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董卓傳(16)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晶晶小魔仙 本章:第604章 董卓傳(16)

    ——公元187年——

    函穀關。

    “故人相請,撥冗一見?”

    董卓立在函穀關城牆之上,遠眺了東北方一陣,方才收回目光看向帶來情報的管亥:

    “幾位張將軍對此看法如何?可有言它事?”

    不知是否是由於張角太過受道徒們崇拜所致,原本從屬於太平道的諸多方士和武將中,以張為姓者甚多,如張燕、張曼成、張絕、張柯、張牛角——雖然此人許久以前已經因為要避諱而改名“青牛角”了。

    數年前,由於朝廷一紙詔書宣布太平道為非法,涼州太平道又差點被十常侍勾結匈奴剿滅,他們不得已之下投靠了救過他們的董卓。

    由於這批人共有的特殊性——比如對張角和太平道的推崇,董卓並沒有按照常規方法將他們打散收編,而是單獨組成一軍,並沿用“太平軍”的名號。

    以太平道內部成員的錯綜複雜,完全可以預料,有不少道徒在那次事件之後為求庇護而向投效了各大世家豪強,朝臣外戚,甚至皇帝本人,但唯一不可能去投的便是十常侍及其黨羽。

    所以,這是一次由太平道餘黨發起,以“趁洛陽一片混亂消滅十常侍”為目的的聚會。

    “不,他們隻說,此事全由主公定奪,”管亥應道:“不過,‘太平軍’已經派出斥候和假扮的探子提前出發前往搜集情報了。”

    這個管亥也是奇怪,分明是土生土長的並州人,因在某次比武中被呂布折服,追隨而來,但卻和那些太平道將士相處的頗為不錯,甚至連傳令兵的活也搶了。

    “唔。”董卓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看向一旁關卡城樓內部的陰影:“你們對此事可有耳聞?”

    “北方的姐妹們傳來消息,他們似乎是來自幽州的‘白波太平道’,他們原本並沒有如此數量的人手,但路過冀州鹿時,隊伍規模憑空增加了大約一半。”一名黑衣的“貂蟬”從陰影中走出,施禮後如此應道。

    “原來如此,那批受到十常侍戕害的太平道徒們想要趁機報仇,”董卓點頭,看向全程在旁聽的賈詡:“文和,如果我想招募他們,有沒有可能?”

    “自然十分有可能,”賈詡應了一聲,然後忽然表情詭異地笑道:“……如果他們真的是想趁機消滅十常侍的話。”

    看他的表情,就像在暗示這批太平道想要向朝廷投誠一般。

    “末將以性命擔保!太平軍諸將同十常侍不共戴天!絕無他意!”管亥立刻挺直腰杆辯白道。

    “文和,你‘抄家滅門’的凶名太盛,有話還是直說的好。”董卓瞥了賈詡一眼。

    “,”賈詡舉起他手上的鉤鐮朝函穀關外一指,而後劃出一個大圓:“此番‘故人相請’,各方曾招攬過太平道的勢力定然已經得知,並在第一時間派遣人手前去探查,待得到確切消息之後,他們為招攬這批戰力,必會派出有足夠地位和實力的‘前太平道’前去接洽。”

    “沒錯。”董卓點頭。

    “奉先前往洛陽時,並未攜帶‘太平軍’,所以這‘第二批’前往‘一見’者,全都是我們的敵人,”賈詡收回鉤鐮,做出一個“把馬草聚在一起直接割掉”的動作:“不如,我們將計就計,【斷其後路】?”

    出現了!斷後的賈詡!

    在場眾人的腦中幾乎全都冒出了類似的想法。

    ————

    函穀關北。

    “楊奉!郭太!果然是你們!”

    “,

    好久不見。”

    輕車熟路地破掉了幾個簡單的路障幻象之後,張燕和張曼成見到了施展“水信之術”的始作俑者,雙方相見,一時有些唏噓。

    畢竟,他們原本都是太平道的一方渠帥、分壇壇主,如今卻淪落到寄人籬下的地步,雖然平時努力保持著心平氣和,但見到曾經的道友後,心中不滿的情緒難免有些外露。

    不過他們一方身穿涼州軍服,另一方穿著奇怪的白甲,手臂上還綁著黃色布帶,整體上顯得頗為奇異。

    簡單寒暄並拜過張角的牌位之後,雙方在臨時營地中分賓主落座,並很快提起了正事。

    “今司隸紛擾,洛陽不寧,我等聽聞黑山諸位隨涼州軍行動,特意趕來相請,”楊奉道:“我們欲要趁多方混戰之際,突入皇宮,殺光那些宦官,你們來不來?”

    “,殺死宦官?”張燕應道:“雖然我們也痛恨十常侍胡作非為,但僅憑他們自己,又如何能將我們迫到如今這個地步?”

    “你的意思是?”似乎預感到了某種不妙的發展,楊奉打斷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收集末日》,方便以後閱讀收集末日第604章 董卓傳(16)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收集末日第604章 董卓傳(16)並對收集末日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