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對石虎,買盡成都府!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石龍對石虎,買盡成都府!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首明末童謠因為江口沉銀古戰場遺址的發掘而廣為傳播。

    相傳在石龍與石虎相對之處,有張獻忠當年在彭山江口鎮留下的無盡寶藏。2017年開始的水下考古發掘收獲頗豐,證明傳說非虛。

    然而,在成都地區流傳著另一個版本:

    “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個成都府”。

    在這首“尋銀訣”,“尋銀”的標識也由石龍、石虎變成了石牛、石鼓。

    開始我查看資料的時候還以為是史料信息錯誤,或者是我自己眼花。

    這首童謠,被認為點出了張獻忠藏寶之地,在成都已流傳了300多年。

    但如今,“江口沉銀遺址”已被找到,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

    同時三萬餘件出水文物讓人堅信,這就是張獻忠的藏寶之地。

    隨著2017年的一場考古發掘,考古學家偶然發現了這批寶藏的所在,正式揭開了“沉銀寶藏”的神秘麵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張獻忠與他的“沉銀寶藏”的傳說。

    明末起義,征戰中原

    公元1606年,張獻忠出生在陝西省定邊縣。史書上對張獻忠早年經曆描述的少之又少,隻記載了他是捕快出身,其他有關身份的信息基本上沒有見諸紙端。

    但是有一條不惹人注意的記載極其重要:張獻忠有次不願和領導同流合汙,遭到領導陷害,成了替罪的死刑犯,後被友人從牢獄之中救出,因此張獻忠對朝廷的腐敗恨之入骨,這也是他為什要發動起義的誘因之一。

    明朝後期,由於宦官當政,朝廷日益腐敗,到了萬曆年間,經曆“萬曆三大征”的明王朝變得腐朽不堪,搖搖欲墜。

    天啟末年,陝西發生了極為嚴重的旱災。這場災難導致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史書記載“陝境內餓殍遍地”,慘不忍睹。但是,由於朝廷的腐敗加上陝西地方官的不作為,活下來的百姓生存得更加困難。於是官逼民反,陝西各地爆發了多處起義,史稱“陝北暴動”。

    本就對朝廷恨之入骨的張獻忠見到腐敗的朝廷變本加厲的剝削百姓,也參加了起義。他於公元1630年在老家定邊縣組織了幾百人的起義隊伍,加入了義軍首領王嘉胤。

    在隨後對明軍的作戰中,張獻忠因為性格果敢,作戰勇猛,所以在起義軍中被稱為“軍中黃虎”,這也讓王嘉胤對他另眼相看。

    再後來,由於張獻忠年幼的時候讀過書,當過捕快,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因此王嘉胤破格提拔張獻忠為“營將”,統領王嘉胤麾下“三十六營”中的三個大營,成為了王嘉胤手下的心腹大將。

    據《明史》記載,張獻忠隨著王嘉胤轉戰陝西、河南、安徽、山西、湖廣和四川等多個地區,立下了赫赫戰功。在這個過程中,張獻忠也把自己手下幾千人的隊伍擴展到了近十萬,成為了王嘉胤麾下最強大的部隊,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張獻忠個人的野心開始慢慢膨脹。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1631年,最強的義軍首領王嘉胤遭到了手下的反叛,被誅殺在自己的大帳中,王嘉胤的義軍隨即支離破碎。張獻忠無奈,隻好率部投奔另一個義軍首領高迎祥。

    公元1634年,張獻忠奉高迎祥之命,率領義軍往西攻占明王朝的地盤——四川地區。但是由於張獻忠剛投奔高迎祥,高迎祥對他還不是很放心,於是他奪走了張獻忠本部精兵的指揮權,隻給了張獻忠一些老弱病殘的部隊,這讓張獻忠的西征變得格外艱難。

    在明朝著名女將秦良玉與兒子馬祥麟的圍攻下,張獻忠敗走重慶,部隊死傷殆盡。無奈,張獻忠隻能率領殘部逃亡至湖北,這也宣告他的第一次西征以慘敗告終。

    公元1635年,當時的各路起義軍中了明王朝的誘敵之計,被明軍包圍在河南地區,於是各路起義軍的首領在滎陽舉行了著名的“滎陽會”。

    起義軍首領李自成提出“分兵破之”的戰略,得到了其他首領的一致讚同。於是張獻忠在高迎祥的帶領下,一路向東挺進,以求突破明王朝的包圍圈。

    李自成提出的戰略構思果然奏效,張獻忠所率領的部隊一路向東所向披靡,幾乎無人能敵,不光衝出了明軍的包圍圈,還一鼓作氣打到了明王朝的中都——朱元璋的老家鳳陽府。

    很快鳳陽府就被張獻忠攻下,他還掘了明王朝老朱家的祖墳,此舉讓張獻忠在當時名聲大振。

    張獻忠並沒有在鳳陽府逗留,而是繼續轉戰,接連攻克安慶、廬州、和州等地,肆虐了安徽和江蘇的大片地區,接著轉頭向西拿下了霍山、英超山,並在湖北境內和義軍首領馬守應會師麻城。

    之後,張獻忠又從麻城南下入寇湖南地區,在湖南征戰一番後揮師北上打入關中,後又由商洛打回陝西。此番張獻忠征戰路途多達千之遠,戰法忽東忽西,完全讓明軍摸不著頭腦。張獻忠在橫行千的同時還能重創明軍,難怪有人說張獻忠是明末起義軍最強的將領。

    後來由於起義軍內部不和,經常爆發火並,給了明軍可乘之機,張獻忠的直屬領導高迎祥被殺,而張獻忠為了保全性命,暫時接受了明王朝的招安。正是此次招安,給了張獻忠再次舉起義旗的契機。

    坐斷西南,稱帝登基

    其實在投降明軍之前,張獻忠就為日後再舉義旗做了準備:他把自己麾下數萬將士借“遣散”之名散布在中原各處,好日後再次起義時隨時響應他。因此張獻忠投降明軍的時候,麾下部隊僅僅一兩千人。

    而此時明軍內部也犯了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看張獻忠投降時部隊人數這少,認為張獻忠日後不成大器,對張獻忠不屑一顧,因此讓張獻忠有了充足的發展時間。

    公元1639年,張獻忠在湖北穀城再次高舉義旗反叛明王朝,並且大開糧倉救濟周邊的百姓。此舉得到了周圍數十萬百姓的擁戴和追隨。不光如此,張獻忠還把穀城以及周邊城縣官吏貪汙的證據寫在了城牆上,讓百姓們看清了明王朝的腐敗,此舉也讓百姓更加擁戴張獻忠。

    張獻忠的再舉義旗也得到了其他義軍的快速響應,義軍首領羅汝才、馬守應等紛紛率部前往穀城與張獻忠匯合,遠在河北的李自成也率領部隊重整旗鼓,各地蜂擁的義軍再次讓本就腐朽不堪的明王朝變得搖搖欲墜。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張獻忠的起義軍固然強大,但一時間仍舊不是明軍的對手。公元1640年,張獻忠在湖北被明朝名將左良玉擊敗,隻得率部向西突圍。

    一番血戰之後,張獻忠部隊雖然突圍成功,但是剛到四川地界就遭到了湖廣、四川、陝西等多方麵明軍的圍攻,張獻忠的部隊死傷慘重,被明軍包圍在興安城,局勢危在旦夕。

    就在此時,張獻忠聽從了謀士的建議,派人帶重金賄賂左良玉並說道:古人雲“養寇自重”,正是由於我張獻忠的存在,才讓你左良玉掌兵權,一旦我死了,你也離死不遠了。

    左良玉聽從張獻忠的話放鬆了警惕,而張獻忠則乘機率部成功突圍,一路向西,正式進入四川。

    四川四麵環山易守難攻,張獻忠進入四川之後得到了難得的喘息機會。經過半年多的發展,張獻忠的勢力得到了充分的恢複與發展,而川外的湖廣、中原地區仍舊戰亂頻繁,張獻忠認為此時是出川打擊明軍的大好機會,於是在公元1641年揮師出川。

    出川之後的第一仗就是順著長江東進,進攻湖廣地區。同年二月,張獻忠攻下長江重鎮襄陽,而襄陽是明王朝中南部地區的重要城池,麵儲存著大量的錢糧軍械。

    但張獻忠並沒有貪戀這些財物,除了留下必要的糧草之外,他把襄陽倉庫數十萬兩白銀盡數分發給了周圍的百姓,因此張獻忠得到了湖廣數百萬群眾的愛戴與支持。

    緊接著,張獻忠揮師北上,渡過長江攻下樊城,切斷了明王朝與湖廣南部地區的聯係;公元1642年二月,張獻忠乘勝追擊,攻下了廬州等地,把勢力範圍擴展到了安徽地區,並在巢湖訓練水軍。

    到了公元1643年,張獻忠攻占武昌府後,自立為“大西王”,張獻忠控製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廣東、廣西北部的廣大地區。

    公元1644年1月,為了驅趕駐紮在四川的明軍,張獻忠再次率軍入川作戰,同年十月基本上肅清了四川境內的所有明軍。張獻忠認為時機成熟,於同年十一月在成都稱帝,“大西國”正式成立。

    而此時正值滿清南下之際,剛建立的大西國一改“堅決抗明”的國策,改為“聯明抗清”。而滿清麵對這個稱霸東南的大西國皇帝也是多次勸降,但都被張獻忠回絕了。

    後來張獻忠和他的大西國還是被滿清擊敗了,傳說,張獻忠在失敗逃亡之前,打算把他這些年搜刮來的財寶通過長江水路一並帶走,但後來張獻忠兵敗身死,這些寶藏從此就下落不明了。

    一直到現在,張獻忠和他的“沉銀寶藏”仍舊是史學界上的謎團,直到2017年,在一次轟動世界的考古發掘中才揭開了這個寶藏的神秘麵紗。

    沉銀秘寶,重見天日

    2015年,四川警方了破獲一起重大的文物盜掘案,讓這個傳說中的寶藏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

    在這起驚天盜掘案中,警方查獲了價值超過3億元的一大批文物,經過專家鑒定,這些文物正是當年大西國的文物,這個發現讓整個史學界轟動了:這難道就是當年張獻忠的“沉銀寶藏”嗎?

    隨後考古學家們趕赴四川眉山市彭山區的盜掘現場進行實地考察,根據盜墓賊交代的線索進行搶救性發掘。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石龍對石虎,買盡成都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石龍對石虎,買盡成都府!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