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考課(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鳴奇 本章:第705章 考課(下)

    ,

    大漢的上計,乃一個郡國每年最重要的情。

    他是朝廷了解地方情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控製地最有的方式之一。幾乎每個皇帝,每個宰輔,每個太守、國相,都會極其重視這件事。

    童恢建議大將軍幕府代考課,絕對是件僭越之事。

    不得不說,這件事說到了曹昂的心坎上。何利於加強曹昂統治的事情,曹會動心。

    不過曹昂於這件事尚沒有一個全的考量,於是便隻是聽了一番童恢的建議和具體的實行辦法,並未給他準話。

    走童恢之後,曹昂便讓人招來班英。

    英聽後,立刻說道:主,此事或許不妥。

    曹昂不解。

    班英便言道:徐州確實在考課上有失,但由幕府代替朝廷受上計,太易引閑話了。

    此例一,朝廷會怎看徐州,怎?於主公的名聲有損。

    曹昂恍然,明白了班英的擔心。

    這年,有些事以心照不宣的做,但若是擺到明麵上,卻是不行。

    像罵天子,這天底下私下天子的人還不知道有多少,你私底下罵,不讓人知道,怎都可以,可若是公場合,就是謀反。

    曹昂頓時打消了受上計的意,這玩意響壞,得不償失。

    不過對員的考課打算,曹昂卻沒有放棄。

    公玉,童漢宗有一句話說得很對,夫有官必有課,有課必有賞罰。現在的州,需要一套有效地考核製度。

    班英點點頭。

    我以為既然無法上計,卻是可以察。州將對各縣的考課從郡國收上來,一管理,同時每年年,分遣官吏前往各郡國,進行考課。如此既不違,又能對各官吏有效地進行考核。

    於班英的建議,昂萬分讚同,於是便讓製定一個考課製度,以為成例。

    送走班英之後,昂便思索起課的標準。

    魏晉之的考課主要以實務主,到了晉之後,強了對德的考核,包括德義間,清慎明著,公平可稱,勤匪懈,即德、勤、能、績個方麵。這套體係,一直到明清,基差不多。

    標準不能說錯,是核太泛,在執行中容易出現差。甚至因為各級官吏的個人憎,獎懲往往又成為一些人謀取私利和陷害他人的手段。

    了朝,京察成了政治鬥爭最有利的武器。

    曹昂深知,任何製度都是圍繞著君主專製而製定的,也會有各種樣的弊端,但他仍希望自己製定的考課製度能夠有效地促進促吏治。

    曹昂一夜未睡,最終定,將課製度設置為每年小考,三年中考,六年大考。既有效地對地方行考核,又不使地方將過多的力浪費在考核上。

    至於標準,則明清的四格八法製度,四格包括守、才、年、政;法包括貪、酷、不謹、浮躁、疲軟、才力不及、年老、有疾,涵蓋了官員為政操守、才能、度及身體條件等方麵,盡可具有可操作性。

    以嚴厲的標對不達標官員行處罰,查問到降級調用,再到革去官職,較為係統周密。

    曹昂定好總體要求,班英也根據政治、經濟、法、軍事和文化等不同類別將官職分類,並針對職位的區別訂出了不同的考課標準。

    不得不說,班英從政經驗豐富,曹昂亦比不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聖人》,方便以後閱讀漢末聖人第705章 考課(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聖人第705章 考課(下)並對漢末聖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