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保守派是如何獲勝的

類別:未分類 作者:[英]約翰·米克爾思韋特 本章:後記 保守派是如何獲勝的

    “美國百年困局與當下危機(套裝共10冊) (xinshuhaige.com)”

    後記 保守派是如何獲勝的

    那是俄亥俄州立大學校園一個田園式的春日傍晚,彼時離2004年11月的大選還有186天。大約50名學生和一條狗圍繞在真人尺寸大小的小布什紙板畫像周圍。幾件黑色運動T恤衫上寫著“忠告自由派:保守主義的要旨”。他們中多數人的紐扣上都別著各種代表勝利的共和黨的大象徽章。一隻塞得鼓鼓囊囊、外表淒慘的代表民主黨的驢,用一根繩子懸空吊在樹枝上。

    大約晚8點半,學生們聚集在一部電話機旁,傾聽與迪克·切尼進行的熱線電話,這是一個被宣傳為“支持總統集會”的全國性活動的組成部分。當副總統慶祝薩達姆·侯賽因被關進監獄的時候,學生們鼓掌了;而當副總統稱讚福克斯電視台的報道“如此準確”時,學生們則開心地叫喊起來。在副總統接到一個為向他致敬而取名切尼的六年級學生的電話,說要保持“牛仔傳統”的時候,就連這些保守派鬥士也顯得有些尷尬。但當那條狗自發地跳起來猛咬那隻鼓鼓囊囊的驢時,他們的情緒又恢複了過來。

    熱線電話是俄亥俄州立大學校園“保守派周”的高潮,這個“保守派周”的內容包括為軍人的孩子舉辦義賣、集會支持對美國的效忠誓言,以及一個槍支趣味日。校園的共和黨成員有300名,並且已經簽約雇用600名學生為小布什的競選做誌願者工作。一位名叫希思的年輕民主黨人——他是窺探共和黨行動的三名學生中的一人——承認,共和黨人在該校園比他們一方組織得更好。

    那一年的年末,小布什贏得了俄亥俄州的支持並獲得第二個任期,希思最大的恐懼變成現實了。小布什在俄亥俄州的勝利相對來說並不是很大——他隻贏得了118 569張選票——但若沒有七葉樹之州(Buckeye State)的支持,他就贏不了選舉人團票。但是在全國範圍,他成功地擊敗了約翰·克,他所贏得的選民票比美國曆史上的任何一位總統都要多。他多半是在“紅色”的共和黨州擴大了自己的優勢,同時又在“藍色”州蠶食了民主黨的優勢。布什勝利的同時共和黨在參眾兩院也大獲全勝,並且布什的勝利肯定也對這一結果有所助益。共和黨在參議院的席位增加到55席,逐漸接近打破阻礙投票的冗長辯論所需的60席。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湯姆·達施勒(Tom Daschle)也是共和黨的戰利品,他失去了自己代表南達科他州的參議員席位。與此同時,共和黨增加了自己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盡管是受惠於有些不光彩的選區改劃。事實上,共和黨在華盛頓正享有1928年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以來最持久的權力期。

    這一結果是對自由主義美國的沉重打擊,而國外對這一打擊也有同樣強烈的感覺。《衛報》的反應是:“哦,天哪!”《每日鏡報》(Daily Mirror)則問道:“那59 054 087個人怎會這樣愚蠢?”而這些報紙都是以英國這個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為基地的。《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承認,“德國人和法國人感到震驚”。雅克·希拉克和格哈特·施羅德(Gerhard Schr?der)幾乎掩飾不住自己的失望之情。而在這方麵,他們至少反映了這兩個國家的人民意誌。如果說大選前的民意調查顯示約翰·克在美國有進行一搏的機會,那他在歐洲那些假想的選民中則將贏得壓倒性的勝利。2004年夏,在35個國家中對3.4萬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小布什隻在波蘭、菲律賓和尼日利亞3個國家中領先。在許多美國最重要的盟友中,這位“有毒的得克薩斯人”的支持率少得可憐,簡直是種侮辱——法國5%、荷蘭6%、西班牙7%、德國10%、英國16%。

    小布什的勝利加深了國外對美國的疑慮。歐洲那些專家過去4年中一直將小布什描繪為竊取2000年選舉的入侵者,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他們麵臨一個令人憂心得多的可能性,即小布什實際上代表了美國人民。

    對驢子的凶狠進攻

    對於那些宣稱他們的論文是經過民意確認的作者來說,沒有比這更煩心的事情了。然而2004年的選舉再清楚不過地證明了本書的兩個核心觀點,即保守主義是美國政治的主導力量,以及保守主義解釋了為什美國與眾不同。

    我們補充了最新的資料,以反映2004年的結果及其直接的後續效應。但我們仍然覺得,值得用2004年的選舉情況來衡量一下本書的正題。有些保守派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一次勝利需要進一步的解釋呢?但政治中沒有什事情是輪廓鮮明的。右派美國的勝利可能是2004年的主要事實,但如果透過表麵往下看,就會看到一幅具有細微差別的畫麵。小布什的勝利真的確定了美國政治的重組嗎?真的代表了美國保守主義的勝利嗎?我們還是從主要問題入手吧——小布什的勝利有多完全?

    從右派手中贏得勝利

    對2004年選舉的任何分析最好都從謙卑的調子開始。如果從有爭議的那一天中途開始,多數政治評論家(包括本書的兩位作者)都不會認同。最初的選後測驗顯示,約翰·克在俄亥俄州和佛羅達州都有可觀的領先。從得克薩斯州飛回華盛頓的總統座機上,小布什的助手們被告知情況不妙,保守派的網站開始推卸責任(普遍的共識是,推動伊拉克戰爭的新保守派應該遭殃)。到下午茶的時候,莫林·多德和悉尼·布盧門撒爾(Sidney Blumenthal)等自由派評論家已經在英國廣播公司預報選舉結果了(他們在那比在美國的電視網絡上受到的限製更少)。而在波士頓,一個由好萊塢分遣隊帶領的狂歡集會已經開始了。可靠的證據表明,結果正朝向創紀錄的高度發展,民主黨的組織人員在全國各地都達到了目的。當克出麵發表一係列衛星廣播,以聚起忠實的支持者時,他的主要競選顧問鮑勃·施勒姆(Bob Shrum)硬把他留下來說,他要做第一個稱呼克為總統先生的人。

    當然,那並沒有發生。結果共和黨的人數比民主黨人還多,民主黨在一代人最痛苦的失敗中崩潰了。那一天折磨人的瞬間勝利解釋了為什傾向民主黨的評論家立即開始貶低小布什的勝利。他們認為他的獲勝優勢並不是壓倒性的,根本不能夠證明這個國家的政治方向,這種勝利更多是由於細節東西的作用,如個性和策略,而不是基本政治潮流的作用。

    從妄想症(共和黨在俄亥俄州安裝了投票機)到種種怪異情況的出現(有位社會學家在評論我們這本書的時候,甚至認為許多人投票給小布什是因為不知道他是個保守派),左派為小布什的勝利擬了一長串的借口,同樣也找出了眾多的替罪羊,包括霍華德·迪安在初選中把民主黨向左的方向拉得太遠,馬薩諸塞州首席法官瑪格麗特·馬歇爾(Margaret Marshall)的中間投票使同性戀在該州變得合法。不過自由派修正主義者的主要觀點有三個:戰場氛圍有利於小布什(在任總統和戰時總統通常能夠再次當選),約翰·克不適合擔任總統,共和黨的表現並不是真的那好。《即將出現的民主黨優勢》的兩位作者約翰·朱迪斯和瑞·泰克希拉認為,“小布什再次當選的優勢不如比爾·克林頓、羅納德·根或理查德·尼克鬆,並且麵對的是一個有缺陷的民主黨對手”。

    這些觀點有一定的真實性——當然比保守派必勝主義者承認的要多,因此才有本書中一以貫之的主題——右派過度擴張的危險。小布什是曆史上再次當選的總統中認可率最低的,且多數美國人確信入侵伊拉克是個錯誤。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布什開始了他的2005年。但是自由派的辯護者依然不得要領。小布什雖然沒有贏得壓倒性的勝利,但他卻無可非議地贏得了勝利——他贏得了51%的選民票,1964年以來還沒有哪位民主黨人有此佳績,而且他是在一種充滿敵意的政治氣候中取勝的。至於民主黨呢,他們的問題遠比馬薩諸塞州那位資曆尚淺的參議員來得嚴重。

    小布什盡管是在任總統,但2004年的戰場很難說是於他有利。在任總統有時可以在差勁的戰爭和糟糕的經濟中幸免於難,而小布什卻要從這雙重的困境中求生存。2004年的大部分時間,多數選民認為國家正朝錯誤的方向發展。民主黨人反複指出,小布什是赫伯特·胡佛以來,第一位尋求連任時容忍自己地盤中的工作崗位淨流失的總統,而由此引發的經濟陣痛,傳到了許多在選舉上至關重要的中西部。2004年,在俄亥俄州用不著走很遠就能夠發現倒閉的工廠、破損的房屋和因工作崗位出口到國外而對政府憤怒不已的人們。在小布什總統任期的前3年,該州失去了1/6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布什經濟”中表現較差的20個地方就有3個是在俄亥俄州:一是萊馬(Lima),它失去了22.9%的工作崗位;一是漢密爾頓-米德爾頓(Hamilton Middletown),它失去了18.7%的工作崗位;還有一個是托萊多(Toledo),它失去了15.6%的工作崗位。在整個美國,多數選民不讚成小布什對經濟的處理方式,而說起總統更喜歡的解決手法——減稅,超過2/3的選民認為減稅要對經濟不利(17%),要對經濟沒有什作用(51%)。

    俄亥俄州也說明了伊拉克對小布什提出的巨大挑戰。巴格達的陷落雖然一時提高了小布什民意調查的數字,但隨後反複出現的壞消息侵蝕了這一增長。俄亥俄州像其他內陸核心地區一樣,“9·11”事件後愛國主義情緒高漲,以至於人們用美國國旗來裝點高速公路上的橋梁。但是該州也遭受到打擊。戴頓(Dayton)是美國最大空軍基地之一的所在地,而俄亥俄州則是在國外部署後備軍人人數最多的州之一。到11月的時候,伊拉克戰爭已經連續幾個月都進展糟糕,選舉時的背景是綁架、斬首和軍隊傷亡。與其將小布什與根相比,還不如將他與林登·約翰遜相比來得更有意義。約翰遜也是一位深陷外國冒險的來自得克薩斯州的總統,他退出了1968年的初選。

    那,為什民主黨沒能把小布什打發回得克薩斯州呢?讓我們想一想民主黨為失去選舉而找的種種傳統借口。民主黨因內部競爭而分裂,選民關注細節瑣事,經濟表現反常地好,而或許最重要的是,選民投票率難以置信地低——所有這些借口都與2004年的情況不符。民主黨很早就滿懷激情地團結在約翰·克的身後。選舉是衝著那些大問題而來的:恐怖主義、伊拉克和減稅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選舉是等著約翰·克去取勝的。但為什他沒能夠做到呢?

    民主黨的辯護者在此集中關注約翰·克戰術和個性的種種不足,而沒有關注與民主黨基本信念相關的問題。沒有人會說克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候選人。這個冷淡的新英格蘭人,在競選演講台上的表現不如小布什,而且從未贏過一次喝咖啡的測試(你願意同誰共度時光?)。在俄亥俄州這樣的地方,小布什比克——有個外國妻子,有著東北部的根基,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公寓,喜歡衝浪這樣的外來運動——更能給人一種“正常”人的感覺。(之前三次在俄亥俄州獲勝的民主黨人都是南方人。)從戰術上說,克也經常被對方打敗。一個以越戰記錄為自己整個過去的基礎的快艇老兵,在證詞中卻回應不了一群持異見的“快艇老兵”對那一記錄的指控。當小布什教條式地堅守自己的信念時,這位“觀點突變”的參議員卻前後反複,使許多人弄不清他支持什。令人感到同情的是,共和黨最具威脅的廣告隻是引用了克自己的話說:“在我投票反對870億美元(用於伊拉克的資金)之前,我確確實實是投票支持這筆錢的。”

    然而,克不是克林頓,小布什也不是根。像克林頓和根這樣“肯定會贏的人”,一代人中隻會出現一次。從許多方麵來衡量,克是一個好的候選人。他至少贏得了三場辯論中的兩場——觀看辯論的觀眾創下了曆史紀錄。辯論中,克與他那個頭兒更小、說話更缺乏雄辯術的對手相比,顯得更像一位總統。他在軍中的履曆和在參議院中的外交事務經驗,意味著他通過了“9·11”事件後任何民主黨人都必須通過的最重要測試——對總司令的測試。至少有40份在2000年支持小布什的報紙在2004年轉而支持克。

    至於組織方麵,民主黨顯然行動遲緩。當切尼進行俄亥俄州的熱線電話活動時,小布什在哥倫布市擁有一個13名全職人員的競選辦公室,在俄亥俄州有3 500名選區負責人以及24 000名簽約誌願者。他的選舉與當地的各種利益集團結成聯盟,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農場主和福音派基督徒。在他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競選總部,還有一小隊俄亥俄州觀察員。而克甚至沒有在俄亥俄州設立一個競選辦公室。

    然而,時至11月2日,很難說民主黨人沒有盡最大的努力。克不僅求助於工會和人權團體這樣的老牌民主黨組織,也向美國政治中的新派力量“527團體”求助,因而能夠很快地在俄亥俄州建立起自己的力量。這些擁護組織取名於免稅代碼中的一項條款,它們基本上是在規避競選資金法:隻要不要求選民投票支持誰,就可以對選民進行登記和動員。仇視小布什的左派先是集合在霍華德·迪安的周圍,然後把精力轉向克,他們聰明地利用了這一漏洞。(雖然保守派也有自己的“527團體”,包括那些對克予以打擊的快艇老兵,但是其數量與自由派的“527團體”相比是13。)像喬治·索羅斯和斯蒂夫·賓(Steve Bing)這樣財力雄厚的捐贈人,把數百萬美元投入“527團體”組織中,從而為民主黨的草根階層競選充電加力。例如,盡管春季時克在俄亥俄州沒有競選辦公室,但“美國在一起”(America Coming Together)組織在該州各地卻有450名工作人員,其誌願者在民主黨的選區進行拉網式的活動,將潛在支持者的詳情輸到掌上電腦和黑莓手機上。另外兩個“527團體”——MoveOn.org和“媒體基金”(Media Fund)——也用廣告對該州進行地毯式的打擊。整個夏秋兩季,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深藍州的誌願者,紛紛湧入俄亥俄州(以及其他勝負難分的中間州)。

    到選舉日,各種“527團體”已在俄亥俄州登記到3萬新選民。“美國在一起”宣稱自己在該州敲過370萬扇門,進行的門口談話超過110萬次,結果使得克——愛德華茲的競選範圍擴大了大約6成。在選舉日,“527團體”幫助民主黨消除了小布什在資金募集上的正式優勢。總統比克先生多募得了4 000萬美元,但傾向於民主黨的“527團體”比共和黨同儕在全國的花銷多了1.8億美元,工會的花銷也比工商團體多出1.7億美元。無論怎樣衡量,民主黨都已向小布什發起了他們能夠發起的一切進攻。

    在某種程度上,民主黨集中火力的猛攻發揮作用了。約翰·克的選民支持率高出阿爾·戈爾12個百分點。問題是共和黨做得更好——小布什的選民支持率躍升了1/5。霍華德·迪安承認:“我們進行了我一生中見過的最棒的草根階層選舉,但是共和黨做得比我們更棒。”

    小布什主要是通過動員右派美國而獲勝的,即俄亥俄州那一類等著聽熱線電話的人們。小布什的競選與民主黨的方法完全相反。民主黨將草根階層競選“外包”給付酬的拉票員(僅工會就為克的競選雇用了5 000人),而共和黨的競選機器完全依靠當地的誌願者——那些信任小布什這個人及其信念並在當地社區有自己根基的人。例如,到11月的時候,小布什隻向俄亥俄州的200名工作人員支付報酬,而他宣稱在該州有8萬名誌願者。在全國範圍內,誌願者大軍的人數超過了140萬——而這被證明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鄰居是比外鄉人好得多的宣傳員。克在中西部引進馬特·狄龍(Matt Dillon)和肖恩·佩恩(Sean Penn)這些演員,更讓人們感覺民主黨是來自另一個世界。共和黨也有其他的優勢,這些保守派誌願者基本上是在民主黨覺察不到的情況下開展活動的,支持克的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共和黨的誌願者。共和黨的誌願者大軍完全擴展了到了鄉村——尤其是“遠郊地帶”,即郊區的郊區,而這通常是黨的機器控製之外的地方。俄亥俄州投票率最高的10個縣全都支持小布什——而它們中沒有一個縣的投票率低於75%。

    小布什的信念也以一種異乎尋常的程度集中在右派美國身上。大多數總統候選人先是穩固自己的基礎,然後往中間靠攏。小布什的首席戰略家卡爾·羅夫信奉的是完全相反的原則——對保守派基礎加大競選的壓力比籠絡遊離選民更重要。由於總統具有殺傷力的個性,這種戰略或許是不可避免的,2004年競選真正開始的時候,小布什得到91%的共和黨人的支持,而隻有17%的民主黨人支持他。這是蓋洛普民意調查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差距。但是小布什似乎更喜歡說,2004年的選舉是一代人中最明顯地由意識形態選擇來決定的一次選舉。

    它既避開了根使事情模糊的戰略(他的“早安美國”),又避開了克林頓將政策拆解為非意識形態的做法(如他對學校製服和會篩選節目裝置的熱情支持)。有人建議給政策裹以糖衣從而吸引溫和派,小布什無視這一建議,相反,在所有引起強烈情感的問題上——從憲法禁止同性戀婚姻到禁止攻擊性武器,從長期投身伊拉克問題到限製聯邦政府資助幹細胞研究——他都支持那些多數選民明顯拒絕的政策。如果把小布什假定為中庸的共和黨人或秘密的自由派而投票支持他,那一定是愚蠢透頂了。羅夫的戰略則集中關注兩件事情:一是動員保守派大軍的各種分支——槍支愛好者、財產權活動分子、福音派基督徒;二是打賭,賭的是那些使保守派感到興奮的問題同樣足以誘使遊離選民投票使小布什獲勝。由於保守主義的美國遠比自由主義的美國要大得多,因此這一戰略奏效了。美國有線新聞網的選後民意調查顯示,84%的保守派投票選擇小布什,隻比投票選擇克的自由派少1個百分點。但保守派占選民的人數是34%,而自認為自由派的人隻有21%。這就意味著,在餘下54%的“溫和派”選民中,即使小布什以45%比54%輸給對手,也將贏得選舉的勝利。

    恐怖、價值觀和樂觀主義

    這種激勵自己的基本支持者同時吸引足夠遊離選民的戰略,在小布什競選的三大主題中得到了反映:反恐戰、價值觀和樂觀主義。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恐戰。國家安全問題分裂了民主黨,卻使得共和黨團結一致。考慮到克率領的政黨是由反戰活動分子和好鬥的藍領工人組成,他對伊拉克問題的曲解就更容易理解了。在“9·11”事件發生約3年後於紐約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各種共和黨派別的代表,包括阿諾德·施瓦辛格和喬治·帕塔基這樣的自由派共和黨州長,紛紛提及美國在小布什的領導下更加安全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美國百年困局與當下危機(套裝共10冊)》,方便以後閱讀美國百年困局與當下危機(套裝共10冊)後記 保守派是如何獲勝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美國百年困局與當下危機(套裝共10冊)後記 保守派是如何獲勝的並對美國百年困局與當下危機(套裝共10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