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關羽傳(3)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晶晶小魔仙 本章:第509章 關羽傳(3)

    ——公元181年——

    由於祖父喜愛《春秋》的影響,關羽樂於習武,並重視忠義,但從未想過自己會被稱為“武聖”。

    當時,雖然激於義憤想要去行刺縣令,腦中所想也並非“風蕭蕭兮易水寒”或者“雖千萬人吾往矣”。

    事實上,當日如果沒有被劉備與公孫瓚攔阻,他得手後已經跟隨某位街坊販賣棗子的車隊前往青州或者幽州了,自然也無從知道自己那隨便練練的武藝在軍中竟稱得上上乘——從這方麵來講的話,他或許當真有些“武聖”的潛質。

    但,成為“武聖”的代價莫非便是會不自覺地對見到的所有人進行戰力評估,並以將其斬殺為目的進行分析和假設?

    關羽抬眼看了下曹操身邊的典韋,“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正麵作戰,至少五百回合以後才有可能將其擊敗。

    另外,分析不出獲勝辦法的目前隻有兩人:結論為“交戰四十回合後戰敗”的呂布,和“不想與之為敵”的袁紹,前者還令關羽有些躍躍欲試,但後者……雖然原因不明,但他決定還是順從自己的直覺為好。

    還有就是,那個宣告他是“武聖”的“聲音”再也沒有出現過,關羽向劉備詢時得知,每個人領悟“無雙”時的情形都不盡相同,但總會以一種絕不致誤解為幻覺的方式來告知領悟者。

    “哦,樹倒了。”關羽正出神,卻忽然看見曹操起身,並如此說道:“看來呂布呂奉先出於不服輸的心態,硬是將那一成的可能實現,那,我等也需換個地方埋伏了。”

    “如此……在下命人去告知伯圭兄一聲。”劉備點點頭,也站了起來。

    此處乃是距離陳倉有一定距離的高地,左右各鄰接著一段奇型山穀,曹操與劉備率三千步卒正停留在“方穀”附近,按照荀諶的謀劃,若那暫時充作烽火的樹木逐個倒下,就代表呂布擊退了叛軍,所有人必須轉而前往“葫蘆穀”布防準備伏擊——不得不說,這附近百姓的取名水準有待提高。

    由夏侯惇、公孫瓚率領的突騎兵無法登高至此,但並未進入山穀,隻是在外側平原修整的他們轉移起來也相當快就是了。

    “惡來,雲長,”趁劉備向傳令兵下令時,曹操向典韋和關羽道:“此戰並未到我與玄德出場時機,甚至這三千兵卒也僅能壓陣喊而已,你兩人需盡可能地殺散羌人膽氣,可有信心?”

    “那等瓦雞土狗,俺與雲長兩人,便能將他們盡數殺散,”典韋應道:“便如‘猛虎亦怕群狼’般……哎?是‘雙拳難敵四手’?……對了!是‘好漢架不住人多’!”

    “嗯……”曹操捏著額角:“那是荀諶教導你莫要獨自逞英雄之語罷,卻不適合用在此處。”

    “是‘虎入羊群’。”關羽終於忍不住提醒。

    “哦,對,哈哈……”典韋應道:“我們會如‘鶴立雞群’般掃平擋在我們麵前的家夥。”

    那不是近義詞!

    關羽正要將這句話脫口而出,卻見劉備已經叮囑完傳令兵走了回來,接道:“典校尉之前所說也並無錯漏,可合稱為‘獅子搏兔,亦盡全力’。”

    “……”聞得生疏的“典校尉”稱呼,關羽微微一滯,這才想起自己和曹操以及典韋並非同屬一軍,不過那讓人忍不住參與進去的氣氛倒是頗令人向往。

    “兩位將軍務必小心,我等也要去依計行事了。”曹操不再繼續方才的話題,向劉備拱拱手,起身離開。

    自始至終,劉備隻是保持微笑而沒有多說什。

    ————

    葫蘆穀既然以“葫蘆”為名,那它必然有可稱為“葫蘆腰”的狹窄部位。

    由公孫瓚和夏侯惇共同統領的五千“突騎兵”便埋伏於此,他們負責根據自己的判斷,將逃竄的叛軍攔腰截斷,既不能截得太少給前方其他部隊增加壓力,也不能截得太多令前方的叛軍回身死戰。

    而關羽和典韋的任務,則是在那三千步卒的拱衛下痛擊前一半逃走隊伍的後部,使其不敢回身確認狀況,具體任務難度完全視負責“截”的“突騎兵”的胃口來決定。

    抵達設伏地點後,不過幾個時辰,便見數萬羌人和叛軍的殘兵敗將行入葫蘆穀,以一種逃命的姿態向另一邊的穀口趕去,這一過程中完全沒有探索埋伏的意思。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收集末日》,方便以後閱讀收集末日第509章 關羽傳(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收集末日第509章 關羽傳(3)並對收集末日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