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幽州存八股勢力,朝廷圖四方牽製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姚戎 本章:第三百一十三章、幽州存八股勢力,朝廷圖四方牽製

    二月底,韓遂先去金城太守府喊上太守韓理、金城郡郡丞韓列等一同去拜訪軍師府。與軍師成公英和軍師府屬吏參軍等一同剖析朝廷近年來授官的意圖。

    朝廷將前、後、左、右四個將軍印綬分別授予左將軍袁術、右將軍樊稠、前將軍公孫瓚、後將軍郭汜。

    征東、西、南、北印全無授出。

    鎮東、西、南、北印隻鎮東將軍印授給張濟。

    安東、西、南、北印有安東將軍陶謙、安西將軍楊定。

    加上雍州,天下十四州:司隸、雍州、涼州、幽州、冀州、並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荊州、揚州、益州、交州。

    車騎將軍開府如同三公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李傕、後將軍美陽侯開府如同三公郭汜等,據司隸。

    雍州刺史邯鄲商,據雍州。

    涼州牧韋端、安羌將軍主公(韓遂),據涼州金城郡、隴西郡大部、漢陽郡大部、安定郡大部、武威郡一縣。

    東羌、西羌在涼州,朝廷授以“安羌將軍印”之意乃由主公安撫西羌,牽製東羌。

    安狄將軍馬騰據三輔二縣、涼州北地郡中部和黃河東岸的郡北部、安定郡一縣。朝廷授馬騰以“安羌將軍印”絕非隨意。北狄乃並州、幽州胡人,朝廷意在引馬騰向北鎮撫胡人。

    邟鄉侯袁紹,占據冀州,自領冀州牧,自號車騎將軍,坐擁冀州,染指青州、幽州、並州。

    袁紹任命的並州刺史高幹,據並州。

    青州有公孫瓚任命的青州牧田楷和袁紹長子青州都督袁譚爭青州。

    曹操自領兗州牧,與陳宮等推舉的兗州牧呂布爭兗州。

    劉備領徐州牧,據徐州。

    豫州有袁術任命的豫州刺史龐使君。朝廷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貢已離開豫州去並州,並入高幹軍。

    荊州牧儀同三公成武侯鎮南將軍劉表,據荊州,假節督交、揚、益三州軍事。

    左將軍假節陽翟侯袁術,據揚州九江郡等地,自封揚州牧和徐州伯,與揚州刺史劉繇爭揚州。

    益州牧監軍使者陽城侯劉焉去世,劉璋領益州。

    交州刺史朱符,據交州。

    前將軍易侯公孫瓚,據幽州,染指青州,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

    公孫瓚殺死劉虞後,立段訓為幽州刺史。占據幽州代郡、上穀郡、涿郡大部、廣陽郡大部、漁陽郡中部的潞縣、右北平郡等地。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公孫瓚殺害劉虞,幾乎盡得幽州,於是誌氣益盛,恃其才力,不體恤百姓。又有記過忘善、睚眥必報的毛病。

    劉虞在世時,眾多中土士人來投靠。到了公孫瓚掌控幽州,士人受到排擠,於是把公孫瓚的做為編成段子在民間流傳: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窮苦之地。

    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與為兄弟,或結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幽州除第一股公孫瓚勢力外,幽州及周邊尚有幾股勢力:

    第二股,袁紹勢力:袁紹任命桓帝時任過一屆並州刺史的趙融出任幽州刺史,屬虛領幽州。此趙融推測年近七十歲,與西園助軍左校尉趙融非同一人。

    袁紹將領金城郡人麴義與劉虞子劉和步騎在易水南岸冀州境內與幽州公孫瓚隔易水對壘。

    第三股,公孫度勢力:幽州東部的遼東太守公孫度自封平州牧、遼東侯,將所占區域分為平州和營州二州,以示與公孫瓚的幽州分離開。

    平州含遼東郡、遼西郡、遼中郡;遼西郡、遼中郡均為從原遼東郡分離而置。

    此遼西郡非幽州原有的遼西郡。

    公孫度有支頗為強大的海上水部軍,運兵從遼東郡跨海,在青州東萊郡海岸登陸,占領黃縣、?國(惤國、?縣、惤縣)、牟平縣、曲成縣、掖國、當利縣、盧鄉縣,以此七縣設立營州。以柳毅為營州刺史。

    對於營州的起名,公孫度引證據典。

    上古時,舜帝在大禹治水之後,就大禹所置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中的冀州分置出幽、並、營三州,加上原有的九州,合為十二州。

    另一說是堯帝遭洪水,天下分絕為十二州。

    總之,公孫度稱“營州”並非杜撰(zhun)。

    但朝廷和士人均不認可營州,稱之為遼東賊。

    東萊郡隻東牟縣、昌陽縣、長廣縣、不其縣、黔陬在朝廷任命的東萊太守林胡手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驍雄韓遂》,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驍雄韓遂第三百一十三章、幽州存八股勢力,朝廷圖四方牽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驍雄韓遂第三百一十三章、幽州存八股勢力,朝廷圖四方牽製並對三國驍雄韓遂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