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七 橡膠股票事件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 本章:一三七 橡膠股票事件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搞化學的不能惹 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橡膠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料,而橡膠樹的生長卻需要特定的區域,隻能在熱帶地區生長。

    從一九零零年開始,歐洲和美國的汽車業開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輪胎、密封圈、輸油管全是橡膠的,市麵上的雨衣、雨鞋也是橡膠的,這些都導致對橡膠的需求量猛增。

    一九零三年,一個叫做麥邊利的英國人來到上海,注冊了一家“蘭格誌拓植公司”,專營橡膠、鋼鐵、棉花等戰略物資。

    蘭格誌是一個橡膠產地名稱,麥邊利到處吹噓他的公司擁有橡膠種植園,開采石油、煤炭,砍伐木材。但實際上蘭格誌公司就是個皮包公司。麥邊利折騰了幾年也沒賺到什錢。

    從一九零八年開始,英國和美國進口橡膠激增,分別為八十多萬英鎊和五千多萬美元。一九零九年達到了一百四十多萬英鎊和七千多萬美元。倫敦市場上橡膠也從每磅二先令漲到十先令。

    麥邊利這時候開始動歪腦筋了,從一九零八年橡膠漲價開始,他就在上海的中英文報紙上大做廣告,介紹橡膠的功能,稱橡膠時代即將來臨。蘭格誌公司的商標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報紙上。

    為了讓公眾相信他的橡膠園盈利,每月開一次董事會,都要念一下海外來的電文,無非是橡膠大豐收,又賣了多少,賺了多少。而且居然每三個月發一次分紅每股十二兩半銀子。這可是百分之十二點五啊!同時,他夥同幾個人,輪番上陣,炒作自己公司股票,把價格拚命的上拉,到一九零九年底,竟然從每股一百兩拉高到一千兩。

    錢從哪兒來的呢?幾個外國銀行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死命貸款給蘭格誌公司。

    不光他一個人這樣做,匯通洋行的韋推和嘉道理也到處吹噓他們的薛王納公司出產的橡膠比蘭格誌的質量好,每季度也給股東發七兩半分紅。慢慢的股票價格也炒上去了。

    其它橡膠公司也不甘寂寞,諸如饑餓營銷,雇人排隊,製造旺銷等等手法全用上了。

    一時間,上海隻要買到股票就賺錢,全上海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春節前,劉大雙把郭孝純和姚平治秘密叫來,給了他們兩個三百萬兩銀行支票,要他們倆人年初五即去上海,把三百萬兩銀子全部買蘭格誌和薛王納公司股票,到五月份,把手中股票全部抵押給外國銀行,然後立即回靖安。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搞化學的不能惹》,方便以後閱讀搞化學的不能惹一三七 橡膠股票事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搞化學的不能惹一三七 橡膠股票事件並對搞化學的不能惹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