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醬油拌曆史 本章:第三百五十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

    聽到呂乂說魏延可用,在場的人臉上都流露出詫異之色。闌

    今夜能被糜暘留下來的,都是他的心腹。

    在留下的十數人當中,魏延並不在其中。

    糜暘的這一舉動,足以說明他對魏延並不是完全信任。

    可呂乂卻在明知這點的情況下,還說出“魏延可用”這四個字,這無疑是令人感到詫異的。

    隻是相比於眾人的詫異,糜暘在聽完呂乂的建議之後,臉上浮現思索之色,他示意讓呂乂繼續說下去。

    得到糜暘的示意之後,呂乂拱手對著糜暘及在座的一眾同僚言道:

    “君侯威震天下足以震懾宵小,但君侯需要坐鎮南鄭不能親臨大營。闌

    所以為保證萬無一失,君侯應該派遣一位大將替君侯坐鎮城外大營。

    這樣一來,城內有君侯坐鎮統籌中樞,城外有大將安撫軍心,縱有宵小想作亂,也定然無從下手。”

    呂乂的意思是要想防止兵亂,本來最好的辦法是糜暘親自坐鎮大營,但是糜暘身為梁州牧,最好不要離開南鄭。

    所以這時候糜暘就需要做二手準備。

    明白呂乂的意思後,眾人紛紛點頭。

    要想完全防止有兵亂發生,呂乂的這個對策的確是上佳之計。

    隻是。闌

    法邈在聽完呂乂的建言後,他馬上將內心中的疑慮說出:“季陽所言自是有理。然現在君侯麾下良將不少,又何必非要用魏延這桀驁不馴的人呢?

    野馬本就難馴,若一旦讓他脫韁,後患恐也是無窮。”

    當初法邈在南鄭時,可是見過不少次魏延倨傲的樣子,很明顯在魏延過往的作為下,法邈對於魏延是心有顧慮的。

    在這一點上,法邈與朝野大多數官員的看法一致。

    況且正如法邈所說的那般,現在糜暘麾下的良將不少,在他看來沒必要非要用魏延。

    法邈心中的顧慮,亦是在場大部分人心中所擔憂的,在法邈說完後,在場的許多人都不由自主地點起頭來。

    不過呂乂既然敢出來進此番言論,那肯定是有著他的理由的。闌

    隻見呂乂繼續言道:“承淵、伯岐、士載等俱是一時良將。

    然我等所憂慮者,乃是原屬漢中的數萬大軍有所禍結發生,在這數萬大軍中,承淵等將並未有顯著威望。

    而相比於承淵諸將,魏延曾在漢中擔任數年都督,在往年他就以善養士卒得到陛下誇獎過。

    所以在那數萬大軍中,魏延的恩威是不會比吳懿低的。

    有這樣的恩威在,魏延才能替君侯看好那數萬大軍不致生亂。

    再者目前在梁州諸將中,除去君侯與吳懿外,就是魏延軍職最高,用他暫時統管那數萬大軍,亦是合情合理之事。”

    說完以上的理由之後,呂乂又接著說道:闌

    “文殊所言亦是有理,然正如文殊所說魏延乃是孤傲之人,以他之性格或可與吳懿共事,但絕對不會與吳懿有所勾結。

    魏延對君侯並非忠心,然隻要他不與吳懿勾結,那將那數萬大軍暫時放在他手中便是安全的。

    而君侯亦可以派遣承淵、伯岐等諸將為魏延副貳,在旁牽製監督他,這樣一來即可保證萬無一失。”

    當呂乂說完他的理由後,在場的人包括法邈,臉上都流露深思之色。

    不得不說,呂乂說的是很有道理的。

    既然呂乂說的有道理,那自然不會再有人對此有所疑慮。

    見諸位同僚都沒有疑慮後,呂乂上前一步繼續勸說糜暘道:闌

    “毀謗與讚譽,肯定與否定本來就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縱算是明主在做出判斷時,也往往會因為世人的議論而出現錯誤,一出錯,就可能會引起不好的效果。

    魏延雖名聲不佳,然現在正是君侯起用他穩定梁州的時機。

    還希望君侯不要因為個人的喜惡,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聽完呂乂的這番進言後,糜暘的臉色微變。

    呂乂這話說得,好像自己不采納他的進言就是做錯了一般。

    可接下來糜暘轉念一想,這不才是呂乂的性格嗎?闌

    為政簡明,清明能幹,但有時候卻顯得不夠圓滑。

    糜暘不是昏庸的人,呂乂方才說得話是很有道理的,再加上他不正是看重呂乂的如此為人,才讓他擔任梁州治中一職嗎?

    有這樣的臣子,他應該感到開心才是。

    看著站在他身前的呂乂,糜暘臉上流露出笑意言道:“季陽言之有理。

    既如此,那這件事就依季陽的意思去辦。”

    見糜暘答應了他的進言,呂乂趕忙對著糜暘一拜,“君侯英明。”

    在呂乂對著糜暘一拜後,糜暘見天色已經很晚了,並且先期的事情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了,他便讓在場的一眾心腹臣子先行退下歇息。闌

    等所有人都離開後,見四下無人,糜暘從懷中掏出那塊吳懿上交的虎符。

    看著手中閃耀著寒光的虎符,糜暘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些冷色。

    今日關嫣曾問過他,為何要這快收繳吳懿的兵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在關嫣的詢問之下,糜暘將緣由大多都告訴了關嫣,但是有一點他卻放在心中沒說。

    雖然糜暘一直擔任的外職,但由於成都中有糜竺與糜芳在,所以他對成都中的許多事都很了解。

    從糜芳不久前送來的密信中,糜暘知道了近一年來,成都皇宮中的那尊本來就像是凋塑的皇後殿下,變得越來越活躍起來。

    特別是在照料阿鬥的起居方麵,那位皇後殿下可謂是無微不至,親力親為。闌

    她的種種舉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在刻意的與阿鬥培養私人感情。

    而她突然如此做的緣由,聯係兩漢以來的政治傳統,就不難猜出了。

    曆史上吳氏一族在季漢的朝野中,從表麵上來說顯得頗為安分。

    隻是在今世中,大漢的勢力與曆史上的不可同日而語,因為這點巨大的差異,許多野心家、政治家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

    糜暘理解吳懿兄妹的想法,將家族發揚光大是當世每個人的執念。

    隻是他理解,不代表他會默認。

    他願意奉劉備為主,那是因為劉備對他恩重如山,猶如親父。闌

    他願意奉諸葛亮為師,那是因為諸葛亮對他悉心教導,毫無藏私。

    可是吳懿、吳班算什?

    大漢有今日,他們付出什了嗎?

    想坐享其成,糜暘可不會那輕易讓他們如願。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糜漢》,方便以後閱讀糜漢第三百五十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糜漢第三百五十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並對糜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