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攻寧國遇強敵兩帥受挫 造飛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古風老槐 本章:第十九章 攻寧國遇強敵兩帥受挫 造飛

    第十九章??攻寧國遇強敵兩帥受挫??造飛樓朱吳王智克宣州(10頁)

    1357年三月中旬的一天,中翼統軍大元帥常遇春攜統軍元帥唐勝宗、右副元帥陳德,領兵元帥徐達攜左翼左副元帥趙德勝、鎮撫丁德興等奉命協同攻打“周國”寧國路治所宣州城(今安徽宣城市)。隨行的還有鎮撫吳良、吳禎等。

    中翼管軍總管桑世傑留守馬馱沙(陰沙)。

    寧國路長槍元帥謝國璽襲擊廣興府(今廣德縣)時成了吳王將領的手下敗將,心有餘悸,棄城而走。元臣拜布哈、楊仲英、萬戶府元帥朱亮祖及百戶朱文貴閉城堅守。

    宣州城麵積不大,但是牆高堅固,“周國”守軍有五萬餘人,其中弓箭手就有一萬。

    北宋南唐時期,宣州因地處“陪京之南,製天險之津梁,據三楚之襟帶,境環千,邑聚萬民”。南唐後主李煜為了防禦宋太祖趙匡胤南下進犯,令宣州刺史林仁肇重建新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三月,新城築成,東臨水陽江西麵的一條支流。這條支流由南至北,叫宛溪河,平均寬度約為38米。流經東門處也有25米,成為城東護城河。

    宛溪河流入水陽江的下遊有一條小支流,叫道叉河,由西南至東北流入宛溪河。由於這條小支流最窄處不到10米,不宜作為宣州路北城的護城河,刺史林仁肇便命令駐軍2000多士兵和百姓在今日西頭灣南路北側,由西向東挖了一條壕溝與宛溪河水連通,作為城北護城河。寬約10丈(31.7米),深約2丈(6.3米)。西端沿著道叉河東側向南開挖,便為城西護城河。今日古城西北的大壩塘路就是西北護城河與道叉河的分界。

    他還命令軍民在城南開挖一條壕溝,連接城西護城河,寬約10丈,深2丈,從今日鼇峰公園龍首塔南麵的宛溪河引入河水,再由城北護城河流進宛溪河。

    由於城西人工河略為弧形向西凸,而城東的宛溪河成弧形東凸,城牆臨河而築,東西均為弧形,城池形似烏龜。因此百姓把宣城叫作“烏龜城”。

    宣州城牆周長96步①(約合5031米)。高度連女兒牆約2.7丈(約8.55米)。

    東城牆長約1875米。北頭約位於今日宣城區西頭灣南路與澄江北路交匯處,南端約位於今日鼇峰公園龍首塔東南麵。

    南城牆長約975米。東接東牆南端,西到陵西路與梅溪路交匯處東側。

    西城牆長約1605米。南接南城牆西端,北到今日穆斯林賓館正西狀元府路西側。

    北城牆長約687米。西接西城牆北端,東連東城牆的北頭。

    城牆離護城河6丈(19米)左右。

    宣州宋城開有八個城門,均有城樓。元代繼續使用,隻是進行了加固維修。

    東門叫安定門,位於今日宣城區中山中路東頭、濟川橋西。

    東南門叫齊雲門,約位於今日宣城區龍首路略過龍首塔一帶。

    南門叫定寇門,約位於今日宣城市委老幹部局一帶。

    西南門叫平寇門,約位於鼇峰西路與陵西路交匯處東側一帶。

    西門叫太平門,約位於今日宣城區中山西路與敬亭路交匯處的東側。

    西北門叫集英門,約位於今日宣城區穆斯林賓館西北側的狀元北路處。

    北門叫寧化門,約位於今日宣城區錦城北路與西頭灣南路交匯處南側。

    東北門叫勝敵門,約位於今日宣城區朱衣巷北端與澄江北路交匯處。

    北門、西門和南門的護城河上各建有一座木橋,供官民出行。由東門出城,則需擺渡過河。從此,宣州城規模未變,再未重新擴建。

    宣州守臣得知吳軍前來攻打,便先把北門和西門的木橋用6尺(1.9米)高的原木柵欄封閉了。當吳軍到達城北時,他們把南門的木橋也封閉了。每天都有弓箭手在城門上值守。有人上橋,他們就放箭射殺。

    常遇春、徐達選擇西門和南門作為進攻點。他們本來準備架設浮橋過河的,看見木橋未毀,省了一份心。做好攻城準備後,他們先派工事兵在夜晚把木橋的柵欄拆除,黎明前把雲梯車推過橋,攻城的“蟻兵”小隊和負責掩護的弓箭手同時進入陣地。天一亮,常遇春和徐達所部同時發起進攻。

    城池防禦,每個垛口布置兩名弓箭手輪流放箭,平均十秒至少一箭。連續放箭,一分鍾至少6箭。

    兩部雲梯間隔約10米,中間有6個垛口。雲梯兩邊各有2個垛口出箭,對登梯的蟻兵構成鉗形攻勢。排頭蟻兵每十秒至少要承受4箭的攻擊,每分鍾要承受24箭的攻擊。雖然可以手持盾牌,但是顧得了左側,顧不了右側;顧了右側,又顧不了左側。若攻城方隻壓住3個垛口的弓箭兵,蟻兵依然凶多吉少。

    當初,元軍圍攻濠州時,一些紅軍也是這樣對付蟻兵的。

    南城牆長約975米,約有650個垛口,周軍在每個垛口安排了4個弓箭兵,分兩組,輪換防守。還布置了4個長矛兵、兩個大刀兵。整個南城牆頭共有6500士兵。平均每平方米有兩個人。他們有的坐在城台後緣女兒牆上,有的坐在台麵靠著女兒牆,把整條後牆都占滿了。一些長矛兵幹脆坐在中間台麵上休息,以逸待勞。

    西城頭每個垛口也是4名弓箭手、4個長矛兵和兩個大刀兵防守。

    常遇春、徐達所部各使用了10部雲梯,攻到酉時(5點),也沒有一個人攻上城頭,每部雲梯下都堆集了幾十具蟻兵的屍體,4個小時死傷近

    2000人。攻打南門的徐達沮喪地下令收兵。西麵的常遇春也無奈地收兵。

    徐達、常遇春接連攻打了三天都沒有攻下宣州城,已經死傷6000多人。最後,常遇春不幸中了流箭負傷。

    吳王聽聞後遂命太平府院判花雲率5000兵前往支援。為了節省時間,花雲率部出東門南下,跨過姑溪河後沿著鄉道行軍。過了永寧村後進入青山山區。

    他們沿著青山西麓前行,花雲帶領前鋒部隊到達第一個東西向山穀的穀口時,道路被從山坡綿延而下的原木柵欄攔住,原有一個柵欄竹笆門已經關閉。前麵還橫臥兩塊大石頭。花雲叫士兵上前搬開石頭、撬開竹笆門時,從山穀南麵山坡小樹林射出十來支短箭,射傷幾個士兵。花雲馬上命令部隊散開到鄉路西麵田地成排列陣。這時,從山穀殺出一支幾百人的土匪部隊。花雲隻好率部奮戰,他揮舞環子槍,殺死數名匪徒,雙方士卒均有傷亡。

    土匪頭領見吳軍個個英勇無畏,不敢戀戰,吹了一聲口哨,眾匪迅速撤回山穀。花雲已知山坡上有弓箭手,沒有下令追殺。但是進退不得。花雲於是令部隊後退50丈(約158米)安營紮寨,同時命一個百夫長率手刀隊馬上搶占山穀北麵的山頭,掩護一支50人的短弓隊占據北坡,封鎖穀口。手刀隊從西北麵慢慢爬上去,沒有遇到阻擊。他們加快速度爬到靠近穀口的山頂,望見對麵山坡小樹林有十來個人影。

    接到情報後,花雲派遣50個手刀兵持盾牌爬上南坡,趕跑了土匪的弓箭手。然後命令一支50人的短弓隊上山占據南坡。次日,大部隊再次通過穀口時,土匪不死心,又想殺出來。結果被兩麵山坡上的吳軍短弓隊射死射傷數十人,這才乖乖撤回山。

    部隊前鋒走了兩路,通過一條山澗,沿山腳轉向南行時,突然從東麵山坡拋下一些滾木雷石,砸傷不少士兵。部隊被迫停止行軍。花雲隻好派遣一支手刀隊和一支短弓隊悄悄爬上山澗的西坡山頭,再越過山澗到東山頭,從上而下殲滅了這股土匪。這一仗花費了一個時辰。

    花雲部隊又走了三路,接近青山河的一條支流,距離一百來米,然後沿著山腳鄉道轉彎東行,準備在前麵兩處過河。不料經過青山南麵一個穀口時,從山坡上衝下一大批土匪,山穀也衝出一批土匪,共有數百人。雙方展開激烈的拚殺。吳軍畢竟數量多,前鋒有一千人,又經過訓練,最後把這些土匪擊潰。

    他們過河離開青山,沿鄉道走了約30到達水陽江北岸的黃池村。宿營時,吳王派來信使,通知花雲不必增援常遇春,返回太平府,確保太平府的安全。

    朱元璋命令花雲支援宣州的常遇春,隻因一時想到他離宣州近,事後冷靜一想:花雲離開太平府,那必然空虛,如果有敵軍突然前來攻打,太平難保!太平府丟失,那應天府就危險了!故而改變初衷。

    再說周王張士誠聽聞吳軍圍攻他的宣州,又從浙江調兵翻越天目山,打算繞過廣德城前來援助。

    中翼統軍元帥唐勝宗按照作戰計劃,事先已經率部進駐獅橋村(今中溪鎮),做好了打阻擊戰的準備。

    獅橋村位於天目山區三條鄉道交叉口的西麵鄉道,即可扼製東北方由安吉經豐城、杭垓而來的援軍,也可防範西南方由臨安經於潛、橫路頭前來的敵兵。最後,唐勝宗憑借險要地形扼守,擊退了周國的援兵。

    三月下旬,朱元璋得知花雲已經返回太平府,便帶上宋思顏、馮國用、胡大海經太平、蕪湖前往宣州。朱元璋首先慰問了常元帥,隨後前往城西、城南查看戰場,了解了城高、城寬、河深、河寬、城與河的距離以及地麵的硬度等情況,然後登上城南梅溪山岡。

    他瞭望城中,憤憤地說道:“如鬥之城,敢抗我師?”

    接著,朱元璋問大家:“爾等可知飛車耶?”陪同的徐達、趙德勝搖搖頭。

    宋思顏問道:“可是建在四輪車上超過城牆的一種高樓,隻能上一人?”

    朱元璋答道:“然。是比城牆還高的箭樓車,正麵開有窗。”

    徐達憨憨地問道:“那為何叫飛車?”

    朱元璋掃了大家一眼,見沒有人回答,就點名說:“馮指揮使,爾能說說耶?”

    馮國用也聽說過這個名字,曾經思考過。他說道:“我們攻打和州時,元寇有一座飛橋,可以從城頭放到城下。他們從飛橋出城偷襲了耿再成。因此我以為,不管是飛橋還是飛車,這個‘飛’字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高’,人在上麵有淩空的感覺。第二個是‘突現’,一見必驚,像天上突然飛來似的。我尋思:此‘飛車’當初或許是叫飛樓車。常人說話都喜歡省字,有人帶頭說成‘飛車’,眾人跟著說,時間久了,原名就忘了,子孫後代就不知‘飛車’是何物了。”

    朱元璋滿臉微笑,誇道:“說得好!說得甚好!爾等這回知曉這個指揮使了。他博覽群書,那可不是白覽的!這個‘飛’,我想到了第一個意思,然未想到第二個。馮兄啟發我也。我們要造出祖宗發明的飛樓車,要它突現於宣州城的麵前,使敵軍膽戰心驚!”

    接著,朱元璋又說:“我們先造兩輛試試,做寬點,站兩個人,居高臨下射殺,掩護雲梯兵破城。宋參議,此事你來協讚馮兄一起謀劃,畫樣後給我看。”

    根據常遇春和徐達講述的周軍“火力”情況,又在梅溪山岡看見守兵幾乎布滿城頭,朱元璋又產生一個想法。當天晚上寫了一紙手令,命郭興帶領500名長弓手攜10000支長箭到宣州。

    宋思顏和馮國用設計出箭樓車的初稿後,按比例縮小10倍製作樣品,發現了存在的問題。他們修改圖紙後再次製作模型,沒有什問題了,圖紙基本定稿。

    宋參議把圖紙和模型拿到朱元璋的營帳,一邊讓他觀看,一邊講解。

    樓車底盤長14.2尺(約4.5米),寬4.1尺(約1.3米),用邊長0.48尺(約15.2厘米)的方木製作。采用卯榫連接。

    箭樓最高平台自底盤起高28.4尺(約9米)。箭樓結構分為三段製作,全部采用卯榫連接。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元末翹楚朱元璋》,方便以後閱讀元末翹楚朱元璋第十九章 攻寧國遇強敵兩帥受挫 造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元末翹楚朱元璋第十九章 攻寧國遇強敵兩帥受挫 造飛並對元末翹楚朱元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