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衛生條件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吹牛者 本章:第四節 衛生條件

    至於未來的台灣大區還是台灣省的行政規劃,盡管已經有元老參照舊時空的設置搞出了十五個縣兩特別市的規劃,但是實際上在1632年的台灣,元老院隻設置了一個高雄特別市外加一個農墾旅團的建製。大致來說,高雄市市政府管市區,旅團管市區之外的地方。

    方案的最後,單獨羅列一章,敘述了“為元老服務”的相關設置,如墾丁元老別墅區,日月潭元老度假村,北投元老溫泉療養區等等特別項目。當然了,這純粹是為了拉好感,這些地方二十年後能不能成為“熟地”都不好說。阿山地區,實際要等日踞時期修通了爬山鐵路才有了旅遊價值。他現在寫這些,不過是給元老院畫個大餅而已。

    雖然是畫大餅,也得到了魏八尺同誌的熱烈響應,要說大餅,他比關山躍畫的更專業,氣魄更大,以至於每次開會,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大家都在聽他的描述“台灣開發計劃”。關山躍對此倒是並不反感,誰沒有點夢想呢?何況這方案確實撰寫的不錯。

    具體到農業開發這一塊,關山躍就現實多了。這次登陸台灣主題是發動機行動。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因為要搞發動機行動,需要一個大型的轉運基地,台灣開發才會被提上日程,本質上和占領濟州的行動是一碼事。

    在這個前提之下,“開發”隻是為了“轉運難民”,順帶著再安置部分難民,搞搞農業生產之類。農墾的受重視程度實話說也很有限。關山躍看了看具體任務列表,顯然“建設”的成分更大一些。包括新市區和幾個大型的難民營地、檢疫營和碼頭。

    農業開發隻是在發動機行動穩定運轉起來之後才會展開--一開始的披荊斬棘開辟基地的工作並不需要他去幹,這都是洪勞軍和史大富這些建築工程方麵的元老的事情。等他們將碼頭建好,道路打通,他率領的農墾旅團才會正式登陸。這可就省了不少力氣了。關山躍對D日的往事記憶猶新,一點都不想把這些事再重溫一遍。

    在亞熱帶地區開墾是一樁勞民傷財的事,特別是在缺醫少藥的狀態下。從衛生的角度來說,未開發過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理想的居住地顯然是海濱,這是自古以來無數殖民者用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

    城市固然可以建造在海濱,海濱卻並不適宜農業,海潮對海岸的侵襲和地下水的鹹鹵化都嚴重製約農業的發展。在舊時空,台南地區的海堤是在日踞時期才最後建設完工,在此之後,海濱地區才進入了大規模農業開發的時代。

    以元老院現在的能力,修築海堤不啻於癡人說夢。因此,在經過多方詢和查詢資料之後,農委會將高雄的農業生產放在高屏溪流域--舊稱為下澹水溪。之所以叫高屏溪是因為在舊時空它是高雄和屏東之間的行政區域界河。

    下澹水溪是台灣的第二大河流,雖然隻有短短的171公,但是流域麵積超過三千平方公,水量充沛,是舊時空高雄和屏東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在台南的農業開發史上,福建移民對高雄地區的農業開發最早就是這一區域展開的,在這開荒種地,短期內生產多餘的糧食供給外地大約做不到,但是一年開荒幾萬畝,做到高雄地區糧食自給自足還是沒問題的。

    具體的位置,就是舊時空的風山鳥鬆大寮這一區域,這有澄清湖可以灌既。澄清湖舊稱大貝湖,東側還有一個可以調整水量的小貝湖,南側有鳳山溪可以取水。

    但是在1837年曹公圳完工前,這的產量必須看天吃飯,很不穩定。所以想要發展農業,得讓曹公圳這個水利設施提前二百年出現。這一區域在19世紀末期灌既的水田有明文記載:6500公頃,在19世紀的正常年景下收獲的糧食可以養活三十五萬萬人。

    至於說缺點,那就是這個農業開發區距離高雄市區多少有些偏遠了。駐紮在高雄的海陸軍難以有效的輻射保衛這一區域,必須有相應的自保自衛能力。

    “如果能太太平平的開墾,直接搞幾個農場不就是了。還要我們屯墾兵團做什?這就是武裝屯墾的優越性所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方便以後閱讀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第四節 衛生條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第四節 衛生條件並對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