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安內

類別:未分類 作者:韓麓一 本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安內

    大宋熙寧十年五月,距離第一次熙寧北伐剛剛過去不過四年,在這四年當中,大宋已經在新占領的長城以南地區建立了一道穩固的防線。//\\從山海關到大同府一線長城已經修整完畢,這使得大宋在北方對抗遊牧民族南侵的時候有了一道可靠的防線。

    長城修整完畢並不是終點,在修整長城的時候,大宋同時投入了上千萬貫將北方的主要幹道也重新修整一遍,依托兩條用水泥修建的北方主幹道,將大宋西北、北部同大宋中心連接了起來,以往十五的路程若是乘坐馬車在水泥路上通行的話,可以節省五的時間。不要看這節省出來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這大大改善了北方道路交通水平,從而使得大宋對北方和西北的控製力度大大增強。

    這兩大工程在進行了四年之後,大宋總共向其中投入了三千多萬貫才完成,這已經是比原計劃節省了近一千萬貫,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宋朝廷采用了更加靈活的運作方式來進行這項工作。大宋在這四年當中進行這兩項工程就足足投入了三十萬奴隸,這才使得工程進度進展飛速,比原計劃快了一年左右完成任務。

    修整長城和在北方構建水泥路主幹道大大改善了大宋北部疆域的防禦能力,盡管耗費了大量的金錢,但是相對於其巨大的軍事作用而言,這筆錢花的非常值得。尤其是這幾年大宋北方是少有的沒有戰爭的時期,北方和西北都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從治平三年開始的廂軍屯田政策到現在在北方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北方和西北的廂軍屯田終止一專麵是因為北方可供分配土地已經開始顯得有些緊張,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宋廂軍數量已經降至了不足二十萬人,就連正規禁軍數量也下降到了六十餘萬,這樣的軍隊規模已經是自仁宗時代以來的最低點。

    在西北和北方的廂軍屯田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在南方的廂軍屯田卻沒有結束,不過相對於北方和西北而言,南方的廂軍屯田速度非常緩慢。自治平三年開始大宋在大順城第一次大規模獲得了西夏的戰俘充作奴隸開始,奴隸的主要使用方向就在南方。他們不斷地在南方開辟修築道路、橋梁,而且還有計劃地沿著這些開辟出來的道路進行屯墾。等奴隸將屯墾的土地變成熟地的時候,他們再繼續向前,而此時廂軍屯田才在這個基礎上開始。

    這樣一來廂軍在南方的屯田速度自然是非常緩慢,不過與北方廂軍屯田主要是以糧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相比,在南方的廂軍屯田農業隻是占了一半,最主要的還是以種植甘蔗、釀酒、造紙、製糖等手工業為主。

    湖廣地區在後世雖然是有名的產量地區,不過在這個時候顯然還不適合建設成大宋的糧倉,環境的惡劣加上落後的耕作方式恐怕會使得大宋朝廷會失去耐心來等待開發南方。為了使廂軍屯田南方效果見得更快一些,王靜輝當初在屯田南方的時候就偏重於發展手工業,至於農業方麵可以慢慢發展,隻要能夠滿足當地的農業需要就足夠了。時間長了,加上這的環境慢慢改善,大規模種植業發展起來那是必然的事情。

    與後世不同,王靜輝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正是人口爆炸的時代,中國是通過種種行政手段來抑製人口增長,但是在現在大宋所處的時代,人口很可能過億,但是與其國土麵積相比還是非常稀疏。開發一個地區首先要看人口數量能不能達到一個標準,顯然在這上麵大宋是不夠格的。它的人口分布極為不均衡,在西北和西南與中原地區人口比例嚴重失衡,比之後世的東西部人口分布狀況還要嚴重。

    王靜輝深知人口數量和國家資源之間的關係。現在大宋也沒有後世的計劃生育政策,更沒有優生優育的概念,在這個時代提出計劃生育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甚至優生優育的提出都會受到世人的質疑和嘲笑。他隻是在自己的書院中傳授醫科時提出了優生優育的概念,隻要自己的書院一不關門,受到影響的人終究會一比一多,這完全是水磨石的功夫,絲毫不能著急。

    廂軍屯田政策的提出在本意上也是有著想通過這一行政手段來達到平衡人口分布的目的,在熙寧十年的今已經進行了十一、二年之久,現在看起來效果還不錯。至少廂軍屯田使得大宋四十餘萬廂軍和他們的家屬有計劃地移民到了西北和西南地區,遷移人口數量達到了一百餘萬人,這其中也是因為一家之中父子皆是廂軍所致,否則遷移的人口數量會更多。可以在這個時代用十餘年的時間來完成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是很難想象的,這也是當初王靜輝和大宋統治高層所完全沒有預想過的。不過好在各項廂軍屯田政策非常寬厚,而且各項準備工作和實行時間長,這才沒有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時至今日,就是王靜輝想到這些心中都不禁湧起一陣後怕的感覺。百萬大移民可以是一大創舉,這簡直就是在走鋼絲,一個不好便是關係到王朝更易的大事,不過王靜輝和大宋非常幸運地渡過了這一關。人口大遷移給大宋帶來的好處是十分長遠的,大宋的土地開發經過這一次大規模廂軍屯田之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大大緩解了大宋中央地區可耕種土地和人口之間的矛盾。最現實的便是使大宋擺脫了沉重的廂軍包袱,從而實現朝廷財政收入每年都以百萬貫級數的增加,而且隨著廂軍屯田實施日久,屯田的效益也開始慢慢顯現。大宋每年都會平添五百萬畝土地農業稅收,盡管大宋稅收的支柱早已經變成了商業稅收,但是新增添的農業稅收使得大宋的國庫更加充實,重要的是糧食和經濟作物不會有匱乏之憂,有力地保障了經濟的發展。

    大宋這三四年間雖然沒有主動向外發動戰爭,但是軍隊卻並沒有閑著。在這一和平時期,大宋統治高層終於在解決了廂軍的包袱之後輕鬆地完成了對軍隊的變革。除了重新編製了軍事單位之外,還完善了軍事人才培養的製度,重新恢複了武舉考試。盡管在大宋重文輕武的統治指導下,成為武將遠沒有文臣這有前途,但是武舉科考出現使得武人也有機會通過武舉科考來在短時間內步入從軍仕途,這倒是不大不地刺激了大宋百姓的觀念。

    不過大宋最重要的軍事製度變革還是在武器上。在這四年當中,大宋憑借著其雄厚的實力做後盾,成功的訓練裝備了十餘萬熱兵器軍隊。按照大宋強幹弱枝的軍事策略,除了滿足京畿重地,還在北方和西北各布置了兩支編製在近三萬人的熱兵器部隊,而且還破荒的在京兆府和大名府各設立了兩個火器製造作坊。盡管這兩個設立在京畿路之外的火器製作作坊產量非常有限,但是至少也表明了大宋統治高層的自信心。而且這兩個火器製造作坊的產量也大大緩解了西北和北方對火器的需求,使得前線供應火器得到了大大的緩解,更適應了未來戰爭的需要。歡迎訪問!圈!子*文學

    大宋雖然在這幾年中沒有主動向外發動戰爭,但是對內戰爭卻沒有停下來。對於吞並西夏和遼國的領土內的反抗者不停地進行打擊,這些地區雖然被大宋占領多年,尤其是西夏的西部地區還是有很多殘餘勢力不肯屈服於大宋,在得到吐幕諸部的支持後和大宋作對。對於吐蕃諸部對河西走廊的野心,大宋朝廷心中是非常清楚的,滅亡西夏七年來,大宋一直沒有放棄對這的高壓統治。尤其是在其騎兵與熱兵器作戰部隊慢慢成熟起來之後,更是處於強勢的一方。盡管這些“土著”借助了熟悉當地地勢的優勢和大宋作對,但是大宋的強勢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強橫,到了後期的時候甚至主動出擊進入吐蕃諸部傳統控製區域對反抗者進行清繳,而吐蕃諸部對於這樣上不來台麵的事情也不敢過於聲張,隻有打掉牙齒和血吞。

    通過一係列規模的戰爭,大宋成功的擊敗了吐蕃諸部的阿柴部和黃頭回紇的草頭達靼部,完成了對河西走廊的完全占領,爭取到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戰略緩衝空間。吐蕃諸部的阿柴部還好一些,但是黃頭回紇所受到的打擊卻是非常致命的。在黃頭回紇的草頭達靼部被擊退後,隻能夠向西南方向遷移以避過大宋軍隊的掠奪,不過他們的西南方向卻是生存環境更為惡劣的沙漠地區。大宋在河西走廊的強勢壓迫使得遷移後的黃頭回紇在數年之後終於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黃頭回紇開始分裂,其中一部投奔大宋後,剩下的分成兩部,一部投奔了吐蕃諸部,另外一部分則是歸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作為中亞的一支重要力量終於不複存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快穿:宿主是個小作精》,方便以後閱讀快穿:宿主是個小作精第四百二十八章 安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快穿:宿主是個小作精第四百二十八章 安內並對快穿:宿主是個小作精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