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方正化忽悠隆武帝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200章 方正化忽悠隆武帝

    多好的避稅手段啊!

    除非倒黴到了——他們剛將土地掛在藩王田冊下,轉身藩王就被除名了……

    這是最高檔的玩法之一,需要賄賂當地父母官,將地方官府的那份田冊改一改,然後頂著藩王埋頭衝鋒,就能大口吃肉了!

    有了官員的遮掩,有了藩田的名頭……

    急死他個狗皇帝,這事都沒法查!

    這是第三種辦法。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但是能夠做到的,無一不是一方大佬!

    明太祖建立大明的時候,曾經清查天下,有了《大明戶帖》與《大明賦役黃冊》。

    這兩樣就是明初的人口普查、田地普查。

    有明近三百年,甚至包括後來的滿清,都是在朱元璋清查田地、人口的基礎上,來征收賦稅的。

    這兩樣黃冊,原物在京師,地方各府分別抄錄了本府的那一部分,保存在了當地府庫。

    每年收稅的時候,府衙將轄下各縣應收款項,下發到縣衙,然後再由縣衙門的胥吏,分別征收。m.zwwx.com

    也就是說,最後收稅的人,是縣衙役們!

    這事好辦啊!

    能當衙役的,誰不是士紳的狗腿子?

    也就是說,這件事的關鍵,就在於府衙的那一份黃冊謄抄件!

    隻要改了它,那就再也不用擔心土地的問題了……

    明末有多少田地掛靠在士紳名下,又有多少田地掛靠在藩王名下?

    又有多少田地“憑空消失”了呢?

    這是一個糊塗賬……

    反正國家能收稅的土地還是那大,田地還是那多,交給朝廷的稅賦卻是越來越少,泥腿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從洪武26年(1393年),黃冊測量完畢,到弘治15年(1502年),各府在冊田地總數,從850萬6723頃,隻剩下422萬8058頃。

    短短一百零九年時間,爆減整整一多半!

    離譜不?

    反正這在冊的田地啊,就是沒了……

    很稀奇,就這“憑空”消失了!

    至於現在各府田冊上,還有多少土地……

    嘿嘿!

    這事——劉芳亮這個老劉,應該很有話語權!

    當初在武強,老劉整整詐出來400萬兩白銀……

    嗯,也不算多,就相當於明末一年的田稅收入罷了。

    可是,那特隻是一個縣!

    (業內對明亡的總結是什?從來就沒有皇帝昏庸、軍事落後的說法,而是——

    天災、人禍!

    你品,你細品!

    天災,也就是後世的厄爾尼諾現象。

    這玩意說白了,就是氣候變得詭異,某些地方連續災禍,某些地方連續豐收……

    明末當時受災的地區,主要在江北。

    南方數次大豐收,米價甚至跌到了五分銀子以下!

    雖然江浙一帶,大量田地都不再種糧,改成了經濟作物,但是,南方可不單單是江南一地啊!

    甚至,很多地方稻米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可以說,南方整體是不缺糧的,若不然,米價也不會那低。

    而受災的江北大地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200章 方正化忽悠隆武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200章 方正化忽悠隆武帝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