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7-3)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窺穀忘反 本章:第38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7-3)

    負水能正常下床走動是七日後的事。

    其間,李璫日日來治療她的傷勢,次數多了,兩人配合默契,不用負水牽著手腕,李璫便能準準兒地將藥粉均勻地灑在傷口處,終是在那壇藥粉見底前結了痂。

    其實後麵幾日療傷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小半天了,李璫每次見她自然是打著商量軍情的旗號來,固定地坐滿兩個時辰。後來負水的傷勢好些,便真的聊起之前吩咐的軍令鼓號之事。

    負水指著先前他給的簡牘,壓低嗓子小聲給出自己的意見:“你的這些,給的太細太散。多了人記不住的。”

    她有意把話說得含混,軍中雖是李璫統帥,未必人人都忠心於昔日的靖遠大將軍李璫。

    “之前的戰略,羌州如今活著的那些滿國貴族多是見過。我有意將這些年的戰術、研究出來的陣法規整融合,已經盡量刪繁就簡。”李璫倒沒避諱這多,說得清楚,不過聲量也往低了走。

    負水撐著下巴,蹙起眉凝神細思。按照李璫的計劃,怕是這些陣法之後會在羌州用上。又擔心用的次數太多,被敵人洞悉訣竅所在,一個陣法給了好幾種形成變換的策略,可及時更換軍令指示。

    負水為每個陣法設計的鼓聲要做到各個策略間有所聯係,又能有清晰的不同之處,方便將士識記,戰場上還能確保他們及時準確地分辨鼓音。

    她想了想:“其實不一定按照傳統的軍鼓聲設計。可否用樂曲?好聽又好記,音律多,也方便變換,就是戰場上可能有些不夠霸氣。”

    李璫此人,應該極其注重風儀。

    他眸光難得流露出肯定的亮光,語氣染上快意:“軍中一切服務於戰必取勝,其他不過流於表麵功夫。若是大軍得勝,管你奏的是《入陣曲》還是《漁陽調》,照樣威風凜凜。”

    得了李璫保證,負水定下決心,準備開始從樂譜入手,敲定設計的計劃。

    兩個時辰到了,李璫還得處理其他軍務,明日他便不來做這憋屈的將軍大夫了,心情不覺輕快。麵上按捺住愉悅心情,依舊麵無表情地吩咐負水:“明日能起身了,記得還有浣衣的懲罰沒領。”

    負水沒有半分不虞或是委屈,反而因為想出了解決之計正滿心躊躇,幹脆昂揚地回了一聲:“是!屬下保證圓滿完成!尤其是遇見將軍的衣物,一定清洗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煥然如新。”

    李璫聽著以為這人是在諷刺他給的刑罰太重,不近人情。回身一望,她表情鄭重嚴肅,沒有半分不敬。連拍馬屁的諂媚之色都沒有,單純地給出一個保證,以表忠心。

    他淡淡哼了一聲,抬步離開。

    離大軍開拔還有二月餘。

    李璫忙著操練征募上來的百姓新兵、安撫百姓情緒;負水白天主持《入陣曲》萬人擂鼓之事,黃昏時分來不及吃飯便去後方跟著上了年紀的老兵在河邊浣衣,晚上回了營帳還需思索軍令之事。如此這般,二人一月未見,負水沒有時間向他回稟自己的計劃。

    離大軍開拔尚有一月,朝廷撥給的渡船開始下水,淮水兩岸高帆遠影,蔚為壯觀。北岸流民紛紛聚集在河岸邊緣地帶,遙遙追隨著從流飄蕩的遠帆,情思哀婉,不忍細看。

    又一月,負水終遇李璫,卻是開征前《入陣曲》演奏的排練。明日,天子和朝廷百官親至送行,淮水兩岸會有官兵清理道路,百姓不得觀禮。故而今日,兩岸附近的郡縣鄉民接踵而至,人頭烏泱泱地壓倒淮水青綠,水麵隻留下如墨般濃厚的顧盼身影。

    萬人擂鼓,從淮水北岸穿江而過,蔓延至淮安城京郊外。壯闊整齊的一條線像是一條紐帶,連接兩岸人情,不見其人,亦聞其聲,可探其情,故而兩不相忘,難舍難分。

    幾十年風雨漂泊,如今終於有第一批北岸百姓,以軍籍身份,堂堂正正渡過淮水,見識淮水之南十三州風貌物產,世情變遷。

    軍鼓麵白側紅,高架之上,用懸掛銅鈴的紅線前後相係。鼓槌尾部皆栓上耀目的紅綢,飛揚飄逸。

    負水作為司鼓之一,負責起音,位置布在北岸鼓架之首,《入陣曲》將從她手中被奏響。

    李璫作為新軍統帥,自然負責在《入陣曲》的磅之勢下,率領新軍橫渡淮水,之後,會在淮安城下接受朝廷冊封,正式領著十萬流民之軍西遷。

    河岸為首的龍船桅杆高立,橫槊臨江,船板上甲兵威嚴莊重地靜候一旁,高舉著晉國軍旗。李璫將青銅鉞背負身後,迎著江風傲立船頭。

    兩翼鋪開櫛次鱗比的渡船,渡船十步之外,甲兵個個昂首挺胸,氣質威嚴。然,幽幽目光中浸潤著盈盈水光與歡喜之色。如此氣氛,綿延百,籠罩在兩岸數百萬觀禮之人的心頭。

    盡管甲兵身後也有哭泣作別的不舍之聲,但沒有人突越防線一步,隻目送著他們的父子兄弟,可以平安渡江,來日,接他們回家。

    顧少安站在岸邊架設的瞭望閣上,於李璫和負水的正中間。龍船上傳令官打起旗幟,顧少安接過信號,轉身麵向台下的負水,重複著李璫發出的指令。

    負水深吸一口氣,穩穩抬起手臂,力量在落錘的一瞬間暴漲,鼓聲急湊如雨,波紋散開,帶動鼓架上的絲線,銅鈴像是閃電,湧起無盡璀璨,帶動兩岸漸起震天動地之聲。

    《入陣曲》第一段,便是男兒從軍報家國,辭父母,離舊鄉。

    生離死別之苦,因男兒誌在遠方並不顯得悲情,隻有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

    第二段,將軍百戰身從死,不破樓蘭誓不遠。

    成王敗寇之情,在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中變得豪邁動人,生死不計,力克勁敵,馬革裹屍,無怨無悔。

    第三段,自然是天子坐明堂,錦衣還故鄉。

    家國安寧之樂、建功立業之喜,終於在這一刻達到巔峰,旋即複歸平淡,緩緩如涓溪。

    如此轉折,說盡從軍之人最完滿的一生。雖為《入陣曲》,枉歎太平調。所以無論盛世亂世,這首《入陣曲》代代相傳,流傳千古,不墜其情。

    負水感受著曲中情感波折,在跌宕起伏的水波聲中落下最後一擊。

    今日,風景如畫的春明山被布置為送別將士的觀禮台。

    張信候在山腳處,身側跟著一位捧著托盤的內侍。

    李璫迎上去後各自行禮,沒有寒暄。他解下身上武器,放在托盤上。

    “這銅鉞太重,煩請張大人安排羽林軍代為保管。”

    張信抬眼瞧見銅鉞彎刃處流露著銀光,不似非凡之物,笑著點了兩位羽林軍接過。初始二人不覺其他,隻用一隻手托住,李璫鬆手瞬間兀自一沉,趕緊雙手接過,退到一旁。

    李璫頷首,表示謝意。

    上山的石階上每十步佇立著一位皇宮羽林軍,與中央禁軍不同,兜鍪上的紅纓換成了白色羽毛,高聳挺翹。

    傾山攬月閣布上重重帷簾,將各個居室分隔開,百官列坐其次。李璫一路前進,各門各處皆有內侍負責打簾。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李璫傳》,方便以後閱讀李璫傳第38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7-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李璫傳第38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7-3)並對李璫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