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四 吃豆腐易,吃東瀛軍難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 本章:五七四 吃豆腐易,吃東瀛軍難

    吳大光這個師,防地差不多有三十公寬,這都是大草原,無險可守。幾乎可以說,處處都是漏洞,敵人從哪兒都能鑽進來。

    草原上有路,也可以說不用路,這大冬天的,踏著雪,步兵怎走都行。

    怎防住,吳大光也是傷透了腦筋,二萬來人,說起來也不少。可是,東瀛軍人數更多,正麵壓過來三個師團,還有兩個師團側翼掩護。

    按照最簡單的計算,三十公寬的防線,一米五一個人,兩萬人正好把三十公防線添滿。

    可真的打仗,卻不是這簡單了,如果真的布署這樣一條單薄的防線,東瀛軍一個衝鋒就能把防線給你衝個七零八落。

    吳大光隻能是選擇幾個重點防禦地區,布下重兵,互相支援,形成犄角之勢。

    畢竟在靖安軍校學習過,怎排兵布陣還是知道的,這也是劉大雙當初設立軍校的重要目的。

    保安軍自成立之初,並沒有經曆過大戰的洗禮,真正的大兵團作戰經驗幾乎為零。

    經曆過的一些剿匪等行動,那都是些零星戰鬥,對手也比較弱。

    就算是和羅人、東瀛人、北洋軍打過的幾場仗,也最多是師級、團級的局部戰鬥。同十幾萬人,或者上百萬人的大戰相比,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一般的戰鬥。

    吳大光很頭疼,他的指揮部設在鄭家屯,這是他最後的防線,一旦前麵的陣地失守,這個小鎮子將是他的最後歸宿地。

    大兵團作戰,保安軍每年都組織幾次演習,錘煉這些將士。

    吳大光不光是軍校學習成績表現優異,平時的帶兵也是保安軍中佼佼者,所以,升遷的很快。

    不過,真正的大戰來臨,他就發現以前書本上學的東西不夠用了,平時演習積累的經驗也不是那回事了。

    他派出的小股部隊幾乎都羽而歸,原來計劃的放放冷槍、埋埋地雷什的根本沒用。

    十多萬的東瀛軍攜帶著重武器,行軍速度並不快,但卻有章有法,防守的滴水不漏。

    東瀛西進兵團總指揮是參謀長秋山好古兼任,幾個師團的大隊以上指揮官幾乎都是參加過大戰的老兵,經驗豐富。

    秋山好古本身也是個謹慎小心之人,並不冒進。指揮著部隊緩緩進軍,穩紮穩打。從四平出來,一個晚上,先頭部隊隻前進了三十公,大部隊還在四平休整呢。

    各種地況、道路、橋梁、村莊、城鎮,東瀛軍的軍用地圖都標誌的清清楚楚,秋山好古很感謝這幾十年來,一個個東瀛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沒有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野外風餐露宿地測量,東瀛人沒有這好的地圖。

    為了躲避保安軍白天飛機的轟炸,東瀛軍采取晝伏夜出的進軍模式。

    按照事先規劃好的,白天都躲在村莊、集鎮等人口密集之處,用華夏人做肉盾。

    也有部分軍隊利用樹林、坡地等地形,白天全部隱蔽起來。

    秋山好古早就認真研究過保安軍,根據這多年的情報分析看,保安軍並不是一個成熟的軍隊,還真的和字麵意思差不多,保境安民。

    秋山好古認為,這支軍隊還是一個地方武裝,缺乏正規軍的殺伐之氣,離軍隊的目標還差的很遠。

    軍隊是什,就是一個大型的殺戳機器,冷血、殘酷、不擇手段消滅敵人才是它的存在意義。

    既然假惺惺的割舍不下一些東西,秋山好古打算把保安軍的缺點利用到極致。

    他已經計劃了,從四平等地強征一大批華夏人,隨部隊前進,順便做些扛扛抬抬的力氣活。

    “我倒是想看看,你們的破飛機還敢不敢轟炸!”秋山好古得意地笑了。

    ……

    吳大光現在算是深刻理解了“老鼠拉龜”、“狗咬刺蝟”兩個歇後語是什意思了。

    麵對東瀛軍,除了被動防守,他真的沒有什招法。

    和他一樣心情的,還有二百公外,靖安城的劉大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搞化學的不能惹》,方便以後閱讀搞化學的不能惹五七四 吃豆腐易,吃東瀛軍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搞化學的不能惹五七四 吃豆腐易,吃東瀛軍難並對搞化學的不能惹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