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遼東往事(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巴莫源 本章:第37章 遼東往事(下)

    “這說,你是耿仲明的兵”?

    劉浩這回是真的驚到了。劉浩他們流落荒島,一直認為自己一夥人是官逼民反的反賊,是官逼民反。現在聽楊定河這一說,還真的是坐實了這個罪名。他們現在不是官逼民反了,而是登州兵亂的亂賊餘孽。

    楊定河沉默的點了點頭。

    “你既是耿仲明的兵,為何沒去遼東,他現在不是投了........”,劉浩的腦子打了一個激靈,一下就從石頭上站了起來,“難不成你是間諜,滿人的探子”。

    曆史這個東西,隻要不是當事人,很多事你都隻能知道一個結果。劉浩知道的結果是曆史上滿人占了漢人的江上,耿仲明是滿人的三順王之一。所有事都沒有無緣無故或者理所當然。滿清現在的皇帝是皇太極,這位大清的太祖皇帝,在曆史上可是雄才大略的緊。他老子努爾哈赤隻是想著在遼東當個土匪頭子。可這位就不同了!他發展軍備,數征蒙古、朝鮮,重用漢人,招降納叛,改革政治,發展遼東經濟,滿清入關的根基可以說是他一手締造。

    一個從始至終都惦記著漢家九鼎、想著君臨天下的人,難道不知道情報的重要嗎?崇禎在位時期,滿清七次入關大掠,每次他們都打得順風順水,最遠的直接從陸地上打到了登州。如果說這沒有一點情報,沒有漢奸密探的功勞,劉浩是絕不相信。

    劉浩死死的盯著楊定河,他的手不由自主的摸到了插在後背的火槍,悄悄的打開了槍頭上的扳機。

    “我不是探子,不是的,不是的”。楊定河忽然痛哭了起來,原本握在其手的酒筒也掉在了石頭上,咕嚕咕嚕的滾出好遠。

    “都是被逼的,將軍他們絕對是被逼的”。

    “逼得?誰逼得?我逼得?毛頭屠夫他們?還是山東被你們殺的屍骨遍野的那些老百姓逼的”。劉浩一下拔出了火槍,一隻手抓住楊定河的衣領,把槍口死死的頂著楊定河的腦袋。

    這個時候,劉浩才發現楊定河早已經淚流滿麵。

    劉浩不是一個仁慈的人,至少現在不是。他不心痛楊定河他們殺了多少人,又殺了誰。毛頭?屠夫?王二?還是登州地麵上那成片的屍骨?不!劉浩對誰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劉浩他還沒有活夠了,可是他自己卻差點就死於這場兵亂。

    劉浩喘著粗氣,盯著楊定河死死的看了很久。而楊定河整個人卻如同丟了魂一般,隻是一個勁的念叨著,“逼的,都是逼的”。

    ……..

    “夠了”,劉浩一巴掌狠狠的打在了楊定河的臉上。楊定河念叨的聲音沒有了,但是劉浩喘氣的聲音卻更大了。

    良久,劉浩撲騰一下,靠著楊定河重新坐到地上。他撿起一個酒筒給自己狠狠的灌了一口,然後遞給了楊定河,“能說說嗎”?

    …….

    清醒過來的楊定河,慢慢的接過了酒筒,然後也給自己狠狠的灌了一口。慢慢的在楊定河的口,劉浩也聽到了一個他重來不知道的遼東曆史。

    十年前,還是後金千總的耿仲明,率其下屬軍士以及遼民投奔了毛文龍。耿仲明身材高大,麵色黝黑,手掌卻潔白如玉,他不僅驍勇善戰,在軍中以多智聞名。因此非常受毛文龍的喜愛,後來耿仲明官拜參將,改名為毛傑,成了毛帥的心腹養孫。而跟著耿仲明的楊定河了,則成了耿手下的親兵百戶。為了施恩,耿仲明就把自己夫人身邊的一個丫環許給了楊定河為妻。後來,袁崇煥矯詔誘殺了毛文龍,把原屬毛文龍的東江鎮劃歸到了自己名下。

    為了控製東江鎮,袁崇煥把原來的東江軍被袁崇煥分為四協,命令陳繼盛,劉興祚,毛承祿等人分管,後又合為兩協,陳繼盛,劉興祚分領。陳繼盛心向文龍,而劉興祚卻深孚袁崇煥的信任。這就為後來的東江鎮大亂埋下了禍根。而耿仲明因不服陳繼盛管轄,便同孔有德等人投奔孫元化,隨他去了山東登州。

    後來袁崇煥因罪被崇禎皇帝所殺,陳繼盛毛承祿等上書為毛文龍申冤昭雪,而崇禎礙於臉麵,不準。新任兵部尚書梁廷棟完全不信任皮島軍的牽製能力,準備將皮島軍主力由水路撤往關寧,陳繼盛擬任關鎮龍武左協副總兵,率部於崇禎三年四月開拔。但因梁廷棟等既不能施恩解決調防諸軍的給養問題,又不能加威震懾皮島軍中跋扈不遜者,四月初,關門發生兵變,深受袁崇煥器重的劉興治劉興祚等人心懷不滿,趁機煽動抵觸情緒,島中於是同時發生軍兵赴轅門哭訴示威事件。陳繼盛雖在壓力下作出讓步,答應每人發放四匹布,一石米,並許諾戶部不久就會加發糧餉,但並未使皮島軍滿意,不滿情緒不斷蔓延,成為陳繼盛兵變被殺的導火索。

    崇禎三年初,陳繼盛收到諜報,稱劉興祚詐死再度叛降後金,二月初,皇太極又以劉興賢的名義致書陳繼盛勸降。島中也開始流傳劉氏兄弟為後金內應將造反的流言蜚語。麵對這一動蕩的情況,陳繼盛既沒有安撫劉氏兄弟消除疑惑,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叛亂隱患。劉興祚之弟皮島軍協事都司劉興治為興祚戰死後未獲恩恤強烈不滿,同時也因為有關其家族的叛亂謠言越來越疑懼不安,後他又收到向朝廷指稱其兄弟密謀作亂的揭帖,認為是陳繼盛要除掉自己,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崇禎三年四月十二日,劉興治在皮島諸將祭奠其兄時,與劉興基率領親袁崇煥的親軍及皮島女真兵三百餘人突然襲擊陳繼盛,將陳繼盛及其親兵一百多人全部殺死。

    當然事情到這還遠遠沒有結束。

    陳繼盛死後,當時明朝就讓東江副將黃龍做了東江總兵鎮守皮島。黃龍

    有一個部將李梅,和耿仲明交好,被揭發說其私自通洋。於是黃龍就將他打入大牢。而耿仲明的弟弟都司耿仲裕在黃龍的軍隊,於崇禎四年(1631年)十月底率領所部軍隊以索要軍餉為名,突然包圍了黃龍的衙門,把黃龍押到演武場,將其腿打斷並且割去耳鼻,並要殺掉他,因諸將勸阻而未遂。

    於是耿仲裕等就把黃龍給關了起來,並讓原來的皮島副將沈世魁代為掌管皮島。不久後,黃龍在遊記尚可喜的幫助下,趕走了沈世魁重新恢複了權力,捉殺了耿仲裕。並上疏說是耿仲明主使了皮島兵變,請加罪於耿仲明;而當時的萊登馴服孫元化則彈劾說是黃龍貪汙軍餉導致發生兵變。後來崇禎皇帝派人查核耿仲明主使之狀。而擔當查案的楊嗣昌後來表示此事實際上是撫(孫元化)、鎮(黃龍)之間的利益衝突。

    孫元化和黃龍之間到底有什利益衝突已經無人知曉。但是這東江眾人的矛盾仇恨卻是越來越大。

    就在皮島眾人相恨相殺的同時,大淩河之戰爆發了。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率後金兵攻大淩河城,祖大壽受困城內。十月,孫元化派孔有德從海上支援大淩河,因在三岔河(遼河口)遭颶風而還。隨後兵部又令其從陸路進軍,孫元化率八百騎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人素不和,沿途閉門罷市,士兵苦不堪言。閏十一月二十七日,當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風雪,部隊給養不足,士兵在大戶王象春家吃東西不給錢,其子向孔有德控訴,孔有德對違紀士兵施以貫耳遊營之刑,於是士兵大嘩,焚燒王家莊園。翌日,李九成說服孔有德發動吳橋兵變,回軍登州。兵變初期孔有德欲求撫,且孫元化主撫,命耿仲明去城外教場負責安撫孔有德等人。他們打算將城外教場居住的遼兵家眷移入城內,以便軍士居住。但登州士紳出於對遼人的歧視,拒絕遼人入城,而且還搜戮城中遼兵。為了活命於是耿仲明就糾集了很多遼東的同鄉作了孔有德的內應,於翌年正月初三獻城,幫助孔有德攻陷了登州。為了報複黃龍,耿仲明還殺死了登州城中的黃龍家眷。

    後來在登州城破之時,孔有德見登州難保,於崇禎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率叛軍近萬人突圍,棄城登船被迫逃亡海外。駐守在旅順、長山、鹿島的明總兵黃龍、尚可喜、周文鬱等則早已嚴陣以待,對孔有德、耿仲明等是窮追不舍。孔有德部在旅順一帶登陸後,黃龍率兵伏擊,擒獲孔有德部將毛有順、毛承福等人。後來,孔有德、耿仲明等率餘部逃到蓋州,被迫轉投後金上書乞降。

    說道這,又不得不說一下袁承煥和毛文龍。在後世對於他們的爭議很多,而且完全都是圍繞“誰忠誰奸”來扯的。無論是毛派還是袁派都有著一大堆的證據和理由。不過在莫源看來,其實毛文龍和袁承煥都是忠臣,都是大明的遼東砥柱。如果一定要給他們的死畫個符號,那就是黨爭。

    在大明王朝的黃昏之際,仍然是名臣猛將輩出。熊廷弼、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毛文龍、等等不可枚數。他們或者謀劃於廟堂、或者戰於亂軍之中,他們為大明的江山社稷揮灑他們的汗水,成就他們的輝煌,其皆可為一時豪傑。但是他們都始終逃不了黨爭二字。

    明末的朝堂可以說是一派汙煙苟且,從頭到尾都是黨爭不斷。無論是在政治問題上,還是在軍事問題上,他們都爭論不休。除去傳統意義上的文武之爭以外,明末朝堂還有閹黨、楚黨、浙黨、齊黨、宣黨、昆黨、東林黨等等。這些黨派互有矛盾,卻又時常相互勾結。他們做事不分好壞對錯、隻分對自己有利無利,萬事一切隻為反對而反對。

    例如明末天啟二年(1622年),遼東巡撫王化貞(東林黨)輕信孫得功貪功冒進導致廣寧戰敗,而王化貞為了活命便投奔了魏忠賢(閹黨),向魏忠賢揭露東林黨“貪汙遼東軍餉”一案,而魏忠賢為了搬到首輔大臣葉向高(東林黨),就將在廣寧之戰中有功無過的,時任遼東督師的熊廷弼(楚黨)給殺了傳首九邊。從而一舉擊潰了東林的殘餘力量,掌控了朝政。

    熊廷弼如此,其後來的毛文龍、袁崇煥可以說也是如此。

    廣寧之戰以後,遼東失陷後,毛文龍從海路逃到了皮島(皮島又叫東江,全長八十,不生長草木,遠離海岸,靠近遼東北岸,與後金界隻相隔八十的海麵,他的東北海就屬於朝鮮)。乘守備空虛攻克鎮江殺死後金的守將,從而得到了當時朝廷掌權人(魏忠賢)的賞識,被授職總兵官,後逐漸加升為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寶劍。明庭為了穩定遼東形勢,便如同內地一樣在皮島上設立了軍鎮。所以毛文龍部又被稱為東江鎮或者東江軍。

    毛文龍占居東江,沒有戰事之時,則征招商賈,開荒屯糧。若有戰事,毛文龍部則頻頻襲擾後金後方,使得後金兵力根本不敢遠離遼東遠征,配合著蒙古、關寧軍部、朝鮮,極大的穩固了大明在遼東的防線。在地利、經濟、軍事以及政治上都極大的牽製了後金的崛起和發展。可以說在對滿清的戰事中,毛文龍部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然而毛文龍卻被袁崇煥給矯詔誘殺了。袁崇煥給崇禎皇帝上奏羅列了毛文龍貪財、好色、驕功冒功、不滿文臣、等等十二條罪名。

    貪財、好色、驕功冒功,我們先不說是否成立。就算其成立,這在明末甚至整個封建王朝,這些都不算大事。如果一個武將沒有這些壞毛病,上位者是絕對不敢任用的,因為一個武將有了這些壞名聲可以說就是自絕於民,一個老百姓都討厭的人是絕對不可能起兵造反的,而且也給了上位者隨時修理自己的把柄。所以袁崇煥唯一能說服崇禎皇帝自己殺毛文龍的理由就是降清、附閹兩條。

    對於政治人物,為了抹黑對方他們一直都是不遺餘力的。崇禎時期,皇帝唯一不能接受的事就是降清、附閹三種。而在這一時期,所有被皇帝所殺或者被認為殺的對的人基本都有這兩種罪名。所謂的降清、附閹都隻是一個婊子牌坊,對著外人表示著自己的所做所為是正義的。這在明朝並不少見,如胡宗憲通倭案,戚繼光通倭案,俞大猷通倭案等等。在關鍵的時刻,沾上一些關鍵的事,你不死也得脫層皮。毛文龍如此、後來的袁崇煥他自己也是如此。

    “文視武如奴婢,武視文如寇仇”。其實袁崇煥真正殺毛文龍的理由隻有一點—-----不滿文臣,直白點說就是文武之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梟與雄》,方便以後閱讀梟與雄第37章 遼東往事(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梟與雄第37章 遼東往事(下)並對梟與雄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