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不肯叫門,總督殞命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二百四十章:不肯叫門,總督殞命

      第880章 眾將膽怯,保督逃走

      項城南邊二十外的火燒店,不足兩萬的明軍匯聚於此,正緊張地修補寨牆上的缺口,以及樵采、汲水,準備埋鍋造飯。

      三邊總督傅宗龍、保定總督楊文嶽兩人,此刻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

      他們堅持認為賀人龍、李國奇等大將兵馬精強,又是率先逃遁,想必定然損失不大,而且他們也決不會逃得太遠,估摸著也就是逃到項城為止。

      畢竟在如今的大明,即使朝廷對於這幫子武將掌控已有些乏力,但失陷主帥卻仍然是一項重罪,非不得已,他們也決不會徹底棄二位總督於不顧。

      而現在的火燒店,本有兩位總督的標營數千人馬,再加上真保總兵虎大威的數千兵馬,更有沿路收攏起來的逃兵,堅守上一兩天,該不是什大的問題。

      那時,逃至項城的賀人龍、李國奇等人,又豈會甘冒敗失主帥,坐望不救之罪?

      所以他們必然會從項城回師相救,到時內外夾擊,合力戰賊,不止現駐紮火燒店的兵馬沒有危險,更可能一戰潰賊。

      隨著,各部敗逃的官軍陸續到來,各營劃地而守,分別修繕起各自防區傾倒的寨牆,同時埋鍋生火,開始造飯。

      傅宗龍和楊文嶽二人並轡巡視各處,經過詢問麾下的幾個親將得知,跟來火燒店的己方人馬,除卻二人標營的八千餘人外,還有真保總兵虎大威的幾千人馬,再加上沿途收攏的敗兵,估計全師仍在一萬五千人馬上下。

      傅宗龍與楊文嶽二人下馬後,步入火燒店內的一座荒蕪已久的廟院中。

      廟的殿廡有一半都已經毀壞,院中更滿是荒草,斷裂的石碑載倒在地上,他們進去以後,先是讓親兵們站在遠處護衛,兩個人又是一陣密談。

      三邊總督傅宗龍首先說道:“楊督,學生今以待罪之身,奉命出京,受任陝西、三邊總督,皇上要學生率領關中將士,來河南剿滅流賊。

      怎想今日一戰,竟至潰不成軍,實在無顏上對黃恩浩蕩,下對關中和中原的黎民蒼生啊。”

      楊文嶽趕緊安慰他道:“督師何以出此言,自古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傅督何必難過。數年以來,官軍每遇賊兵,總是驚慌潰逃,所以,學生亦常常主張持重,不敢輕易與賊浪戰。”

      傅宗龍如何聽不出他的言外之意,但事已至此,多言亦是無益,隻得歎了口氣,又說道:“並非是學生不肯持重,實在皇上催逼過急。

      宗龍明知戰也未必有功,可不戰則必然獲罪,然兩難之間,必選其一,所以,學生方決意一戰,寧死於沙場,不死於西市,大丈夫豈能重對獄吏乎!”

      楊文嶽聞言,也覺自己適才的話有些過火,忙又安慰傅宗龍道:“元憲苦衷,仆亦深知。事到如今,我們也隻有在此地死守待援。

      幸而適才混戰,你我身邊將士並未潰散,今在此地尚有一萬餘人馬,雖是步卒為多,然堅守陣地尚是堪用,隻要你我二人鎮靜指揮,鼓勵將士們奮發忠義,齊心齊德,固守數日當是無妨。

      更有丁督師又近在商城、潢川一帶,左昆山也在信陽以東,距我皆是不遠,料想他們得迅,必會來援我軍。

      萬一他們不來,我軍稍作休整後,再且戰且退,往項城方向退去,也還不遲,何況賀人龍、李國奇二帥,以及保定副將張德昌等諸將逃走不遠,應是就在項城左近。

      今夜,我二人一麵向皇上飛奏敗軍危急情勢,一麵飛檄項城,尋賀、李二帥回師救援火燒店,另外,也再飛檄丁督師和左鎮速來相救。”

      傅宗龍此刻心情已有所恢複,不似剛才那般激動,他點著頭說道:“正是這個主意。鬥旺兄,我等現在部署軍事去吧。

      這邊部署妥當之後,我二人便各自飛奏朝廷,不用聯名啦。”

      楊文嶽也道:“如今我方兵力不如往前,當重新劃清各營汛地。督師身邊西北兵馬較少,這東南一帶便歸傅督防守,西北那方守寨之事便由學生的保定兵馬擔負,如何?”

      他所言也是實情,傅宗龍所帶來的陝西兵馬,大部都跟隨賀人龍、李國奇潰逃而去,身邊隻有他的標營人馬,而楊文嶽身邊除了標營,還有真保總兵虎大威的兵馬。

      傅宗龍深情的望著楊文嶽,對他的善意表示感激,又說道:“好吧,我等本就大致是這樣分汛防守的,隻需再稍作調動即可。

      我等就按剛才議定,一麵稍加調動調整,一麵立刻命大家掘壕,寨牆缺口處也要連夜修補起來。”

      他們二人正說著,火燒店外又是一陣殺聲傳來,原是有一股賊軍追至寨外。

      當下,由楊文嶽去部署防守諸事,而傅宗龍則立即上寨觀看,隻見來的“賊兵”並不多,隻有千餘的步賊追來,但與官軍仍相距甚遠,喊就要進攻火燒店。

      好在許多的小炮,並未在撤退時全部遺棄,傅宗龍立刻下令士兵放炮,一時間炮聲震耳,硝煙騰起。

      就見一個賊軍將領在硝煙中奔來奔去,不住揮動著一麵小旗,隨即就響起了陣陣鑼聲,賊兵隊伍便緩緩向後退去。

      乘此時機,傅宗龍忙命官軍趕快抓緊掘壕,盡量把壕溝掘深掘寬,同時東南麵這邊的寨牆上各處缺口,也都用拆毀的房屋木料和磚頭堵死。

      並用砍下的樹枝臨時製成拒馬,塞斷通向寨內的各個路口,使賊軍的騎兵不能直接衝殺過來。

      為了鼓舞士氣,傅宗龍也放下了總督的架子,親自掘壕背土,以示與士卒同甘共苦,這可是他自從官以來,還從未幹過的事情。

      若非今日的情勢已萬分危急,恐怕他也不會如此放低姿態,為著鼓勵士氣,而親身撅壕搬土。

      當然,他也就是做做樣子,隻不一會,便被其他軍將替換了下來,可即使如此,也使軍心大振,幹勁熱火朝天。

      忙碌了一陣後,傅宗龍就回到自己的中軍,正準備給皇上草擬奏本時,他才想起,自己的尚方寶劍和敕書都遺失了。

      原來,就在孟家莊混戰之時,他的尚方寶劍便已經失去,因為,替他背尚方寶劍的那個親信中軍,為了護他逃出,竟被賊軍亂箭射死,就連皇上給他的敕書也一起丟失了。

      隻有他的總督銀印,卻因綁在自己的腰間,這才僥幸得以保存。

      對於這幾件事到底該如何措辭,要怎敘述得既不脫離實際,又不至於替自己加重罪責,確實很費一番躊躇。

      良久後,傅宗龍不禁長歎一聲,似乎已有些思緒,這才開始親自草擬給皇上的奏本。

      孟家莊一戰,就連跟隨他的幾個專掌文案幕僚,也是死的死了,丟的丟了,唯一存活的一位還帶了重傷。

      所以,盡管他已是老眼昏花,卻也不得不親自提筆捉刀。

      剛剛才寫上幾句,楊文嶽便又匆匆來見,向他說道:“傅督,據學生看來,目前我們還是不宜在此死守。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二百四十章:不肯叫門,總督殞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二百四十章:不肯叫門,總督殞命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