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

    孫權在同意陸遜所請之後,他便命人前去傳召諸葛瑾。

    諸葛瑾,字子瑜,琅琊陽都人。

    諸葛瑾少時曾遊覽洛陽,又博覽《詩經》、《尚書》、《左氏春秋》等書。

    諸葛瑾的生母去世得早,他在守孝期間一切合乎禮節,侍奉繼母恭敬謹慎,甚得人望。

    建安五年,諸葛瑾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

    孫權的姐婿曲阿弘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孫權推薦他,同年,諸葛瑾與魯肅等人一起成為孫權的賓待。

    諸葛瑾為人和善,在江東中不僅與步騭等淮泗派大臣關係友善、就是與嚴畯等江東籍貫的大臣,關係也很親密。

    建安六年時他們三人一起遊曆吳中各地,逐漸聲名顯赫,齊名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

    在這之後,諸葛瑾被孫權任命為海鹽縣長。逐漸一步步升遷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孫權之所以這時會傳召諸葛瑾前來,為的便是讓諸葛瑾替他出使荊州。

    諸葛瑾言語多變,才思敏捷。

    這樣的人,是很適合做使者的。

    孫權想讓諸葛瑾出使荊州,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諸葛瑾是目前劉備麾下心腹重臣諸葛亮的胞兄。

    孫權知道他之前偷襲荊州,無疑已經惹怒了劉備。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他派其他的使者前去,可能還未見到劉備就會被他下令砍殺,這樣哪怕那員使者再如何巧舌如黃也是無用。

    唯有派諸葛瑾前去,劉備愛屋及烏,看在諸葛亮的麵子上,至少是會見諸葛瑾一麵的。

    在之前打算偷襲荊州之時,本來孫權是打算讓諸葛瑾隨軍出征的。

    但後來糜暘用疑兵之計令孫權遲疑,導致原定的出兵時間推遲了一段時間。

    那段時間中孫權派了諸葛瑾前去吳縣督運糧草,所以錯過了後麵隨呂蒙出征的機會。

    後來孫權從建業去往公安之時,也並未帶上諸葛瑾。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諸葛瑾自吳縣回來後,一直呆在建業城中輔左張昭處理政務。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yeguoyuedu 安裝**。】

    而在孫權來到永安城中後,建業的張昭在得知公安大敗的消息後,擔憂孫權的他就曾派諸葛瑾前來永安問詢。

    麵對張昭的問詢,孫權隻是手書一封傳給張昭令他守好建業,然後他將諸葛瑾留在了身邊。

    在孫權的傳召之下,一身寬衣博袖的諸葛瑾來到了大廳之中。

    諸葛瑾儀表堂堂,又有種溫文爾雅的氣質,平日很得孫權的喜愛。

    孫權見諸葛瑾到來,他還不等諸葛瑾行禮,就急忙迎了上去。

    他扶住諸葛瑾要下拜的手,對著諸葛瑾言道:“子瑜,孤有一事要勞煩你了。”

    諸葛瑾雖是諸葛亮之兄,但他對孫權忠心耿耿,麵對孫權說有事要勞煩他,他退後一步對著孫權一拜道:“至尊有事盡管吩咐,為主分憂乃是為臣本分,何談勞煩?”

    諸葛瑾的話令孫權臉上浮現喜色。

    孫權對著諸葛瑾言道:“自公安歸來後,孤時常後悔之前侵襲荊州之舉。”

    “今大錯已經鑄成,漢中王意欲東征,江東危矣。”

    “古語有言,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今孤欲命子瑜前往荊州拜謁漢中王,一為探漢中王口風,二為示孤求和交好之心。”

    “值此江東危難之際,還望子瑜能接下這重任。”

    當孫權說完後,他主動對著諸葛瑾一拜。

    孫權很需要諸葛瑾替他走上這一遭,對於自己所需要的人,孫權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禮賢下士的一麵。

    諸葛瑾剛聽完孫權的話,就見孫權對其一拜,他趕忙側身,不敢受孫權這一拜。

    而後他對著孫權言道:“既然至尊有命,瑾自然會為至尊奔走。”

    說完這句話後,諸葛瑾在思考了當今兩家的局勢之後,他對孫權問道:“隻是在走之前,瑾想知道至尊心中所求為何?”

    既然是出使,那自然就要知道自己主君想要的是啥,並且知道主君的底線是什,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有的放失。

    麵對著諸葛瑾的問詢,孫權眼神中抉擇之色閃爍,最後他心中下了某個決定。

    他握住諸葛瑾的雙手言道:“保守江夏。”

    在得到孫權這四個字的答複之後,跟隨孫權日久的諸葛瑾,當即領會了孫權的深意。

    他對著孫權一拜,而後對著孫權言道:“請至尊授我符節,瑾即日出發!”

    孫權趕忙命人取來他的符節,親手交到諸葛瑾的手中。

    他對著諸葛瑾最後拜托道:“孤在永安城中,等著子瑜的好消息。”

    ...

    隨著一批批的南歸民眾被馬良接收,漢水兩岸漢、魏兩軍交換人口的事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並且已經快進入了尾聲。

    本來當年曹操北遷荊州民眾便沒有遷的太遠,大多都遷居到汝潁一帶,所以再次命那些民眾南下,路程並不會有多遙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襄陽城中的太守府中,劉備正坐在主座上,手中翻閱著馬良及一眾良臣,合力整理出的近日來關於,兩軍交換人口一事的明細及近況匯報。

    在看完後,劉備撫著頜下的長須麵露笑意。

    他果然沒有看錯人,馬良的確是個政略大才。

    馬良性格謙遜,做事也很腳踏實地。

    無論多繁雜的政事交到他手中,在他細致的處理下,也能很快進入正軌。

    這一點,馬良的弟弟馬謖,拍馬亦趕不上。

    想起那個號稱“荊州奇才”的馬謖,劉備心中有些不豫。

    他看出此人雖有才幹,然太過誇誇其談,且為人自傲,眼高於頂,不可大用。

    劉備在翻閱完手中的奏表之後,他將手中的奏表放置一旁,而後轉眼看向了他座下的兩員心腹。

    這兩人一人為前將軍關羽,一人為護漢將軍糜芳。

    糜芳本來負責駐守江陵,但之前糜暘曾多次向劉備建言:“家父年老,常在暘麵前有頤養天年之意,還請大王恩準。”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劉備善於識人,他當然知道他的小舅子是什品性與才幹。

    但之前劉備感念糜氏一族對其的付出,而且自從糜氏兄弟跟隨他的近三十年以來,糜芳雖才能不佳,但對他可謂忠心耿耿,從不背棄。

    所以哪怕他知道糜芳不堪大用,亦還是將南郡太守如此要緊的職務給了他。

    之前劉備之所以要對糜芳委以重任,也是為了讓糜芳擔當重任,希望他做出一些成就,能夠幫到糜氏的第二代,好讓將來糜氏不至於二代而衰。

    如今糜暘已經不需要靠長輩的功勳幫扶了,所以在糜暘建言後,劉備就同意了。

    在糜暘的建言之下,劉備便命陳到為南郡太守,代替糜芳駐守江陵。

    而在免去糜芳的南郡太守的職務之後,劉備追錄糜芳前後功,將其從原先的撫遠將軍,升任為護漢將軍。

    劉備勢力中的軍製與曹魏不同,在劉備治下,一些雜號將軍的地位是高於四鎮四征將軍的。

    而劉備勢力中地位最高的雜號將軍,莫過於安漢將軍。

    其餘凡是帶個漢字的雜號將軍,地位亦十分超然。

    例如李嚴的輔漢將軍,例如現在糜芳的護漢將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一百六十三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一百六十三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