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元來,你也是元紳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正統大汗阿不鴿 本章:第四十一章 元來,你也是元紳

    不過,郭康倒是還沒有講完。見她表示沒問題,就繼續了下去,說道:“在天父之下,為什有兄弟兩個,你思考過?”

    “不是教士們加的?”史惠貞問道:“我聽人說,早年典籍隻有天兄一個兒子,後來張大牧首他們,又把神祖也加進去了。其實神祖比天兄還大了幾百年吧……”

    “不能這說。”郭康連忙阻止道:“神祖並不是一個人,雖然羅慕路斯比天兄早,但是成吉努斯就比天兄還晚。出生年份這個,對於他們,已經沒有什意義了。這個兄弟關係,更多是神學和象征意義上的。”

    “啊?這都行啊?”史惠貞驚訝道。

    “有個流行的說法,說天父既是阿爾法,也是歐米伽。神祖是羅馬的象征,也和天父一樣,可以既是‘建城者’羅慕路斯,也是‘毀滅者’成吉努斯。這幾個是不矛盾的。”郭康解釋道:“你多看看經書,就能理解了。”

    “呃……”

    “而天兄和神祖,也有政治上的喻義。”郭康沒管她,繼續說道:“一個國家的核心權力,就是祭祀和戰爭。在其中,祭祀權的穩定是更加重要的,因為軍事組織本身,同樣需要借助它來維持。”

    “你想想,要把一群人聚集起來,肯定得有些什,作為所有人共同的目標。否則,這個組織就會連存在都成問題了。這種情況,你自己肯定也明白。”

    “至於那些具體的經驗,比如如何宣傳更能號召人,什樣的故事更有利於把大家組織起來,其實書上都有。這就是我為什讓你好好學習神學啊。”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看書,你就別催了。”史惠貞難得被人勸學勸到不耐煩,趕緊應道。

    “不要著急,我還是那個建議,從最簡單開始學起。”郭康指了指她手的書:“剛才我雖然說了一大堆,但其實也很好記。你就記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口訣,就可以了。”

    “這個一,可以指天父,也可以指人世間,對應天父的羅馬。這方麵,剛才我已經解釋過了。”郭康直接講解起來:“在國家層麵,最高權力一定要是統一的。軍隊和祭祀的權力,也必須要集中到中央。否則,肯定會陷入無休無止的內亂。”

    “嗯,這個倒是能理解。”顯然,哪怕史惠貞都知道這種常識。

    “這個一生出的二,就是祭祀權和軍權兩大權力。這個剛才也講過了。”郭康繼續道:“而且,這二者,和國家最高權力本身,一般都是綁在一起的。穩定的結構下,肯定是這種‘三位一體’的結構。”

    “比如,奧古斯都開始,最高統治者的權力,主要就是由大元帥和最高祭司這二者組成的。一方麵,打贏了內戰之後,奧古斯都已經是整個羅馬最大的軍事領袖。另一方麵,他也積極控製祭祀權,在得到這個職位之後,立刻趁機要求在軍營增加宗教儀式,教育士兵對自己效忠。你看,人家就很明白權力的來源和權力的結構。”

    “那他肯定懂。全羅馬最應該懂的就是他吧……”史惠貞嘀咕道。

    “那個時候,羅馬政治製度還不怎成熟。我們後人,就要好好學習過去的經驗教訓,不要在類似事情上再出問題了。”郭康說:“而且,這個經驗,適用性也很廣泛。不管什製度的國家,一看,有國家元首,有軍隊首領,有大祭司,這三個還經常集中在一起,那肯定就是個羅馬式權力結構的國家了。”

    “這樣……”

    “是啊。不過這些,都是支柱性的權力,未必會經常動用。在這之下,具體進行國家管理的諸多需求中,以行政事務、法律執行、軍隊管理著三項最重要。這就是古時候三公負責的職能,至今也是如此。這三項內容是由上麵那二者衍生出來的,所以可以用‘二生三’來幫助記憶。”

    “在這三個主脈絡之下,還有為數眾多的職能部門,負責各項大大小小的事務。它們過於繁多,沒法直接概述,因此,我們喜歡用‘三生萬物’來概括。整體上來說,權力的流動和細化,也是這個順序。”

    “哦哦,這樣啊。”史惠貞連忙點頭,見郭康說完了,又小心問道:“你剛才是不是說漏了?你隻說執行法律,是把職能說了一半吧。那總得有人訂下法律,好讓人執行吧。”

    “製定法律不在這一層。”郭康回答:“法律是社會中強製推行的規則,為了讓它能推行,肯定要賦予它一定的神性。所以,不管真正製定法律的到底是誰,名義上確定和發布法律的,一定會和祭祀權那一塊高度綁定,盡可能接近法理源頭。”

    “這種特殊地位,是那幾個第三級權力不具備的,所以,它所處的位置也會更高一些。我覺得,這已經是祭祀權的一部分,不需要單獨列出在這了。”

    “其實這也不難想到吧。”他發了下牢騷:“你要多看點書。尤其是羅馬的書。不要天天瞎尋思,或者亂信些蠻子的東西。”

    “蠻子的信仰非常混亂,教育也搞得很糟糕。直到現在,各種鄉野邪教都層出不窮。要知道,上古時代,就有‘絕地天通’的說法,要禁止大家隨便就打著神的旗號行事,把祭祀權收歸朝廷。但蠻子不僅做不到,還有意去鼓動民間淫祀,號召巫師們隨便通神。如此以來,連祭祀權都瓦解了,國家還怎可能長久?”

    “呃,我也沒想這多……”突然被打了一通預防針,史惠貞有些莫名其妙。看了看有些不滿的郭康,回答。

    “我就是順嘴提一下,你今後遇到了就留些意。”郭康擺擺手,說道:“蠻夷不是一個或者一些族群,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蠻夷化本身,比那些蠻族部落,更應該讓人警惕。我們得隨時防止蠻族文化的擴散,還有蠻族思維的腐蝕。”

    “這種交鋒,是沒有前線與後方的。之前動亂結束的時候,我就給其他人說過,大都這地方,蠻夷風氣甚至比邊境戰區還濃厚。要擊敗這種敵人,可能比戰場上戰勝他們都麻煩,不能不小心。也不要怕得罪他們,有時候,詔安這些人反而會留下大隱患,還不如徹底決裂再擊敗敵人。你看明朝,不就是這種教訓嗎。”

    “明朝怎了?”史惠貞好奇地問。

    “剛才我不是說過,能否承認造反者的問題。”郭康舉例道:“這是個很好用的判別方法。”

    “古人經常說,某個王朝得國正,或者不正。這個衡量方式,就是描述他們的權威性。權力的說服力越強,大家就越容易服從,統治的成本也肯定會更低。”

    “同樣,因為權威性足夠,他們就不需要對各種有勢力的人進行妥協,可以去推行更多有利的政策。而另一方麵,曆史上,得國正的朝代,一般也都是白手起家,不怎依賴其他勢力,自然也有底氣和他們爭鬥。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古時候,人們還沒有足夠的曆史經驗,去總結出這精細的道理,就用正統性來進行一個模糊的概括。”

    “明朝所處的時代,還有開國的經曆,本來應該是正統性十分充足的。曆史越往後,教育就越發達,管理國家就越來越不依賴世家大族培養的子弟。而明太祖也是從底層起家,打出來的天下。這個曆程,大概隻有漢朝能和他相比了。”

    “不過,漢高祖並不忌諱自己起兵反秦的事情。漢朝的官方宣傳,不承認秦朝的五行正朔。漢高祖還專門祭祀陳涉,安排人手維護他的陵墓。但明太祖在這件事上,卻沒有人家看得開。”

    “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的態度一直在來回搖擺,一會兒罵人家是韃虜,一會兒又要承認元朝的地位和正統性,甚至非說自己在元朝那會兒過得挺好。實際上,就是他總對元朝留下的士紳抱有幻想。一直這猶豫了很久,都下不了決心,去對付那些江南士紳,總覺得還能拉攏一下。我覺得,這其實就是個政治失誤了。”

    “拉攏江南士紳?”史惠貞好奇地問:“不罵元朝,不是為了拉攏蒙古人?我聽說不少蒙古人投靠他,參加他的軍隊。我覺得,肯定是為了拉攏這些蒙古兵吧。士紳能幹什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方便以後閱讀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四十一章 元來,你也是元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四十一章 元來,你也是元紳並對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