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白色草原上的牛 本章: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

    養蠶是華夏人的一大發明,把蠶絲製成絲調更是古代華夏人的高檔硬通貨。

    絲綢之路,包括陸上和海上的,單看這些名字就知道,絲綢在古代貿易中的重要性。

    三國時,呼風喚雨的西蜀丞相諸葛亮死前上書說,臣家中植有桑樹八百棵,足以養活兒孫。

    這可是丞相一大家子人,光靠幾百棵桑樹便能過上好生活。

    種桑養蠶,絕對是古代人生活質量的保證。

    在古代,絲調服裝以其柔軟舒適的手感,亮麗的色澤成為服裝最佳的麵料。

    特別好絲綢製成的內衣,不僅穿著舒適,更有一個特別的功能。

    據說是在冷兵器時代,絲綢內衣可以防刺、防砍,有防彈衣的功能。

    古時候的歐洲人、中亞人等,根本搞不清絲綢如何生產的,隻能大量從華夏進口。

    東瀛人以前處處以華夏為師,偷偷的也學會了養蠶繅絲。

    到了近代,東瀛人養蠶業飛速發展,產量直逼華夏,成為東瀛的支柱產業。也是東瀛人出口的主要產品,大量外匯全部依賴於生絲出口。

    無錫鄉下,這也是江南少有的平原地區,水係眾多,雨熱同季,曆來是華夏的富庶之地。

    種稻穀、養蠶便是農民謀生的手段。

    阿福一家在鄉下一個小村子,一家老老小小八口人,靠著幾畝水田和幾十棵桑樹,日子過得也蠻滋潤的。

    這幾年蠶繭雖然行情不好,阿福一家還是一如既往的種田、養蠶。

    按阿福的說法,咱們鄉下人就是一把子力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幹點活。

    行情不好,也就是少賺點,平日節省一點也就過去了。

    早春的江南,山上的樹發出了新葉,田的小草也冒頭了,到處都是一片翠綠。

    和煦的春風,帶著暖暖的水汽吹拂著。

    時不時的一場蒙蒙細雨,也不斷地催化喚醒著沉寂了一冬的大地。

    阿福家專門搭了幾間竹棚,麵層層疊疊地放滿了大竹匾,麵放著新鮮的桑葉,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在飛快地吃著桑葉。

    由於蠶太多,連吃桑葉的沙沙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阿福喂蠶很上心,與別人不同,專門在下午太陽快落山時去采摘新鮮的嫩葉。

    一般人都喜歡采摘早上還帶著露珠的桑葉,覺得新鮮。

    可阿福認真觀察過,早上采摘的桑葉,蠶吃了容易生病。傍晚時采摘的桑葉雖然看起來沒那水靈,但蠶吃了卻是不生病,長的飛快。

    養蠶也是個辛苦活,阿福一般都是把桑葉用水洗幹淨,晾幹了才喂食。

    新鮮的桑葉特別薄,很容易風一吹就幹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搞化學的不能惹》,方便以後閱讀搞化學的不能惹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搞化學的不能惹七九九 必須賣個好價錢並對搞化學的不能惹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