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春光公社 本章:第六十一章

    正文 第六十一章

    光禿禿的山點綴著幾抹灰綠,廣袤的田野上覆蓋著薄薄的一層雪,隔著車窗就能感受到那讓人發抖的冷。汽車離開市區,沿著西北方向上了高速,半小時後就進入了山區。雖然景色單調,但是被鋼筋水泥汙染的眼球,還是感受到了新鮮和刺激。陳家山傻傻地看著窗外,有一種久違了的輕鬆。



    “這雪應該是一個月前的,這比市最少冷10c!”司機耿超用一口方言描述著他的觀察,說完縮了縮脖,把羽絨服的拉鏈往上拉到了嘴巴的位置。



    陳家山隻聽見耿超噥噥了一句,沒聽清說啥。說方言的人語速太快,像突然射出的子彈。



    “可不唄,雨花區現在是零下8c,現在這是壽山縣,零下19c。低了11c。靠,耿師傅,你掐算得還挺準!”副駕駛上的攝像馬冬低頭看著手機說。



    “我是誰啊!”耿超這句慢了,而且還拉著長音。



    陳家山笑了。他歪在後座上隨口問道:“路知道怎走吧?”



    “應該是沒問題。老槐樹鄉李家屯吧,下了北壽高速,然後沿著那個311省道一直走,就應該到老槐樹鄉了,怎往村走不知道。他們縣教育局在哪兒等著?”耿超切換到了半土不洋的普通話。



    “就在鄉。你能開到鄉就行。”



    “沒問題。放心吧,領導。”耿超抬高了嗓門,很利落。



    陳家山又笑。問:“你這是哪兒口音?拐著彎兒挺有意思。”



    “趙都。”



    “第一次坐你車。你是不是來台時間不長?”家山坐直了問。



    “來了快一年了。”



    “原來在哪兒?”



    “嗐,我這個,曲折了。最早在北馬分局,幹了有十年。”



    “北馬區公安分局?”



    “嗯。在那兒幹協警。一開始說幹幾年給轉正式編製。那好事兒啊,就死心塌地幹吧。嘿,幹到十年頭上,又說轉不了了,政策變了。娘的……沒辦法,就出來了。又到城管幹了幾年……還是不行,就來電視台了。”



    “謔……北馬分局……比電視台可牛多了。”家山感歎了一句。



    “嗐,都是過去的事兒了。”



    家山有天晚上在酒店門口看到了耿超做代駕。那時還不熟,隻知道是頻道新來的司機,沒有打招呼。當時怕耿超不好意思,還不自覺地低了頭裝作沒看見。頻道的司機現在一個月連兩千塊錢都掙不到。來電視台,也就圖個名好聽。現在想想,這耿超既務虛又務實。總得說,還算樂觀向上。活著不易,每個人都有一部屬於自己的奮鬥史。



    看著窗外依次閃過的山丘,陳家山腦子又蹦出了昨晚上羅江蘭那一幕。昨晚回到家,他久久不能入睡。羅江蘭的突然表白攪得他心亂如麻。躺在被窩翻來覆去,有興奮,更多的是後悔。他想象了自己如果不婉拒的n種後果,直到入夢。現在,他突然意識到,羅江蘭那突然地表白,明明是臨時起意,能有多少真情實感?倒像是在做某種不情願的決定前在爭取什別的可能。自己僅僅是那個可能!她遇到什困難了嗎?再或者,是在表演?是在逗自己玩!?不不不,不像。羅江蘭不是愛開這種玩笑的人!但是,她那快地下了車,會去哪兒呢?那晚了!這些女主持人們的夜生活真是複雜啊!



    陳家山覺得終於看清了親身遭遇的深夜表白事件的真相,心平靜了許多。他閉上眼睛小憩。聽著前麵兩位講那庸俗不堪的低級笑話。



    突然他“哎喲”了一聲,噌地一下坐直了,自言自語道:“那個老師的事跡還沒看完呢,一會兒到了還不知道咋拍呢!”邊說邊從包拿出那幾頁材料,又找出筆,邊看邊畫起來。早晨出來得早,沒吃上早飯,在超市買了麵包和牛奶,有點涼了。這會兒肚子有點咕嚕。他把手搓熱,伸進內衣捂在了肚臍眼上。



    三個小時後,北江廣電台的采訪車跟著壽山縣教育局的公務車進入了老槐樹鄉的深山溝。這山路蜿蜒,峰回路轉,一個個小小的村莊躺在山坳。遠遠能聽到公雞打鳴和狗叫聲,還有孩童在追逐嬉戲。沒有聒噪與喧囂,天高氣爽,地偏心遠,一幅冬日的世外桃源景象。陳家山落下車窗,清新的冷空氣忽地一下衝進來,他渾身一激靈。能在最忙碌的時間有一趟如此蕩心滌腸的采訪之旅,感覺值了。



    家山腦子閃現出了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畫麵。車走到一個轉彎處,他果斷叫住耿超把車停下,喊馬冬下車。然後指著遠處山溝的村落,讓他拍一個全景。一會兒到了學校,錄一段讀書聲,插這個大全景的畫麵,這不就有了一種讀書聲響徹山穀的意境。豈不美哉!馬冬連連點頭。



    當見到李家屯小學校長兼全科教師馬黎明時,已經是上午11點鍾。馬老師50歲,臉上洋溢著山人質樸的笑,緊張而恭敬地看著陳家山,對省城來的大記者保持著敬畏。學校的環境和設施不是想象中破爛不堪的樣子,都是水泥磚瓦房,牆麵貼著瓷磚。村的路都是硬化過的柏油路。這讓陳家山倍感意外。後來馬老師用手指了指學校院靠東的兩間配房,說這些變化多虧了扶貧工作隊的同誌。陳家山這才注意到,配房的門口掛著一個銅牌子,上麵寫著“北江市雨花區人民法院駐李家屯村扶貧工作隊”,厚厚的棉簾子後麵有人正在談笑風生。家山對扶貧工作立刻肅然起敬。因為此次采訪主題跟扶貧沒什關聯,他就沒有去打擾。



    馬冬按照家山的要求開始拍學校的各種空鏡頭。到了放學的時間,12名學生要回家吃飯,下午2點才到學校。陳家山一算,不行。必須現在拍馬老師講課的鏡頭。下午再拍時間根本來不及。馬老師點頭哈腰,趕緊招呼同學們上課。他臉上始終掛著笑,感覺有一肚子的話要告訴記者,就是不知道大記者需要什。顯然,他對新來的客人還不熟悉,心理上還有距離。在山溝任教30年,校長教師一肩挑,馬黎明骨子肯定有一種強悍和不屈。但是要挖掘出這些品格,陳家山意識到,自己也得變成山人,要見麵熟,要放下一切城人高高在上的東西,甚至包括說話的腔調。挺難的,誰讓隻有半天的時間呢。



    氣氛越來越融洽了。馬老師說到自己教過的兩個學生,考上了大學,但是沒有選擇留在城市,而是回到了家鄉,就在附近的村子任教。陳家山聽完一臉仰慕,馬黎明立刻有了幾分得意。這個點事跡材料沒有提到,太有價值了,這是馬老師教書育人的最大成果。山村教師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讓山的孩子走出去,而是走出去之後再回來,通過所知所學改變家鄉的麵貌,讓山村不再成為“貧窮”的代名詞。



    有了“育人”這個落腳點,陳家山心一下踏實了不少。拍完了馬老師講課,他又讓馬冬拍了一組日常生活的情景重現。這些中近景鏡頭處理成黑白色調之後,可以表現30年間馬老師艱苦歲月的那份堅守。



    下午一點半的時候,縣教育局的同誌要帶著記者朋友去鎮上的飯館吃飯。陳家山思索再三,覺得時間不允許,勸說大家幹脆就在學校吃碗麵得了。學校沒有食堂,教職工就馬老師一個人,平時吃飯也是他自己做。馬黎明從旁邊的扶貧工作隊借了5斤掛麵,給縣教育局的領導和省城的記者們做了西紅柿打鹵麵。整個過程,陳家山讓馬冬一直在抓拍。



    快速吃完了飯,家山準備對馬黎明進行麵對麵采訪。這是這個報道的重點。采訪思路圍繞“當年的困難——堅守30年——收獲成績——對山村教師的定義”這個主線展開。剛才一塊蹲在地上吃打鹵麵,又看到兩位記者如此隨和敬業,馬老師心的隔閡沒了,很快打開了話匣子,感情飽滿地回答著一個又一個提問。家山頻頻微笑著點頭。



    酣暢淋漓地聊了一個小時,看看表,已經快下午4點,馬老師的兩個學生——鄰村學校的兩個老師也及時趕到了。為了節約時間,陳家山提前讓教育局的同誌把他們約了過來。兩位年輕老師見到記者很興奮,也很健談。他們一點不閉塞,有了手機和微信,山村外麵的變化都一清二楚。這讓家山非常欣慰。聊天的過程中,家山從兩位年輕教師口中得知,他們都是李家屯人,他們的愛人也是教師,都在老槐樹鄉的其他學校工作。馬老師的兒子和兒媳婦也是教師,都在縣城的中學教書。李家屯前前後後出了十幾名教師,馬老師是資格最老的一位。後麵的教師都是受馬老師的影響。這個意外收獲讓家山一下興奮了。這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吧。馬老師不僅自己在李家屯紮根從教30年,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也都回到家鄉從事教育工作,這就是馬老師一生紮根山村教育的最大成就。這就是山人的深明大義,這就是李家屯人擺脫貧困的最高境界。家山感覺馬黎明這個山村教師的形象高大起來了。心頓感踏實了。



    采訪完了兩位年輕老師,片子的骨架搭起來了,下麵需要填肉了。拍到的畫麵還有些單調。家山立刻決定去鄰村兩位老師的學校拍鏡頭,采訪采訪學生,還有必要跟拍一個馬老師到困難學生家家訪的鏡頭,還得拍拍李家屯這些老師們的合影……



    在陳家山嚴謹周密的安排下,所有設想好的鏡頭在晚上6點都實現了。天色已經大黑,光線不夠了,最後一個鏡頭是在教室特意讓人舉著倆台燈拍的。就這樣,馬冬的攝像機在亮度上還加了一檔增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視人》,方便以後閱讀電視人第六十一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視人第六十一章並對電視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