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文明是橫向且有深度的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421章 文明是橫向且有深度的

    再說副本。

    明清易代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永樂大典》副本都被人遺忘了。

    直到1772年,乾隆要編撰《四庫全書》,這才發現《永樂大典》已經遺失2422卷、近兩千餘冊,全書僅剩下八千餘冊了。

    有趣的是,1768誕生的大英百科全書,是這稱呼《永樂大典》的——

    在《不列顛百科全書》“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理理時間線:

    在清初的長達百十年中,《永樂大典》始終是被人遺忘的存在,別說西人,這一百餘年內,就連清廷官方,都幾乎沒有人知道《永樂大典》。

    直到乾隆初年,全祖望成為翰林院庶吉士、與貶官為太子詹事,充三禮館副總裁的李紱,在整理皇宮明代存書時,才發現了《永樂大典》。

    兩人偷偷抄錄,驚動了官場,這才使得《永樂大典》被清廷官方注意到。

    (也成為了乾隆修《四庫全書》的重要依據,而後,這部人類曆史上的最寶貴財富,遭受了被清廷特意損毀的浩劫。

    除了經、史、子、集這些儒家書目外,其餘目類盡數遺棄!)

    ……

    那問題來了:1772年,《永樂大典》才重現於世。請問:初稿於1768年的《大英百科全書》,是如何知道這本大明皇家著作的?

    清初這玩意被遺忘了啊!

    難道——這是明朝時候告訴西方的?

    不要忘了,《永樂大典》這可是朱棣下令編撰的!

    這是皇家典籍!

    按照規定——不說西方人,就連朝臣,哪怕是閣輔大臣,沒有聖旨都無法接觸!

    這是隻有被封為大明文淵閣的次輔,才能接觸到的寶物!

    要知道,明朝輔臣以皇宮殿閣命名,首輔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來命名大學士。

    次輔則是以東閣、文淵閣等閣命名。

    (明末戰爭時期,為了便於文臣掌控軍隊,會給特派官員,先加了內閣銜頭,再去主政一方。

    這也造就了內閣成員龐大的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外派的官員,都是加銜,命名規則比較隨意,通常哪個殿閣的名頭還空著,就封出去了。

    而主持朝堂大事的閣臣,命名則就嚴謹的多了。

    首輔一定是殿,次輔、群輔就必須是閣。)

    明朝時期,作為皇家典籍,《永樂大典》自然不是阿貓阿狗就可以看到的。

    大明朝時期,按照規定,除了皇帝降旨外,能接觸到《永樂大典》的官方人員,隻有被封為“文淵閣”大學士的次輔!

    別的次輔還不行!

    隻有這個名頭的次輔,才能無詔接觸永樂大典。

    而清朝乾隆以前,《永樂大典》更是幾乎被遺忘!

    那,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人是如何知道《永樂大典》的內容的?

    莫不是能掐會算?

    來個形象的比喻:

    這就好比大馬哥放在保險箱,隻有專職秘書能接觸到的《做空小馬哥股票計劃書》,忽然,小馬哥說:“大馬哥啊,你的計劃不錯,我看了,很厲害”……

    大馬哥一聽,哎喲,臥槽——有奸細啊!

    這就是我們的曆史……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421章 文明是橫向且有深度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421章 文明是橫向且有深度的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