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升堂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輕輕親卿 本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升堂

    “那你這是在做什?”

    看得出來,一旁的宇文德榮也似乎有些不解。

    不過,唐大年倒好像猜到了什。

    這時候,陳安晏指了指史蘇平和崔時敏說道:“剛才下官聽到,兩位大人是來旁聽的,唐大人可以向幾位大人解釋一下,什是旁聽!”

    聽到他這說,宇文德容跟杜和安都看向了唐大年,而史蘇平跟崔時敏的臉色卻變得難看起來。

    這時候,唐大年也立刻向他們解釋。

    按照大梁的律法,在公堂上隻有三種官員——主審、副審以及聽審。

    主審和副審都是直接負責審理的官員,其中以主審為主。

    至於聽審,雖然一般來說不能直接參與審理,但通常都能給出意見。

    等案子審結之後,在奏本上會有主審和副審官員的名字,一般不會有聽審官員的名字。

    但若是聽審官員對案子有異議,可直接上奏朝廷。

    另外,朝廷安排聽審的也不一定是官員,也有可能是王公勳爵。

    不過,一般來說也不是什人都能聽審的!

    若是順天府的案子,必須是得到朝廷的同意。

    至於地方官府,則必須得到當地督撫的首肯,並不是品級高的官員就能隨意去品級低的官員衙門聽審。

    就拿蘇州府吳縣來說,盡管吳縣知縣審問的案子需通過蘇州府上呈江蘇巡撫衙門,但蘇州知府想要去吳縣聽審,還是得得到江蘇巡撫的點頭。

    這也是為何唐大年這個順天府尹不過是個正三品,而史蘇平和崔時敏這兩個一品、二品大員卻不敢強行前來聽審,而隻是讓人給唐大年他們傳話,說是要旁聽的原因。

    至於旁聽,其實跟聽審有很大的區別。

    因為在一些朝廷公開審理的案件中,是允許旁聽的。

    就拿昨日唐大年審問蕭遠峰的時候,衙門外的那些百姓都是旁聽!

    不過,他們的意見自然不能上達天聽。

    除非是形成了鼎沸之勢,才有可能會傳到皇帝的耳朵。

    然而,盡管朝廷早就有這樣的律法,但實際上,不論是京城還是地方,都沒有嚴格的執行。

    比如,一位知府要去其轄下的一個知縣衙門“聽審”,盡管他的手上並沒有督撫的批文,但大部分時候那些知縣也隻能乖乖照看。

    一來,若是直接拒絕,難免會讓人覺得自己心中有鬼。

    二來,對方畢竟是自己的頂頭上司,自己的考績如何全憑對方的一句話。

    因此,但凡有上官前來“聽審”,下級官員都會好好招待。

    而這樣的“聽審”跟正常的聽審相比,有著很大的區別。

    上級官員可以利用這樣的“聽審”直接幹預審案,同時又不會留下任何證據。

    唐大年為官多年,自然很清楚其中的道理。7kzw.org

    這也是為何他在史蘇平跟崔時敏進了衙門之後,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的原因。

    若是放在平時,或是在別的衙門,隻要是史蘇平跟崔時敏前去“聽審”,那些官員必定會將兩人奉為上賓。

    畢竟,這兩人一人是監察百官的都察院左都禦史,一個是負責天下刑獄案件的刑部尚書。

    隻不過,今日他們麵對的是陳安晏。

    而在聽了唐大年的解釋後,宇文德榮他們倒是露出了一絲恍然的神情。

    其實,盡管過去他們幾乎沒有審過案子,但還是有數次聽審的經曆。

    這時候,他們都看向了史蘇平跟崔時敏。

    顯然,他們都已經明白了陳安晏的意思。

    既然這兩人隻是來這旁聽,並非聽審,自然還是應該跟陳安晏有所區別。

    陳安晏這時候又朝著唐大年說道:“唐大年,還是教教兩位大人應該如何旁聽吧!”

    盡管心對陳安晏十分怨恨,但不論是史蘇平還是崔時敏,這時候都已經從宇文德榮和杜和安的臉上看出來了,在這件事上,他們還是支持陳安晏的。

    所以,兩人隻是冷“哼”著,站到了一旁。

    盡管剛才已經有兩個官差將那兩張椅子扶了起來,但兩人並沒有再靠近那兩張椅子。

    看得出來,盡管這兩人十分不滿,但並沒有打算為了此事繼續糾纏。

    而唐大年這時候又立刻看向了陳安晏。

    不過,陳安晏顯然不會這輕易地放過兩人!

    隻見他朝著唐大年說道:“唐大人,若是下官記得不錯,旁聽之人不得留在堂上,而是要在堂外,不知下官說得可對?”

    “你、你不要得寸進尺!”

    聽到陳安晏竟然要將他們趕到外麵,史蘇平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這時候,唐大年也隻能看向了杜和安。

    而杜和安也覺得陳安晏做得有些太過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書生有點凶》,方便以後閱讀這個書生有點凶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升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書生有點凶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升堂並對這個書生有點凶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