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

    漢延康元年九月,蜀地中盛傳天子劉協為曹丕所殘害。

    漢中王劉備聽聞這個消息後,悲痛不能自已,他親自為天子劉協製服發喪,並且追諡劉協為孝湣皇帝。

    因漢天子劉協已經為曹丕所殘害,加上在之前益州各地中祥瑞不斷,所以在成都中一些地位不高的大臣,開始正式公開上書向劉備上書勸進。

    這些大臣為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

    這些大臣基本都是出身益州士族,在益州有著廣泛的名氣。

    他們在勸進劉備的上書中,大多以經書、圖讖為理由來勸諫劉備稱帝。

    很明顯這些益州大臣正在用自己在益州本地的影響力,為劉備稱帝之舉建立輿論基礎。

    在這些益州大臣上書勸進的數日之後,那些真正執掌大權或者地位崇高的大臣,開始了他們的正式勸進。

    衛將軍於禁、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紛紛上言:

    “曹丕篡,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

    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

    又前關羽圍樊、襄陽,今糜暘誅曹仁、戮賊軍,煌煌戰功,正應此理。

    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耀,靈光徹天。

    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也。

    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烏魚之瑞,鹹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徵驗。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並進河、洛,孔子讖、記,鹹悉具至。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胃,本支百世,乾隻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考省靈圖,啟發讖、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建立禮儀,擇令辰,上尊號。”

    在成都中能叫得上名字的各位大臣都正式上書勸進後,劉備不再推辭,他下令讓群臣商討稱帝日期及稱帝地點。

    而在成都中的大臣在經過數日的緊急磋商之後,終於將劉備稱帝的地點及日期給確定下來。

    ...

    成都西北武擔山處。

    在經過諸葛亮等眾位大臣的商討之後,他們將武擔山確定為劉備舉辦登基大典的地方。

    之所以諸葛亮等大臣會將武擔山作為劉備登基的地點,是因為武擔山位於成都西北,而在易經中乾位在西北。

    乾者,皇者之位也。

    在確定下劉備登基的地點及日期後,成都中的各位大臣就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在武擔山上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布置準備。

    一段時間後,劉備登基儀式的一切準備都已經就緒。

    而劉備登基的日子,也已經到來。

    漢延康元年九月十八,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史書上,將來也會對今日記載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時在武擔上的山下,一眾大臣早已經按照各自的次序站好。

    他們的身後及周圍,是數萬甲胃齊整,身形彪悍的漢軍持槍衛士。

    在往常之中,大臣與衛士之間的身份可能有著差距。

    但是今時今日他們聚集在此,都是為了一個人,為了一件事。

    他們是要目睹一位王者化為雲龍翱翔九天,他們是要見證一件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大事的發生。

    當盛大禮樂響起時,一輛尊貴莊嚴的車駕在數千甲士的護衛下,開始出現在數萬雙眼睛中。

    數百位大臣的眼神跟隨著車駕的行進,在不斷地流動著。

    在那數百雙目光中,有著興奮、有著激動、有著感慨、亦有著敬畏等不一而足的神色。

    這時代表著希望與光明的陽光,正肆意的傾灑這數百位大臣的臉上。

    在和煦明媚的陽光照耀下,數百位大臣的神色最終化為一種統一的神采,那便是火熱。

    車架中坐著的那人是他們的王,亦即將成為他們的皇!

    本來成都的天氣自進入秋季以來,大多以陰沉為主,偶爾還會夾雜著有些陰冷的秋雨。

    之前在選擇劉備登基稱帝的日子時,諸葛亮等大臣還為這事擔心過。

    豈不料在他們選定九月十八為劉備登基的日子後,成都城內外的天氣卻突然漸漸好轉。

    及至今日,雲陰悉斂,日光皎然!

    這一幕讓一眾大臣的心中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更讓他們的內心中浮起一種別樣的情緒。

    在古人的眼,天氣有時是上天的一種暗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陰沉的天氣突然放晴,這種現象讓他們覺得劉備的登基,正如他們所上書的那般乃是天命所歸。

    這種暗示讓數百位大臣臉上的火熱神情更加洋溢,他們紛紛朝著那輛車駕俯身拜去。

    而數萬漢軍衛士雖然因為職責所在,他們的身形不能有一絲的移動。

    但是他們的目光卻如數百大臣一般,在注視著那輛車駕。

    他們眼神中的火熱一點都不比大臣眼中的少。

    時值秋季,秋風颯爽。

    當一陣夾雜著稻穗香氣的秋風快速的吹拂過武擔山下時,數萬漢軍兜鍪上的白羽迎風飄揚。

    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白羽,在迎風飄揚之下朝著車駕的方向彎曲,這一幕就像這數萬漢軍甲士在向車架中的劉備低首參拜一般。

    數百公卿俯身,數萬羽林低首,這是專屬於大漢天子的榮耀。

    當劉備的車駕離武擔山越來越近時,那數萬羽林衛士自發地舉起手中的長槍,用長槍的末端重重地敲擊著地麵。

    數萬聲長槍敲擊地麵的聲音,從齊整的大地上響起。

    這聲音越來越大聲,及至最後似乎這陣陣響聲,都已經將整座武擔山包裹其中。

    當這響亮的長槍撞地聲與武擔山下的莊嚴禮樂聲交雜之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更加動人心魄的聲音。

    就像天空中的神明在吟唱一般。

    很是讓人感到血脈噴張。

    成都距離武擔山並不遠,隨著天地間無言的歡呼聲越來越響,劉備的車駕已經來到了武擔山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