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書佐詳解西海郡,強弩怒射一百步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姚戎 本章:第一百二十六章、書佐詳解西海郡,強弩怒射一百步

    次日,韓遂留下胡人部落書佐毛柏、直屬修行淳於衍二人留在此地複查人口和田產等。

    韓遂帶著小廝韓佟、羌人部落書佐池甫、直屬幹小史成奎四人繼續西行,去考察燒當羌。

    中午到達臨羌縣城,沒有入住臨羌置(驛站),穿城而過。

    隻派直屬幹小史成奎去臨羌縣城通知縣戶曹派人來一起複查湟中義從胡人口、田產等。

    韓遂雖然去過燒當羌大本營多次,但對燒當羌的地盤不清楚。

    一路上,請戶曹府的羌人部落書佐池甫介紹之。

    池甫道:燒當羌的地盤環繞西海,十分廣闊。

    前漢朝末,大司馬王莽用金錢財物利誘環西海的卑禾羌王良願部落遷出鮮水海、允穀、鹽池等地,將環西海地區獻給了漢朝,遷居邊遠山區遊牧。

    王莽建西海郡,設修遠、監羌、興武、軍虜、順。

    數年內,環湖西海修築城池,統歸西海郡管轄。

    西海又稱鮮水海或卑禾羌海,鹽池在其西南。漢人也稱西海為仙海。

    沿湟水向西北,最靠近臨羌縣城的是金城西部都尉駐守的龍耆城,也是王莽西海郡郡府的治所,此乃西海第一城。

    從龍耆城向西北一百七十,有第二城,尕海城,在在西海東北,尕海正北不遠處。

    尕(g)海又稱耳湖,據說海底通西海,卻為淡水。

    從尕海城正西向,離尕海城直一百七,為第三城。燒當羌稱之為青鹽城,因離產青鹽的鹽池最近而得名。

    第二、三兩城直線中點向南,離第二、三兩城均約二百九十多處為第四城。即從第三城向東南,從第二城向西南。

    第四城因離積石山頗近,故燒當羌稱之為積石山城。

    燒當羌稱為大允穀城,在第四城的東北,賜支河曲北岸,賜支河曲從西南向東北走向轉為自西向東走向的轉彎處,在大允穀以西。

    第四城二城距一百七十八。到第一城一七。

    大允穀乃燒當羌發源地,在赤嶺南,緊靠赤嶺。

    大允穀西南到東北長約七十,西北到東南長約一百。

    和第一城到赤嶺(日月山)均為約一百。

    赤嶺和第一城到西平亭均為。

    第二城到一百八。

    第二城到、第三城到第四城,第一城到赤嶺三條連線近乎平行。

    到第一城連線與第二城到第四城連線平行。

    綜上,王莽時代必有高人精巧絕倫設計、赤嶺要塞、西平亭七點布局和防線。

    以西平亭為核心,在西平亭放一支強大的快速騎軍,一日可增援第一城和赤嶺。而臨羌縣城隻做補給和緩衝,不駐紮大軍。

    第一城駐軍可一日內增援第二城和赤嶺,第二城可一日半內增援第三城。

    赤嶺駐軍可一日內增援和第一城。可一日半內增援第四城。

    第三城和第四城之間可在二日半內相互增援。

    從第三城到鹽池一百三十,一日可達。該鹽池鹽產青黑色青鹽,粒大味醇。儲量取之不盡,易開采。

    剝開少許鹽蓋,就可撈取食用粒鹽。采後鹵水幾數年後重新成鹽。為西羌用鹽主產地。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後,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新朝無瑕顧及邊疆郡縣,卑禾羌又趁機奪回了故土,西海郡廢棄。

    燒當羌源於大允穀,以無弋爰劍的十八世孫燒當為名。早年受住安夷縣一帶的卑南羌和住大小榆穀的先零羌欺負。

    燒當的後代滇良聯盟卑禾羌等,擊敗趕走先零羌,奪得了大小榆穀地,漸強起。

    又吞並因叛亂從安夷縣遷來西海的卑南羌等,內部幾經變故,良、龐、傅、迷、來、滇、犀、麻、那、忍、號、東等種大羌豪紛紛接踵登場,後來合並成為現在的燒當羌,乃西羌第一強羌。

    本朝開國後,西海郡一直未恢複中隻第一城龍耆城尚在吾漢軍手中,此地乃吾金城最西端邊城了。

    而赤嶺要塞成了燒當羌的大本營,第二、三、四均歸了燒當羌。

    本朝在臨羌和西平亭以南,在賜支河曲(黃河青海段)北岸建立歸義城和建威城,駐軍。

    並在賜支河曲水麵上建起河橋,直通賜支河曲南的大小榆穀,並把大小榆穀土地開墾成良田。

    這樣一來,第一城龍耆城、臨羌縣城、西平亭、歸義城和建威塞就把金城西部牢牢地把守住了。

    龍耆城深入燒當羌地盤,使之不敢輕舉妄動。

    從臨羌縣城、西平亭、歸義城三地到赤嶺均一日可達。令居縣城和隴西郡的援軍二日可達西平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驍雄韓遂》,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驍雄韓遂第一百二十六章、書佐詳解西海郡,強弩怒射一百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驍雄韓遂第一百二十六章、書佐詳解西海郡,強弩怒射一百步並對三國驍雄韓遂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