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將士歸玉門!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十三將士歸玉門!

    自古西域多動亂,自東周到清末,這個地方似乎就沒消停過。偶爾也有老實的時候,那基本上都是被中原給打怕了,第一個讓西域遊牧民族膽寒的是漢武帝時期的幾次戰爭。

    但東漢年間讓西域遊牧民族膽寒的戰爭也有數次。

    最著名的那次,便是東漢年間的“十三將士歸玉門!”耿恭率三百大漢將士猛戰匈奴兩萬精銳騎兵。

    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劉徹時起,中華疆域所至,從敦煌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廣大西域都屬於漢朝。公元前60年,漢朝在如今的新疆輪台設置都護府,另設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軍政長官,管理當時西域的婼羌、樓蘭、莎車、疏勒等三十六個小國。

    然而,隨著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使中原地區征戰不斷,大漢王朝雖然名義上統治著西域,其實根本無力掌控了。匈奴卷土重來,重新控製了西域。

    漢光武帝上台,東漢揭開了序幕。

    曾經的西域各小弟紛紛遣質子到中原,請求漢光武帝的庇護。然而大漢王朝已不再輝煌,留下的隻是百廢待興,對匈奴在西域橫征暴斂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經過了“光武中興”,漢王朝的國力逐漸恢複,終於到了和匈奴重新盤道的時候了。

    公元74年,漢明帝劉莊決定派兵重新進入西域。西征大軍以竇固為主將,耿秉和劉張為副將。從敦煌出關後,一舉擊潰了匈奴南呼衍王的軍隊。漢軍隨後繼續西進,攻取了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車師前後兩國。

    東漢朝廷隨後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陳睦任都護。同時也恢複了戊己校尉製度,戊校尉由耿恭擔任,駐屯於車師後國的金蒲城(巴坤縣),扼守天山通往北匈奴的要道。己校尉由關寵擔任,駐屯於車師前國的柳中城,兩地互成犄角之勢。

    竇固大軍在西域僅僅駐紮了幾個月,便在漢明帝的命令下班師回朝了。耿恭和關寵二人的駐紮地僅僅有不到一千的兵馬,在他們的對麵則是匈奴數萬鐵騎。

    名義上西域又回歸到漢王朝的統治之下,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回事。

    首先,西域小國經過了被光武帝“拋棄”的故事後,對漢王朝的信任度直線下降。他們對依靠漢王朝還是臣服匈奴,基本上處於觀望的態勢。耿恭和關寵想在西域活下去,隻能自力更生。

    其次,匈奴雖然被竇固大軍擊潰,但遠沒有霍去病或者後來的藍玉對遊牧民族那瘋狂。匈奴的軍隊是被擊潰了,但政體體製完好無損,他們等待著反撲的機會。

    最後,漢王朝雖然經過了“光武中興”,但僅僅比戰亂時期好一些,稱不上是盛世。因此,如果匈奴重新反撲,漢王朝當時的經濟和軍備狀況並不足以去打拉鋸戰。

    果然,竇固大軍班師回朝沒多久,西域出事了!

    這個事比較簡單,匈奴發動兩萬大軍攻打車師後國,並擒殺了車師後王。隨即,匈奴兩萬大軍把漢將耿恭把守的金蒲城圍得水泄不通。金蒲城全城兵勇不過三百多人,怎辦?

    耿恭素問匈奴人極其信神明,命將士將弓箭上的箭頭塗滿了毒藥,並告訴匈奴人被射中的話,神明會對被射中者進行懲罰。後來,被射中的匈奴兵創口處起了膿塊,對金蒲城守軍的話深信不疑,頓時軍心打亂。耿恭趁著連夜大雨,冒險率兵騷擾匈奴大軍。在半威脅半嚇唬之下,匈奴大軍撤退了。

    耿恭明白匈奴大軍僅僅是暫時撤退,金蒲城猶如三國時代的小沛或新野,彈丸之地沒辦法抵擋重整旗鼓的匈奴人。隨即,耿恭率領漢朝軍隊駐紮在了疏勒城。耿恭帶人一方麵屯物資,一方麵修築工事,隨時迎接匈奴人的到來。

    在耿恭剛到疏勒城的兩個月後,匈奴左鹿蠡王的軍隊兵臨疏勒城下。

    由於疏勒城屯有大量物資並在耿恭的帶領下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這變得易守難攻。匈奴左鹿蠡王也是個行家,久經戰爭的他並不著急攻城,而是斷了耿恭的“源”。匈奴左鹿蠡王認為,沙漠作戰,水源是行軍必備的物資。他覺得沒必要動用兵馬攻城,而是讓匈奴士兵用沙袋堵住通過疏勒城的水源,並對其進行改道。

    確實,這一招奏效了。疏勒城內很快水源告急,儲備的淡水都喝光了,守軍官兵焦渴難耐,甚至開始從馬的糞便中榨取水汁來飲用。困境之下,軍心開始動搖。耿恭心急如焚,此時換成了他想去拜一拜神明了。

    那耿恭拜的神明又是誰呢?李廣利。

    當年李廣利將軍在遭到匈奴圍困的時候,也被斷了水源。他拔劍刺山,泉水飛湧而出。如今耿恭也派人鑿井,他堅信雖然河流被改道,但是地下必有蓄水!果然,還真被耿恭挖出水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十三將士歸玉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十三將士歸玉門!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