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關於秦朝鐵路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火之虎vvvv 本章:第559章 關於秦朝鐵路

    本章可跳過,技術說明章。

    因為百萬測了,有很多新湧入的讀者,也有了一些對於秦代鐵路的質疑。

    這稍微做一個解釋。

    關於秦朝鐵路這件事,我第一次聽說是什時候呢?

    12年。

    也就是我開始進入網文行業的第一年。

    這個秦朝鐵路,我請教了業內很多人,甚至和南大的一位陳教授也討論過。

    他的意思是什呢——技術沒有障礙,是可行,並且有實施基礎的。

    他的論斷是:這是秦朝在山區,為了解決運輸問題而采用的非常規辦法。

    他說了一件事,我覺得可以講一講。

    大秦征伐百越。

    當時戰爭長期僵持,對秦軍極為不利。

    麵對這一困局,為解決運輸問題,秦始皇經過調查研究,決定派監軍史祿率領秦軍和民工,在海陽山(今廣西興安縣境),開鑿一條溝通南北水運長60的水道——靈渠。

    兩廣的山區,讓秦朝花費大代價,不惜開鑿靈渠。

    而伏牛山呢?

    秦朝為了征伐百越,能修建了靈渠,為什不能在秦嶺修建運輸軍糧的設施呢?

    眾所周知,這是橫在關中與南陽盆地之間的最大障礙。(內部就是韓國、魏國、楚國等,當時是天下最富饒的地方)

    秦國想要一統六國,隻有兩條路:商於古道、崤函古道。

    這兩條古道,都在秦嶺等大山之中,更是有天險武關、函穀關阻擋。

    而函穀關,卻不是那容易打過去的——秦朝一大半時間,都花費在這,已經足以證實。

    既然崤函古道難行。

    那商於古道呢?

    張儀的一張嘴,硬生生將這塊戰略要地,劃給了秦國。

    這在秦國自己的地盤上。

    那,既然後來的秦朝,為了統一百越這種當時的蠻荒地帶,都能花費大代價開鑿靈渠。

    為什就一定不會在商於古道,製造秦代的鐵路,從而解決大軍糧食運輸問題呢?

    要知道,這個的技術,當時的科技已經是可行的,無非就是思路問題罷了!

    他問我——秦始皇為什車同軌?

    為什非要讓兩車輪之間的距離,固定化呢?

    是不是,這個規定的出現,是為了配合某種戰略問題呢?

    ……

    這個問題,我記憶猶新。

    我們知道,“車軸適配車廂”這問題好解決——

    農村大量采用了套筒的辦法,將兩個車輪套在一起,從而能夠適應寬窄車廂的。

    這個手拉車,學名叫地排車。

    這種車,有兩種車輪,一種是兩個車輪被軸固定死了的。

    另一種,每個車輪上,都隻固定半截車軸,在九十年代,農村手扶拖拉機沒普及之前,還很常見。

    若是真的為了配套方便,為什秦朝不采取這個辦法呢?

    不要忘了,這種辦法,才是最簡單粗暴,而又適應性更強的操作。

    完全可以做到隨時損壞,隨時更換啊!

    這在軍事上,才是最容易被采納的辦法啊!

    難道隨時都能將兩輛斷了軸的車,拚湊在一起的辦法,就比“專家解釋的車同軌”更差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崇禎絕不上吊》,方便以後閱讀我崇禎絕不上吊第559章 關於秦朝鐵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第559章 關於秦朝鐵路並對我崇禎絕不上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