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曾經強推“義務教育” 而不得民心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湯湯哩哩啦啦 本章:清末曾經強推“義務教育” 而不得民心

    上世紀初,日薄西山的清王朝開始推行「新政」,教育革新亦是其中重要一環。光緒末年,學部頒布《強迫教育章程》,明文規定7歲以上幼童必須入學讀書,否則就要「罪及父母」。

    此令一出,廣州城無數父母心生惶恐,以為既是「強迫教育」,官家一定會派出警察,將小兒捉拿到學堂去。大家成群,紛紛把孩子送進私塾,念不念書不要緊,先混個學籍再說。

    於是,清廷推行「強迫教育」的最初幾年,城內各家私塾倒是發了不少財。《民權畫報》的記者看不過眼,覺得官家信息不透明,才是亂象之根源,「愚夫婦誤解誤疑,情固可笑,然當道者亦應出示解釋,以善後事也」。

    由於時局紛亂,財政緊張,晚清年間推行的「強迫教育」更多地停留於紙麵之上,但它畢竟是近代義務教育的先聲,其後的數十年間,義務教育的推行亦是時斷時續,十分艱難,但廣東的知識精英從未放棄過開啟民智的努力,這一份誠意值得銘記。

    民間亂象「強迫教育」嚇壞了爹娘

    清朝末年,一份名為《強迫教育章程》的官方文件出爐了(以下簡稱《章程》)。這份由學部頒布的文件隻有10個條款,卻開了近代義務教育的先聲。

    按《章程》規定,全國各地必須廣設勸學所;各個省城須設蒙學100處,各府州縣設40處;孩子滿了7歲一定要入學,否則「罪及父母」;朝廷每過兩年考核,地方官如果敷衍塞責,查實後予以處罰;如有地方紳士捐資助學,也會給予獎勵。

    警察挨家挨戶上門調查

    朝廷詔令一下,地方官自然就忙亂起來了。在省城廣州,警察紛紛出動,挨家挨戶上門調查,統計適齡兒童數目,以作「強迫教育」之預備。「強迫教育」壓根就是個新事物,大家以前從來沒聽說過,官家也沒好好釋疑,隻是翻來覆去強調「幼童不入學,將罪及父母」。這下,家有小兒的父母心全打起了鼓,警察挨家挨戶上門是什意思,會不會把孩子鎖將起來,押進學堂去?左鄰右舍一商量,還是把孩子先送進私塾避一避的好。

    媒體批評政府信息不透明

    《民權畫報》報道的強迫教育之亂象。

    據當時的《民權畫報》報道,城內各處私塾人頭簇簇,家長們的首要目標就是為孩子掛個名,拿個學籍,以免被警察拘了去。爹娘憂心如焚,私塾先生趁機提價,發筆小財。「強迫教育」本意在於減少文盲,惠及民眾,這樣一來,倒成了不折不扣的擾民之舉。《民權畫報》覺得亂象根源在於官家解釋工作做得太差,信息不夠透明,於是大聲疾呼:「愚夫婦誤解誤疑,情固可笑,然當道者亦應出示解釋,以善後事也。」

    說實話,清王朝當時已日薄西山,推廣「強迫教育」隻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朝廷一開始放話,初等小學堂不收學費,但很快學部就變了卦,要求京城外的小學堂征收學費,地方士紳趁機攤派學捐。窮家小戶本就指著孩子幹活,沒多少父母有心送孩子讀書,哪還架得住各種攤派。隨著朝廷氣數已盡,《強迫教育章程》也就不了了之。

    不遺餘力:巧媳婦難為無米炊,陳獨秀勉力多籌錢

    1912年元月,教育總長蔡元培發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通令》(以下簡稱《通令》)。全國的學堂從此全改名叫學校,初等小學上4年,簡稱「初小」,這4年為義務教育階段(那時仍叫「強迫教育」),免收學費,主要開設修身、國文、算術、體操、圖畫等啟蒙課程。

    考慮到當時時局動蕩、戰亂頻仍的事實,以蔡元培先生為代表的知識精英要想實現推行義務教育,開啟民智的宏願,實在過於理想主義了。以廣東為例,從1913年—1919年,全省每年的教育開支隻有三四十萬銀元

    清末曾經強推“義務教育” 而不得民心.

    ,整個業界「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哪有能力推行義務教育呢?直到1919年,據統計,全省在學兒童隻有近17萬人,隻占了適齡兒童總數的5。「5」這個數字,彰顯了知識精英豐滿的理想與民國初年文盲紮堆這一「骨感」現實之間的差距。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方便以後閱讀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清末曾經強推“義務教育” 而不得民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清末曾經強推“義務教育” 而不得民心並對鮮為人知的的曆史趣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