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破曉(四)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1003章 破曉(四)

    「……堅持***理想……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在李潤石連任發言的第2天,各國外國分析家們將打印出來的李潤石連任發言中的重要內容標出來。

    「……在社會管理上,應用全新的技術手段,提升管理係統能力……」

    「……全力發展移動通訊產業……」

    「……全力推動信息高速公路建設……」

    「……必須將環境保護放到優先位置上……」

    「……加大新能源產業投入,通過內部競爭與產業扶持政策,加速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與世界各國進行產業合作,通過產業規劃的方式,讓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動力,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

    「……建立世界宇航合作中心,穩步發展,爭取完成1970年載人登月計劃……」

    ……

    從1945年成為世界霸主開始,中國國家主席的發言就成為了決定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有能力析透分析徹發言內容,輔以對中國國家運營模式的深刻理解,就有很大機會找從中國發展中找到商業機會。

    20年過去了,那些有實力的工業國針對中國政策的分析團隊大多經曆了至少3次迭代。第1次是1948年到1950年。隨著中國完成了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全球安全體係的構建,各國最初針對中國的分析團隊就被專門劃分出來,成立了獨立的分析部門。

    第2次迭代發生在1958年到1960年。1958年,中國的個人電腦問世。搞情報工作的人員再也不用待在機房旁邊進行數據分析,個人電腦讓辦公從集中化開始轉向分散化。

    此時的世界上,中國雖然是世界霸主,但是美國,蘇聯兩國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兩國同樣擁有自己的計算機產業,以及遠超其他國家的網絡體係。

    1960年,中國的民用網絡正式投入商業化運營,美國憑借著其技術實力快速跟進。不用出門就可以與各個機構和學者們交流,引發了分析團隊的全麵改變。

    1962年,中國主導的世界通訊委員會完成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通訊體係建設。自此,分析團隊們獲取信息的速度再次大大提升,導致了分析團隊的運營模式第3次迭代。

    對於1965年李潤石發言的分析很快就有了第1階段分析結果。整體上看,李潤石的發言依舊立足中國國內發展。與世界合作的主要方向依舊在產業布局上。

    此時的歐美各國中,吃到中國全球產業布局最大紅利的莫過於西德。西德與日本1樣,都全力將本國產業與中國產業規劃合作,從而爭取到了1部分產業劃分。

    在1945年,到過西德的歐洲人感歎,西德的廢墟也許要20年才能拆幹淨。事實上,西德利用中國的空心水泥磚技術,將廢墟變成了全新建築材料的來源。並且利用中國的歐洲複興計劃(歐洲稱其為程若凡計劃)提供的資金與技術,在全麵規劃的基礎上建成了1個全新的西德。

    由於中國主導著全球市場,獲得了中國的產業規劃中的1部分產業,就意味著獲得了世界產業中的那1塊。這使得西德與日本經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

    不過20年時間,西德不僅完全從被戰爭摧毀的狀態中恢複過來,更是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了西歐歐洲經濟第1,歐洲經濟發動機。

    所以西德的人口雖然遠不如美國與蘇聯,但是其國內分析部門的人數並不比美國與蘇聯遜色。

    西德第1階段分析報告中認為,李潤石政府經過了20年的平等政策後,其根本政策上出現了轉向效率優先的跡象。這種轉

    第1003章 破曉(四)

    變讓西德分析部門感覺到1些憂慮。

    報告遞交上去後,西德政府離開召開了會議。1950年,德國***在競選中大勝,取得了過半國會議員席位,直接獨立組閣。之後的15年中,傳統的社會民主黨雖然也曾經數次讓德國***的國會議員人數不過半,但是西德***始終穩居德國第1大政黨。直接導致了德國泛社會民主黨左翼「投共」。

    投共的不僅是左翼。1般來說,主張「唯物主義」以及「科學理性」的家夥們普遍都右傾。比較了傳統社會民主黨與基於工人參與生產和管理的德國之後,這票右傾的家夥也投共了,給德共增加了冷酷唯物主義的底色,使得德共主導的德國政府內部會議相當理性。

    這種理性給下頭部門的壓力可不是1般的大。德國針對中國的分析部門根據經驗,知道德國政府的內閣會議大概得開3天。這3天,分析部門需要的不是繼續加班加點,而是趕緊放鬆。以迎接後續的緊張工作。

    結婚的或者與家人住在1起的都趕緊去和家人相聚放鬆,單身狗們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放鬆。

    留守的人員比較悲催1些,不過他們也不是沒有消遣。有人上網衝浪,看***。有人懶洋洋的躺在沙發上看書。

    此時中國產的彩色噴墨打印機邊,兩個兄弟將下載下來的***片打印出來。倒不是說兩位單身狗已經好色到這個程度,彩色打印機本身就挺有趣,以德國的繪畫氛圍,美女圖片反倒是更優選。

    兩位的圖片還沒打印完,1個兄弟走到兩人身邊說道:「快點,我要打印本書。」

    「什書?」兩位兄弟有些疑惑。分析部門麵的打印設備就是個耗材,每天打印出來的東西都夠裝訂十幾本書。他們不解的不是這哥們為什要打印書,而是不理解這哥們為什要在大家合法摸魚的時候還要打印書。

    等這從網絡上下載下來的書打印出了頭幾頁,兩位兄弟已經把***片拋到1邊,開始認真的看起了1位英國記者寫的長篇報道《西德經濟奇跡》。

    現在德國的經濟發展得到了整個歐洲的驚歎,而這篇報道中,記者的視角很有趣。他認為西德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中國在西德駐軍,西德成功引進了中國的道教。

    中國駐軍確保了西德的國防安全,讓西德全力發展經濟,而不必擔心遭到外國入侵,也不用擔心西德國內的右翼軍國主義複蘇。從普魯士正式建立後,德意誌地區就從未有這種真正的安全環境。

    引入道教,卻是1種令人驚歎的成功。德國的哲學發展水平很高,這也使得德國國內的思想界早就想讓基督教文化趕緊破滅。然而曆史上德意誌地區的宗教改革搞了那多次,始終沒辦法扳倒基督教。

    直到道教在何銳的布局下全麵進入德國後,局麵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道教本身的結構同樣有至高存在。但道教的至高存在是非人格的「道」,而不是人形的人格神。

    與上帝創造世界1樣,道教中,這個世界是「道」所產生。與基督教不同的是,世界上的1切都是「道」的1部分,人類與「道」之間並不存在高下和主從關係。這使得人類不必通過「世界末日」和「最終審判」,立刻就讓人類與世界的終極核心之間建立起完整的關係。進而擺脫了基督教中的上帝對人類的桎梏。

    基於內在需求,從1945年後,道教在德國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很多人的確是被道教的理念所吸引,成為了道教的「居士」。更多人之所以改信道教,隻是他們不願意因為宣稱自己的無神論觀點而被德國傳統所排斥。

    信教人口數量的巨大改變,也導致了德國傳統基督教力量的變化。保守派們更加保守,開始搞起了原教旨主義。而德國思

    第1003章 破曉(四)

    想界本就對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夠夠的,這直接導致了原教旨的基督教勢力快速式微,淪為了翼基督教長槍黨之流的極右貨色。

    與時俱進的基督教勢力則趁機引進道教的思路,開始宗教改革。他們嚐試把上帝解釋為類似於「大道」的無意識體,基督耶穌則被描述為1個「激進的類***改革者」。

    道教不向教眾收稅。德國改良版的基督教既然嚐試將基督耶穌定性為「激進的類***改革者」。社會主義者怎可能收什1稅呢?

    那是邪惡的教廷才會搞的事情!

    變格派認為,真正的基督教就不該收稅。凡是收錢的,就該定性為「商業團體」。

    不管過去20年德國宗教怎折騰,宗教在德國的影響力以驚人的速度在消散。德國基督教徒比例從1945年的90%以上,變成了1965年的31%。

    德國道教教徒在2戰前最興盛的1937年,擁有不到100人的有中國道統的正牌。到了1965年,德國在宗教信仰中的填寫自己的宗教信仰為道教的人口達到了57%。至於這些人信的到底是全真還是正1,又或者是其他流派,德國國內也沒人在意。

    剩下大約12%的人口,表示自己信佛教或者別的教派。有7%的德國人口公開表示自己是唯物主義者,沒有宗教信仰。

    英國記者在文章中認為,「……德國已經在過去20年中變成了1個真正的世俗化國家,宗教已經徹底失去了決定性的影響力。讓德國成為了1個在社會結構上越來越像中國的國家。

    的確,德國變得更安全了,也變得更富裕了。然而德國卻貌似失去了自己的傳統。

    用傳統換取現在的1切……這值得?」

    在看到讀後這段之前,德國青年們看的津津有味。看完最後1段,德國青年們的臉色垮了下來。但3人1時都沒找出反駁的話,心中有氣卻說不出,3人更加不開心。

    直到1位青年冷笑道:「英國現在窮成這樣,還是好好關心自己今天吃什吧。」

    其他兩位青年聽到如此中肯的嘲諷,想到英國1直沒有起色的經濟,忍不住笑出聲來。

    放鬆的3天1過,前去參加內閣會議的部門負責人帶回來了大量任務。德國內閣認為中國政府雖然有可能要調整對於效率與公平的傾斜度,但是還存在1種可能,那就是中國可以在保持公平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擁有極高的發展效率。

    過去2十年中,西德與日本的發展雖然令人驚歎,但兩國經濟增長速度依舊沒能超過中國。西德與日本的經濟發展之所以看上去比中國的發展更令人印象深刻,很大原因在於中國人口規模已經超過了10億,日本現在的人口剛超過8千萬,西德超過了6千萬。與中國並非同1個數量級。

    任何財富分配給10億人,都會顯得微不足道。就如中國1964年鋼鐵總產量達到了驚人的10億噸,但是從鋼鐵蓄積量計算,中國也隻是剛達到了美國北方合眾國各州的人均鋼鐵蓄積量。然而從1924年到1964年的40年中,中國生產的鋼鐵總量已經是過去500年中其他國家鋼鐵產量的總和。

    經濟的高速發展,生產效率的快速提高,傾向於公平的社會分配,以及超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以及固定資產建設。中國走的發展道路在歐美傳統經濟理論中,屬於降低財富流動性的模式。然而中國的經濟情況卻蒸蒸日上,中國家庭擁有自己房產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7%。

    所以德國內閣要求分析部門進行更多有效分析,而不是輕易下結論。

    然而事情的發展依舊超出了德國方麵的想象。

    1965年下半年,中國政府排出代表團與世界各國進行了大量協商,開始

    第1003章 破曉(四)

    了新1輪的產業布局,大量勞動性密集的低端產業開始加速流出中國。

    根據歐美的經驗,這種產業流動本身必然會出現大規模失業的問題。為了解決就業,中國將采用中國元升值,從全球購買廉價工業品的模式。讓中國從1個工業生產國變成1個金融國家。

    然而到了1966年,歐美發現事情和他們想象的完全不同。中國在過去40年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麵有著天然的巨大優勢,當最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外移後,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並沒有消失,而是直接轉為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更直白的說,原本大規模生產紐扣的企業轉型為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紐扣的企業。原本數量巨大的勞動者,要年齡到了後直接退休,要就接受成年職業培訓,進入大規模的手機生產企業或者電子組裝線,變成了另外的產業工人。

    從正常角度來看,紐扣生產者去組裝手機,需要相當規模的培訓。這種培訓投資巨大,從單純的資本角度看,得不償失。

    但中國采用傾向於公平的政策,看中的是個人發展。每1個成年人每年都要接受兩個月的再教育,接受再教育期間,能拿到基本工資。

    德國搞的也是這樣的製度,對這個政策的執行情況非常清楚。德國引以為傲的高素質勞動力就是靠這投入成本培養出來的。

    在德國分布部門看來,這種變化的問題不在於中國工人,而在於中國的產業竟然在現階段出現了全麵突破。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1003章 破曉(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1003章 破曉(四)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