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活該(三)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輕輕親卿 本章:第231章 活該(三)

    陳安晏等的就是他這句話,隻見他朝著王翰采說道:“那王大人可要立下軍令狀,五日之內若是未能查清問明又當如何?”

    “這……”

    王翰采一時之間沒想到陳安晏會這問。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冷冷說道:“本官乃是工部侍郎,這查案之事自然是歸京畿衙門管理,本官為何要立這軍令狀?”

    這時候陳安晏冷笑著說道:“既然王大人知道自己的官職,那憑什說此案三五日就能水落石出?若是在下對王大人說,江南的水患最多十日便能解決,王大人能做到嗎?”

    這時候的王翰采已經被陳安晏饒的暈頭轉向,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反駁。

    不過,齊太後卻突然說道:“王大人曾任職刑部,想必對查案也頗有心得!隻是如今調離行步多年若是再讓他立下這等軍令狀恐怕也不合適”

    王翰采聽了也連連稱是,不過隨後魏文康他們那些老臣又跟王翰采他們爭論了起來。

    而李文棟也再次皺起了眉頭。

    他早就料到了會有這樣的局麵,不過,在他親眼見到的時候,還是十分不悅。

    特別是見到,如今嚴公公差點誤了大梁和高麗之間的關係,而齊太後他們還如此維護。

    這也足以說明,齊太後他們想要奪得皇位,純粹是為了自己的權勢,而不是大梁的安定!

    隻見他突然站起了身,向前走了兩步。

    而下麵的這些大臣們見了,總算是暫時安靜了下來。

    李文棟看著下麵的這些大臣,突然湧起了一股說不出的厭倦。

    隨後,他又拉起李彧的手,說道:“你們不用再議了,此事本王已經決定了,就由高公公當這個大內總管大太監,內務府的采辦之事也由高公公一並處置。高公公也是宮的老人,本王相信他能妥善處置!”

    齊太後一聽,有些慌了神。

    不過她還是想要說些什,試圖挽回一下,不過李文棟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接著說道:“這是皇上和本王商議後的結果,日後後宮的閑雜之事就辛苦高公公了!”

    這時候,從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走出來一個人。

    眾人仔細一看,不是高公公是誰?

    隻見高公公來到了殿前,叩謝了李彧和李文棟,隨後便退到了一旁。

    而嚴公公這時候滿眼都是怨恨之色!

    這時候大殿上的這些大臣們似乎才反應了過來!

    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齊太後他們謀劃多日,如今卻是這樣的一個結局。

    他們更沒有想到,這大內總管大太監的位置,最後竟然會落到高公公的頭上!

    因為,如果不是今日李文棟的“提拔”,恐怕這些大臣早就忘記了高公公此人了!

    其實說起來,這位高公公甚至要比嚴公公進宮的時間還要長一些。

    先皇還在世的時候,齊太後當時還是以皇後的身份,住在坤寧宮,而嚴公公正是坤寧宮的總管!

    李彧的生母芳妃住在永和宮,高公公是永和宮的總管!

    若是按品級來說,他們都是正五品的總管太監!

    不過,嚴公公總管的是皇後所在的坤寧宮,高公公總管的是尋常妃子的宮殿。

    所以嚴公公的地位自然要比其他總管太監的地位高一些!

    不過,在宮地位最高的還是陪伴皇上左右的趙公公,他也是唯一一個正四品的太監!

    因為仗著皇後寵信,在後宮之中,除了趙公公之外,嚴公公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

    甚至於有許多嬪妃,見到嚴公公的時候都要讓他三分。

    曾經就有一位董妃,因為剛剛從貴人被先皇封了妃子,因此,仗著自己受寵,有一次遇到嚴公公的時候並沒有給他讓路。

    那時候嚴公公雖說滿臉堆笑退到一旁,讓董妃先行。

    可在實際上他已經懷恨在心。

    事後,他便經常在齊皇後的耳邊,煽風點火。

    沒過多久,齊皇後便尋了個由頭,將這位董妃趕出了宮去。

    其實,嚴公公的這番舉動,正合了齊皇後的心意。

    那時候她雖已經貴為皇後,本該母儀天下,卻一直妒心作祟!

    見到董貴人成了董妃之後,心中早已不滿!

    隻不過礙於皇上的顏麵,自己也不便出手,反而在皇上的授意下,還要多加關照這位“妹妹”!

    恰巧那時候先皇生母的忌日臨近,所有後宮的嬪妃都要抄經念佛,為先皇生母祈福!

    董妃自然也不例外。

    那時候雖說受寵,不過她也並非那種恃寵生嬌之人,所以也跟著其他嬪妃一起抄寫佛經,甚至比其他嬪妃還要用心,為的就是能夠討好皇上!

    過了數日,皇上生母的忌日臨近時,齊皇後派人派人將這些抄好的佛經收起來,等忌日那天一起燒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書生有點凶》,方便以後閱讀這個書生有點凶第231章 活該(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書生有點凶第231章 活該(三)並對這個書生有點凶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