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孫堅傳(11)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晶晶小魔仙 本章:第569章 孫堅傳(11)

    ——公元186年——

    兗州,泰山郡。

    孫堅正在山地間徒步逃亡。

    兗州、青州、豫州、徐州四地,由於均處於平原,出產、氣候、地形等特征亦大致相同,故而時常被共同提起,稱為“中原四州”。

    而這“中原四州”的“行政區劃”或者說疆域,在地形圖上也是彼此相鄰,互相之間的邊界呈一個較為扭曲怪異的“十”字,這個“十”字的四角,分別是泰山、濟南、下邳和譙縣。

    此“四不管”地帶,自然有諸多盜匪出沒,所以除非急事趕路,或者有足夠的護衛隨行,一般的商隊和旅人是不會從這通過的。

    基於同樣的理由,小規模的部隊從此處悄悄通過,避過沿途郡縣,隱秘前往司隸,重新匯合後直撲洛陽的計劃聽起來也十分可行。

    可行才怪吧!

    丟盔卸甲,隻餘貼身皮甲的孫堅已跑得氣喘籲籲,他現在隻想把當初那個認為此計劃可行的自己抽上一頓。

    不,仔細想想,其實計劃本身是可行的,但被執行計劃的人給攪亂了而已。

    發現“追兵”暫時消失不見,孫堅停下腳步,在一片小樹林旁稍作喘息,同時開始回想自己究竟是怎落到這步田地的。

    記得當時……

    “轟隆!!”

    沒等他思緒發散,身旁的樹林便發出炸裂般的爆響,三騎無論人馬皆身著漆黑重甲的騎兵撞斷沿途樹木衝了出來。

    “啐,陰魂不散……”孫堅看也不看,轉身便逃。

    質問這些騎兵“為什追我”或者嚐試反擊都是毫無意義的行為,首先,他們隻管沿途追捕,根本不對任何話語作出回應,其次,這一小隊騎兵的重甲保證了他們無法被很快解決,隻要稍作耽擱,就會有更多同樣裝束的騎士趕來支援。

    至於束手就擒……嘿!他孫文台可不是會輕易放棄的人!

    孫堅矯健地穿過一片騎兵很難展開速度的亂石,趁他們繞過石堆時鑽進了另一片樹林。

    雖然這些不知名的騎兵可以憑借衝擊力破壞沿途的障礙,但本身仍然屬於騎兵,在山地間無法全速奔馳的缺點不可能完全消失,隻要逃的足夠遠,他們終究會因為要保護他們的主人而撤退的。

    ……如果他們的主人沒打算斬盡殺絕的話。

    聽者後麵漆黑騎兵撞斷樹木的聲音,孫堅在抱怨附近為何沒有足以攔下他們的巨木樹林的同時,也終於有機會回想這件事的始末了。

    ————

    臧霸那家夥,終究還是對自己戰勝他而有所不滿,在入京勤王的具體做法上事事持和自己相反的觀點。

    勤王,或者說清君側,就是朱最終告知這批徐州文武的起兵理由,而且他還拿出了皇帝寫下的密詔,詔書中稱他被十常侍暗害,已無法理事,請朱在外地悄悄募兵勤王,將十常侍一網打盡雲雲。

    這詔書內容……聽起來頗為可疑,即使以孫堅的見識,也知十常侍原本便是靈帝的爪牙,而此密詔無疑是說皇帝被自己用了半輩子的工具咬了手。

    不過,無論如何,勤王這個理由本身是挑不出毛病的,而“王越放任行刺十常侍的凶手逃離洛陽,證明‘劍聖’對他培養出來的那些宦官已經失望”,聽起來也很有道理。

    至於孫堅和臧霸的觀點矛盾之處,則在於這一行動中的“風格”。

    孫堅因為覺得“這詔書有點可疑”,所以希望行事留些餘地,

    如果沿途遇到旅人或商隊,隨便編個理由混過去即可,但臧霸似乎對那詔書深信不疑,表示既然皇帝發的是密詔,又要求秘密行事,那得知此事的任何人都得扣下,執意要走的便殺之以絕後患。

    真正可以決斷此事的朱並未做出決斷,於是此事的參與者們就此展開了一場辯論,其中陳登和糜竺因為事不關己而保持中立,陶謙、曹豹、曹宏支持臧霸的看法,而張昭、王朗和趙昱堅決反對。

    陶謙道:“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安室一屋乎?”

    張昭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陶謙道:“勿以惡小而為之!”

    張昭道:“勿以善小而不為!”

    圍觀的武將們表示,他們明明說法一致,到底是如何吵起來的?

    最終,這些文人誰也沒能說服誰,孫堅和臧霸決定各自按照自己的行事風格來行動。

    結果就是,臧霸遇到了一支從青州趕往豫州的隊伍,看樣子是個富家翁和他的子侄護衛們,臧霸想要把他們扣下,對方自然不肯,於是轉而下令把他們先捉起來再說。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收集末日》,方便以後閱讀收集末日第569章 孫堅傳(1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收集末日第569章 孫堅傳(11)並對收集末日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