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分歧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我的長槍依在 本章:561、分歧

    “官家,今年江南產糧比去年多了四成,關中多了三成,以關中之地加巴蜀錢糧足以支援西北用兵。

    我們算過,出兵不超過十萬,兩地錢糧足以。

    如果發兵超過十萬則需要從關東(潼關以東)運糧。”皇城禦花園中,史皇帝正在亭子聽取李昉的匯報。

    麵前放著一些奏疏,趙侍劍在一邊研墨,準備隨時為他起擬命令。

    一切都已經駕輕就熟,群臣也早已習慣天子的工作模示,見怪不怪。

    史皇帝考慮了一下,隨後又看了桌麵的地圖,上麵他己經標注全國各地的糧食產量,相比去前年去年,推行新稻種的區域都有很大增長。

    即便增長最少的準南壽州也增長一成左右,就全國來看,平均增長也接近一成半,這是個十分令人欣喜的成績。

    關是這些增值也足以發動十萬大軍了。

    不過河西走廊雖勢力錯綜複雜,可實力是絕比不了遼國的。

    滅遼之戰中,吏皇帝前前後後動用的各方軍隊總數達二十萬左右,動用後勤人員接近四十萬,總動員六十萬左右,是一場非常費錢的戰爭,好在打下的地方很多足以回血。

    不過相較之下打河西走廊並不需要那多軍事力量。

    史皇帝心有了估計,難點在於後續的穩定維持和控製。

    事實上自漢武帝控製河西走廊起,控製這就十分困難。

    因為當時麵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包圍,漢武通西域時就麵臨蒙古高原的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人圍攻。

    當下也是如此,打下來還不算,經營會耗費巨大。

    史皇帝在腦子計算各方信息,規劃進軍的可能性。

    當下已是康定九年,離滅遼之戰結束已過去五年,這些年來秦朝總體並不和平。

    潢州附近有些衝突,遼東有些反叛,河套地區與北黨項發生大戰,總體戰爭規模不大,耗費頗多,最長一次持繼一年,好在不不影響全國的局麵。

    “李卿,你覺得當下局麵如何?”史皇帝問。

    李昉開口:“官家是說什局麵。”

    “天下休養生息五六年而已,如果再起大軍,國家百姓還足以支撐嗎……”

    李昉想了一會才開口:“官家,無論秦皇漢武,還是唐朝太宗高宗,大抵都是有功有過,隻要天下不亂,很多事都是功在千秋,隻要不愧於心,不愧於祖宗天地,自有後人去評說。

    千秋萬代,史筆如鐵,官家會怕嗎?”

    史皇帝哈哈一笑。

    對於史皇帝來說,他幹的壞名聲之事可不少了,破罐子破摔,也不怕別人怎寫,隨便吧。

    “留下陪我吃個飯,關於關中西北的事還有很多要問你。”嘴上說著,始皇帝心已經下定用兵河西走廊的決心了。

    去年範質去世,以李昉,竇儀,宋琪,盧多遜,張齊賢,趙匡胤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逐漸取代老的宰輔幫子。

    這些人在他手中都不錯,不過相較之下他們都各有優缺點,並不像範質那樣完全令人省心放心。

    範質不隻是政務精通,還是道德上的楷模,而其它的官員就不是那回事了,能力或許可以,可操守上與範質就再難相比。

    感念那老頭的好,在他去世之後,史皇帝下令以其“左命興邦,匡正社稷”的功勞追贈尚書令,追封韓王。

    成為大秦國除去李穀外第二個封王的文臣。

    .......

    等李昉走後,史皇帝讓趙侍劍幫他起草了幾份詔書,大抵都是應對河西局麵的。

    北麵李繼隆,孟玄已經回來,換了新將領上去,北方邊境安寧,遼東安定,很多事也越發有條不紊。

    “如果讓李繼隆,董遵誨,符昭願他們去河西,你覺得如何。”史皇帝問。

    趙侍劍一邊下筆一邊回答:“我哪知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五代河山風月》,方便以後閱讀五代河山風月561、分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五代河山風月561、分歧並對五代河山風月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