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孫堅傳(13)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晶晶小魔仙 本章:第575章 孫堅傳(13)

    ——公元187年——

    司隸,弘農郡。

    弘農,設立於前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東臨於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函穀關,西接先秦的西北門戶潼關,居民大多為秦人。

    當初漢帝設立該郡的原意大約隻是為了控製關中平原這一軍事要衝,但經過數百年的人口遷徙和發展,它已然成為了司隸的另一個政治文化要地,號稱“關西孔子”的前太尉楊震,便出身於此地的弘農楊氏家族。

    太尉楊震之子楊秉,官至太尉,楊秉之子楊賜,亦為太尉,楊賜之子楊彪,現任太尉。

    雖然他們完全可以自稱為“四世三公”,但此名號被袁家喊得太多,楊家人已經不屑於用了。

    外人絕無可能想到的是,朱的“勤王”隊伍,便各自分散藏於弘農楊氏的莊園中,而負責牽線搭橋的,則是孫堅以為會留在徐州的王朗、張昭與趙昱。

    仔細想想,也並不太意外,畢竟弘農距離洛陽太近,如果擁立一個很可能引起爭議和反對的皇帝,很容易被“池魚”,所以,他們才是最為忠於皇帝的士族,對擁有皇帝密詔的朱自然是大力支持。

    按漢製,各地屬官無令不得擅離職守,但弘農楊氏顯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無視這條規矩,曾拜師楊賜的這三人輕裝簡從前往弘農聲稱要探望老師,誰敢攔著?

    至於陶謙,暫代徐州刺史後,便以上交“獻金”換取正式任命為名,運送大批軍資進入司隸,同樣沒人敢攔。

    顯然,這全都在朱的計劃之內。

    隻不過,由於半路的遭遇戰,孫堅同臧霸的關係急劇惡化,為防止真正動手之前就出現內訌,楊氏特意把他們各自的屬下和部曲安排得相當遠,幾乎是弘農郡的一南一北兩端。

    “……義公,洛陽城內現今情形如何?”

    在臨時居住的莊園中,孫堅緊緊盯著韓當問道——如果稍稍分散注意力,這位家將就會“消失不見”,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派他進行情報收集可以說最合適不過了。

    當時,家將們的隊伍也被“虎豹騎”衝散,正是由於韓當的及時援救,其他人才順利逃出,並沿途尋找痕跡最終與在華縣諸葛家別院休息的孫堅和周泰成功匯合。

    那位曹老太公顯然沒有帶俘虜上路的意思,在問清楚情況之後,直接把他們全都給放了。

    至於此“勤王”的消息是否泄露,泄露了多少,還是讓朱去頭痛罷。

    “洛陽此時,風起雲湧。”韓當難得成為諸將的目光焦點,頗有些激動地應道:“我等在徐州時便已聽問,外戚、宦官、朝臣正分成三派,正在互相爭權奪利,但詳查之後方知,情形要比預想中還複雜。”

    “其一,此行原本的目標,十常侍,已然分成了三派,以張讓為首的一派主張按皇帝之意立貴妃王榮之子劉協為帝,以蹇碩為首的另一派則打算支持皇後何瑤之子劉辯,另有曹節等人正左右搖擺,並未確定立場。”

    “哦……所以說我們要對付的便是那蹇碩一派。”孫堅點頭道。

    “其二,眾朝臣雖然在大體上仍在合力對抗外戚和宦官,但內部也因為‘立長還是立賢’、‘選擇與後果’、‘利益和道義’等原因而分成了多派,以我們的目地來說,隻有整個家族都在司隸境內,如趙氏、楊氏等大族,才可以信任。”

    “正是如此。”孫堅繼續點頭,這畢竟是楊氏的地盤,就算有異議也不能現在提出。

    “其三,”韓當頓了頓:“此事無法證實,僅僅是民間謠傳——據說大將軍何進嫌棄劉辯年紀太大,很快會成年而重新掌權,因為是外甥,不得不將權柄歸還,既如此,還不如立年紀更小,且毫無根基的劉協,方便控製之餘,隻要不給他與宦官接觸的機會,便可高忱無憂。”

    “嗯……”孫家諸將似乎覺察有哪不對,但一時想不到原因。

    結果,因為思緒未能集中,孫堅再抬起頭來時,韓當已經“消失不見”,即使明知他就在之前的位置並未移動,也察覺不到分毫。

    “此計甚妙!”門外有清亮的少年嗓音響起。

    “什人!”黃蓋直接跳將起來,而周泰也將手按在了刀柄上。

    “莫驚,此地乃楊家私邸,斷無可能有外人潛入,”程普反應最快,舉手壓下眾人的過度反應,順便還恭維了一下來人:“來者當是哪位楊家的青年才俊。”

    “此計竟將‘無中生有’、‘指桑罵槐’、‘欲擒故縱’、‘笑藏刀’等策略完美融合,想必是哪位高人在此棋盤上落子矣,”隨著話音,一名眉細目黑,皓麵薄唇,眼神靈動,大約十幾歲的布袍少年走進了院子,像孫堅等人略一作揖:“小子楊修,見過各位豪傑。”

    現任太尉楊彪之子嗎?孫堅拱手還禮:“見過楊小郎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收集末日》,方便以後閱讀收集末日第575章 孫堅傳(1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收集末日第575章 孫堅傳(13)並對收集末日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