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閑雲漫關 本章: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

    十一年後,也就是文帝十四年,稽粥突然南下和漢朝打了一仗。 這一仗,漢軍表現不錯,劉也自我感覺良好。趁皇帝心情大好,下士子紛紛上,歌功頌德。

    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整個朝廷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連當了近十年丞相的張蒼也安奈不住興奮。

    然而,令張蒼沒有想到的是,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很不和諧的聲音——魯地儒生公孫臣上:漢為“土德”,應改正朔、易服色。誇張的是,這個公孫臣還根據自己的科學發現,下了一個定論:將有黃龍現世。

    也許有人會納悶,賈誼是儒生,公孫臣也是儒生,“土德”、“水德”明明是陰陽家學派的東西,你們儒生偏偏要狗拿耗子瞎胡扯,不宣揚你們的“仁義禮智信”,偏偏要在別人的學術範疇搗鼓事。

    儒家就是這牛氣。

    在諸子百家中,相互之間很多觀點都是針鋒相對的。很長時間,各個學派為了證明自身觀點的正確性,想盡辦法、挖空心思地抨擊對方,操著一口流利的文言文,不用髒字、拐彎抹角罵對方,不把對方搞倒搞臭誓不罷休。

    沒辦法,畢竟大家觀念不一致嘛。

    然而在這一片對罵的吵鬧聲中,有一個學派卻漸漸地發生了變化。

    這個學派就是儒家。學術界的一個奇葩。

    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應該可以歸納為九個字——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但無論怎歸納,儒家思想的精髓是“積極應世”。的高尚一點是為國獻身;庸俗一點就是升官發財(一家之言,敬請批判吸收)。

    儒家的核心思想,定性了其治國理念;其精髓,定性了處世方式。但還有一個層麵沒有探討——技術手段。

    實際上,儒家的創始人孔夫子已經對其技術手段加以了總結——“三人行,必有我師”。

    在這方麵,孔子絕對算是身體力行,七十歲高齡還鄭重其事地拜剛七歲的項橐為師。你要有一準備打兒子屁股,先想想孔子是怎拜“孫子”的,也許就沒了那份衝動。

    白了,對儒家來,任何學派的東西,隻要不違背自己的思想體係,無論你是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隻要有用,就可以去學,都可以作為自己的技術手段。這種實用的“拿來主義”,讓儒家思想在丁點積累中,逐漸變得愈發豐滿。

    而其他學派就沒這便利了,因為老祖宗們沒給他們提煉“三人行”之類的話。更重要的是,其他學派的局限性很強,非此即彼問題極為嚴重。

    沒辦法,孔子受了一輩子氣,可人家講的話很實用。

    這,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博大,她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運用一切。能夠把任何東西作為自己的技術手段,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忍辱負重,可以委曲求全,但內心的堅守卻從沒動搖。也許你認為太過功利,可這正是儒家思想體係下培養出來的人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兩漢往事》,方便以後閱讀兩漢往事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兩漢往事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並對兩漢往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