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可遇不可求的“畢生摯愛”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列寧可遇不可求的“畢生摯愛”

    2015年5月1日,英國地方報紙《卡姆登新日報》首次披露了列寧的“畢生摯愛”阿波納利婭·雅庫波娃的照片。2015年4月,**史史學家羅伯特·亨德森在**聯邦國家檔案館發現了它,終於讓這張遺失了近一個世紀的照片重回世間。

    列寧夫人稱她為“黑土地上的原生力量”

    幾十年來,雅庫波娃的神秘麵紗讓一代又一代曆史學家遐想不已。她與列寧有著複雜的關係,關於在政見方麵有互不相讓的爭論和分歧,列寧曾向她求婚卻遭拒。

    她曾是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最親密的盟友,卻最終互生嫌隙。不過,克魯普斯卡婭仍然羨慕地稱她為“黑土地上的原生力量”,精力充沛的革命家,有著閃閃發光的棕色眼睛,渾身散發著“鮮草”般的自然香氣。

    亨德森博士是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的一名**史專家,2015年4月他在**聯邦國家檔案館找尋另一名年輕的俄國革命家VladimirBurtsev的資料時,意外地找到了這張照片。亨德森說,當知道有可能找到雅庫波娃的照片時,自己“不得不用盡一切力量找尋”。

    亨德森最初找到的一些資料顯示,莫斯科檔案中有兩張可能是雅庫波娃的照片。但是第一張已經無法找到,另一張照片中是一位迷人的、長相很有特點的年輕女子,這就是雅庫波娃。這張黑白照片隱藏在一捆文件中,拍攝於雅庫波娃被囚禁於西伯利亞戰俘營時期。

    她真的很美!

    “能夠發現它真是意想不到的驚喜。”亨德森說,“一百年之後,雅庫波娃的神秘麵紗終於被揭開。這就是檔案研究的樂趣之一,往往大部分成功都要走一段很長的路。”

    雅庫波娃曾拒絕了列寧的求婚

    據資料記載,雅庫波娃的父親是一位牧師,20世紀初,27歲的她來到英國倫敦。而在此之前,雅庫波娃因政治活動被囚禁在西伯利亞戰俘營,但她設法逃了出來,長途跋涉7000英(約1.1萬公),來到倫敦,住在攝政街一座現已拆毀的建築中,靠近倫敦市中心的大英圖書館。

    之前在俄國時,雅庫波娃曾在聖彼得堡女子高等課程學校的物理和數學係學習,每天晚上和周日,她還給工人們上課。在這期間,她與當時還是列寧未婚妻的克魯普斯卡婭建立了親密的友誼。

    來到倫敦後,雅庫波娃在倫敦東區精心策劃關於共產主義理論的辯論會,同時,她還是倫敦懷特查佩爾地區組織講學社辯論會的關鍵成員,直到意識形態差異將這個聯係緊密的組織變得四分五裂。在此期間,雅庫波娃又遇見了克魯普斯卡婭,並結識了列寧,她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中心人物,三角戀也就此發生。

    雅庫波娃最為人所知的是她曾拒絕了列寧的求婚,1964年,此事被美國記者路易斯·菲舍(LouisFischer)披露了出來。一直以來,學者們對列寧是否從這一打擊中恢複過來爭論不休。

    “她真是個美人!”

    亨德森說。

    “不管是不是真的,從她同時代人的回憶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雅庫波娃擁有很多品質,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無窮的精力,這足以吸引這世上最鐵石心腸的人。”

    列寧曾指責她是無政府主義

    1902至1911年間,列寧斷斷續續地住在倫敦,與雅庫波娃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政策常有爭論和衝突。雅庫波娃傾向於“有組織的民主”,勞動人民可以更多地參政議政;而列寧支持“中央集權主義”,由一小群職業革命家發號施令。

    亨德森博士在論文中寫道,“在爭論最激烈的時候,列寧指責雅庫波娃是無政府主義,這樣的論調對她影響很大,以至於她覺得渾身不舒服。”

    隨著兩人的分歧不斷增加,這種狂風暴雨般的關係也不斷發酵,克魯普斯卡婭在一封“言辭尖刻的信”中談到這位昔日的好夥伴,“對我來說,雅庫波娃現在是個陌生人。說實話,我不能接受她的婚姻(與社會民主工黨組織者KonstantinTakhtarev的婚姻)。”

    亨德森說,列寧喚雅庫波娃“Lirochka”。在多年後寫給她的信中,列寧寫道,“恰好在給您的信不得不常常談到鬥爭(筆頭上的),這也許很不合適。但是我認為,我們昔日的友誼使我不能不采取這種完全直率的態度。”信件收錄在《列寧全集第44卷》中。

    1908年,雅庫波娃和丈夫回到聖彼得堡,但是據亨德森說,之後他們的遭遇無人知曉。據悉,最後一個熟知她的人叫Takhtarev,1924年他形容雅庫波娃是“我無私的朋友,為了解放勞動事業高尚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亨德森寫道,“可能是由於列寧或者克魯普斯卡婭的命令,或者其他一些完全不同的原因,這位工農聯盟的重要成員沒有被寫入曆史。她去世的時間大概在1913年至1917年之間。”

    同時代的人稱雅庫波娃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聰明、堅定、果斷並且非常真實。”亨德森說,“就像其他很多被從俄國革命運動曆史中除名的人一樣,雅庫波娃應該得到遲來的認可。”

    據悉,亨德森的研究論文在2016年12月刊的同行審議雜誌《俄國革命》(RevolutionaryRussiajournal)上發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列寧可遇不可求的“畢生摯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列寧可遇不可求的“畢生摯愛”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