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收集(2)

類別:未分類 作者:中庸葡萄 本章:八十一、收集(2)

    自從上次不歡而散,徐晏清和紀歲和便再也沒有見過麵。不過幾天,徐晏清再次收到了永王府信使拿來的信。

    苦想而不得知其用意,在大理寺用飯時,徐晏清卻突然靈光乍現。陸堯年該不會在彌補曾經兩人錯過的那些信吧?

    曾經在離開蘇州後,陸堯年寫過信給徐晏清,但是陰差陽錯兩人錯過,以致於這幾年都毫無聯係。這一封封信傳來,還都是家長短,好像有些彌補當時的感覺。

    卻說上次永王收到徐晏清的回信,原本期待滿滿,但在捏著薄薄的信封時就有不祥的預感。打開信一看,果然是徐晏清的風格。

    信隻有一頁紙,紙上言:

    “一切都好!”

    想到她定然是認真的作出這無趣的回複,陸堯年驟然失笑。引得其他人都在好奇,永王難得開心什?

    隻是後來想著自己洋洋灑灑三大頁,隻換得她四個字,又有些悶悶地,想在她麵前抓住她的衣領,讓她重新寫個五頁,才能心滿意足。

    徐晏清自打有了這個猜測,便有些後悔,自己上次是否太過敷衍?因此這次收到信,也絞盡腦汁得寫了兩頁--大理寺的菜單。

    她的日子實在無聊,並沒有什可寫的。好像也就是大理寺的飯一直不停的變換,且味道很好,值得一寫而已。

    徐晏清從未發覺,自己對永王總有些對別人沒有的耐心與縱容。

    永王收到回信,再次失笑。怎會有人將菜單寫成回信的啊?但又有種徐晏清的寶藏之處,隻有他發現的那種愉悅。

    大理寺兩位大理寺卿便發覺,隻要永王收到信,心情都會好上許多。一次,顧大人沒忍住便問是何人所寫?

    “朋友。”陸堯年這樣回道。

    王甫眨了眨眼笑著說:“莫不是心上人吧?”

    陸堯年想反駁不是,話在嘴巴卻又沒吐出去,隻是耳根默默地也跟著紅了。

    於是南下的隊伍便傳開了,永王殿下已經有了心上人。再傳到後麵,已經變成了,永王殿下回京就要成親了。

    大理寺近來又開始忙碌,所有人都行色匆匆。很多同僚突然之間就不見了,依照慣例便是領了任務在辦任務中。徐晏清雖然在檔案室整理卷宗,卻沒有放鬆自己。她已經默默讀完了很多卷宗。更在三十年前的一個案卷中找到了和自己父親那場案子類似的案卷。

    這是一場官官相護貪墨案,涉及朝中大員一十六名,當年直接斬首十名,盡數抄家。在朝中民間都引起了極大反響。也是當今聖上,原來的太子初進朝堂時接手的第一個案子。

    不過這個案子並未有人員翻案,算是鐵證如山,事成定局。也是由戶部而起,貪墨的不是糧食,而是將賑災糧放在庫中不動,引起民間物價飛漲,由此培養了一批貪商。在此之後,這些貪商滲透進了食鹽、礦產等諸多原本隻由皇家掌控的領域,聯合控價,導致民間混亂,民不聊生。

    後來太子牽頭,抱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查處了一批朝中重臣和商人,搜刮的贓物全部收歸國庫,又過去近一年,才使得民間物價平穩,恢複安居樂業的氛圍。

    隻是盡管無人翻案,卻有漏網之魚。當今丞相和鈺就是曾經被查處的其中一戶小官家的子嗣,當時是男丁八歲以下免於流放,他正好卡住了年紀,便逃過一劫。後來能科舉、進入朝堂,也難免是因為天子知道,自己曾經的決策太過獨斷和血腥。於是心軟,給了和鈺向上的機會。

    這也印證了當時的案子中也存在無辜牽連的人,隻是對於當時的朝堂和民間來說,需要鐵血手腕將飄搖的江山穩住,對於那些無辜牽連的個人而言,大局更為重要。因此不能翻案,卻可以從其他角度彌補。

    合上卷宗,徐晏清久久不能平靜。她相信自己的父親,一心讀書的書呆子,絕不是醉心權術和金錢的人。一個愛妻愛子的人,不可能鋌而走險去貪墨。更何況,父親隻是小小的翰林院編修,是不可能有那大權力去促成這種貪墨。若是也是無辜被牽連,那又如何找尋真相。貪墨大案尚且不能翻案,這個案子相比就大巫見小巫了。

    若是不能公開恢複名譽,但若是有人從中作梗,她不介意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中午用餐時,大理寺難免顯得有些安靜了。徐晏清正在吃魚,張易知也坐了下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晏清之陸》,方便以後閱讀晏清之陸八十一、收集(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晏清之陸八十一、收集(2)並對晏清之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