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的“男神”指標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魏晉南北朝的“男神”指標

    人醜就要多讀書,對於這句話,本人並不讚同,因為不論美醜,每個人都應該多讀書,對知識的需求和索求,跟顏值沒什必然的關係。而且這一說法,帶有嚴重的外貌歧視,人並無嚴格的顏值高低,隻有道德的高低。

    當然,社會世俗偏見有時候也蠻強大的,在顏值上被歧視的人士,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確實在讀書和才華上做了更多的努力,從而贏得“男神”、“女神”的稱號,例如三國魏晉時期的劉伶。

    絕對實打實的魏晉“男神”指標

    有錢有閑熟讀《離騷》

    戰亂頻繁的三國魏晉南朝時期是中國史上名士輩出的時代,按照如今社會流行的說法,就是“男神”輩出的時代,例如嵇康、潘安、夏侯玄、衛玠等等,其中潘安更是中國美男子的代言人。

    這些“男神”一方麵顏值高,一個個如同玉人;另一方麵,他們讀書多,能寫一手好文章。嵇康的文學不用說,是“竹林七賢”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嵇康這一章是繞不開的,他的“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在中國文化的地平線上留下一個揮灑自如、得心應手的瀟灑形象,他彈“廣陵散”大概也是這樣子的吧。而其他幾位的文學才華也是杠杠的,毫不含糊,例如潘安,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幹貨,他的悼亡詩無人能及。

    說完了高顏值的“男神”,該說說一些顏值不那高的高人了。在魏晉南朝這個“男神”多得有點擠的時代,顏值不高的有才者有沒有安身的空間呢?

    例如文很好,但人很醜的左思,曾經以一篇《三都賦》弄得洛陽紙貴,自得意滿地跑到洛陽大道去顯擺。結果,左思的這一顯擺卻走了“作死”的節奏,被愛美的洛陽女士們打得狼狽而歸。文壇上的“男神”沒把自己的位置擺好,結果適得其反,也是有些活該。

    左思老師的事跡似乎給顏值不高的人打擊很大,其實不然,有些在外表有點挫的人士,隻要善於利用自己的才華,往其他方麵發展,還是可以當“男神”的,就看怎把握分寸。

    說到這,先得講一下,那個時代想要成為“男神”,並不是以容貌為唯一指標,才華和風度還是兩個繞不過的硬指標。東晉名臣王恭,是當時的名士,算是一位“男神”吧,他就給當時的“男神”定了標準,原文是這寫的:“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這話透露出三個信息:

    第一,“男神”不能有具體的工作,要有閑,說明經濟基礎不能差,可以不必為生計奔波。從這點來看,那個時代太窮了不能當“男神”。例如“男神”謝安,一天到晚遊山玩水,他妻子勸說他找份工作,謝安捏著鼻子說:不去,不去,那職場臭如糞土,就怕到時候我都免不了要混得一身臭。

    第二,要會飲酒,酒德好。能痛飲,還是有個基本門檻:有錢。沒有經濟基礎,怎痛飲酒呢?

    第三,讀書是必備條件之一,不僅人醜要多讀書,“男神”也要多讀書。讀怎樣的書呢?未必要博學多才,關鍵是要讀對書,要讀那種充滿想象力,充滿浪漫色彩的詩歌,屈原的《離騷》當然是首選,而且要反複誦讀,耳熟能詳。估計隻有這樣,才能在朋友圈說話上層次。當然,《離騷》未必就是唯一的教材,當時流行的還有《老子》、《莊子》、《周易》等,我們不妨把“熟讀《離騷》”理解為熟讀書,讀高規格的書。

    拿著這三條標準,我們去衡量一下魏晉時期一位名叫劉伶的“男神”。

    醜男混“男神”圈的秘笈

    有才有型還要能飲酒

    魏晉時期,在北方有個“男神”朋友圈,因為經常在竹林聚會,因此這個朋友圈就稱作“竹林七賢”。此七人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進入這個圈的門檻很高,對才華、個性等諸多方麵都有嚴格要求,當時阮籍有位親戚,人不錯,也想湊進去,跟阮籍拉關係,卻硬生生地被阮籍拒絕了。

    能夠有幸進入這個圈子的劉伶,從外貌來看,似乎有點夠不著,尤其是與身長七尺八寸、玉樹臨風的嵇康比起來,更是望塵莫及。這劉伶長得什模樣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魏晉南北朝的“男神”指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魏晉南北朝的“男神”指標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