置的道、縣有河池縣、武都道、氐道、故道、平樂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陰平道、剛氐道、湔氐道、略陽道。

    嘉陵道,接故道和祁山道沿嘉陵江通往蜀的棧道,為蜀道北段的主要線路之一。

    本大漢朝嘉陵道、循成道、平樂道三道取消,嘉陵道與沮道合並為沮縣。

    平樂道在西漢水南岸,並入上祿縣。

    循成道在西漢水北岸,平樂道以東,與下辨道合並為下辨縣。

    故道和武都道保留。故道含陳倉道。

    氐道在隴西郡東南角。

    甸氐道、陰平道、剛氐道在益州廣漢屬國境內。

    湔氐道在益州蜀郡北部。

    略陽道改為漢陽郡略陽縣。

    氐部落分布有,漢陽郡略陽縣南清水氐楊氏部落;

    早年從武都郡遷入漢陽郡略陽縣西南臨近渭水一帶的臨渭氐蒲氏部落和呂氏部落;

    呂氏部落原在略陽,後又遷到漢陽郡阿陽縣興國城略陽氐呂氏部落,又稱興國氐;

    益州廣漢蜀國陰平道陰平氐強氏部落;

    三輔右扶風隃糜縣隃糜氐齊氏部落和右扶風汧縣汧氐部落;

    武都郡河池縣興和氐竇氏部落;

    武都郡下辨縣下辨氐雷氏部落;

    武都郡沮縣沮水氐楊氏部落等;

    酒泉郡祿福縣祿福氐部落;

    益州巴郡巴氐部落;

    隴西郡河關縣念氐部落等。

    略陽縣南清水氐楊氏部落早年與吾部同屬白馬氐,後來分家。

    大漢稱散落在大漢的涼州和司隸三輔及並州上郡等地的羌部落為東羌,湟水、隴西、武都郡以西的稱西羌。

    西羌大都自稱為無弋爰劍後裔。

    羌部落以畜牧為主,農耕為輔,住帳篷,民無漢姓,大人和貴胄用音譯做姓,有羌語,民不懂漢語,披發坐衽。

    服飾和發形一如吾這位大王朋友、吾部下右大將楊勒、總管家楊吉。

    而吾白馬羌又被漢人稱為白馬氐,是因為吾部落不斷有羌、氐人入夥,風俗兩者都有,大半人住板屋,少半人遊牧。

    為使吾民感覺公平,吾的服飾每天一換,一天氐服,一天羌服。

    其實凡是擁有良田的羌部落已多多種糧了,如吾等的朋友燒當羌。

    所以看木屋、農耕都很難區分,簡單的辦法是,看服飾就知是羌人還是氐人了。

    眾人齊讚大王智高才大、學識淵博,也終於搞懂了西戎、羌、氐的關係和大概區別,其實沒人完全知道久遠的古代,也無從在意。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驍雄韓遂》,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驍雄韓遂第一百零七章、羌氐之別看服飾,計略五步劃西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驍雄韓遂第一百零七章、羌氐之別看服飾,計略五步劃西羌並對三國驍雄韓遂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