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從《永樂大典》看文明的轉移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420章 從《永樂大典》看文明的轉移

    《永樂大典》的原稿,存儲在南京皇宮文淵閣中,在“戰神”英宗的正統14年,莫名失火,全部被焚。

    嘉靖36年,故宮再一次失火,若不是看管太監奮力施救,《永樂大典》正本就要毀於一旦!

    “隻顧著煉丹、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急忙召集109人,抄錄《永樂大典》。

    ……

    也恰恰是這一次莫名失火,有了一個最大的疑點——

    明朝有一個人,叫做劉若愚,本名劉時敏。

    他是遼陽副總兵劉應祺次子。

    劉家可是開國將領,那是世代的富貴。(相當於省區副司令)

    然而,14歲的劉若愚,卻說自己做了一個夢,然後揮刀自宮了。

    三年後,萬曆29年。

    劉若愚如願進宮,因為出身問題,很快就混到了司禮監當差。

    做到了司禮監奉禦,也就是負責謄抄等文書事務。

    司禮監是明朝24監之首,職權是很大的。

    嘉靖36年的這一場大火,四十多年後的劉若愚,他作為一個專職文書的太監,卻有了不同尋常的記錄。

    崇禎年間,劉若愚被牽連入獄,他在獄中12年,寫下了《酌中誌》。

    這本書是最詳細的宮廷生活記載,若想還原明朝皇宮真實生活,這本書是繞不開的。

    他說自己在內宮當差的時候,聽說過這一件事——

    一天,張居正見到有身故張姓官員(諡號文簡)的仆人,在閣部前販賣《冊府元龜》。(宋朝編纂最大的史料叢書)

    張居正遂說:“這本書乃是張文簡公從內閣拿出來的,我想物歸原主,將它還給皇宮,可以嗎?”

    仆人同意了。

    劉若愚在書中寫道:

    “我仔細研究過張居正,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必然會將《冊府元龜》還回內閣的。

    但是,張居正後來還回去沒有,我不知道!

    我更加不知道這本書還在不在內閣!”

    劉若愚做了感歎:

    承平日久,處處光景與先年不同,然則此書存於不存,與《永樂大典》之存儲何處?

    又有誰敢饒舌問及也哉?

    嗟嗟,難言矣!(原文)

    劉若愚是當時司禮監的太監領班,他記載的這件事,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

    明朝中後期的官員們,已經視從皇家內閣偷拿珍本古書,為家常便飯了。

    若不然,張居正也不會如此輕描淡寫的處理這件事!

    ……

    曆史沒有想當然!

    撥開層層迷霧,從稀少到可憐的點滴史冊中抽絲剝繭,逐步還原,才能描繪出一個真實的世界。

    隻是這一個小小的記載,就能得到這樣的推斷:

    明朝後期的宮廷禁衛,已經鬆弛到了近乎荒廢的地步。

    (萬曆四十三年,一個叫做張差的百姓,手持棗木大棍,一路大搖大擺的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宮殿,差點將朱常洛打死。)

    若說宮闈鬆弛,那官員的道德更是值得說道。

    從皇宮內閣偷孤本啊!

    就這,權傾朝野的張居正還不覺得稀奇,甚至輕鬆揭過——

    明末官員品性可見一斑!

    這樣的一個官場,在利瑪竇的許諾下,請問會發生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420章 從《永樂大典》看文明的轉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420章 從《永樂大典》看文明的轉移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