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喀爾喀部落的曆史

類別:未分類 作者:清風五哥 本章:第四十一章 喀爾喀部落的曆史

    喀爾喀最初為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初見於明末時代,因為最初分布於哈拉哈河(又譯為喀爾喀河)而得名。

    喀爾喀人傳統上是遊牧民族。在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統治下組成一個軍事帝國。明末為達延汗六萬戶之一。

    其後幾個世紀,他們在不斷擴張的**帝國,和滿族人所建帝國之間受壓迫。

    外喀爾喀(喀爾喀西部)東接呼倫貝爾,西至阿爾泰山,南臨大漠,北與**接壤。

    喀爾喀蒙古有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劄薩克圖汗、車臣汗。外喀爾喀設8個劄薩克,分左右翼。

    外喀爾喀三部之間發生紛爭,漠西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四王子乘機插手,向喀爾喀大舉進攻。喀爾喀戰敗後,經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倡議,舉旗北遷。

    內外蒙古各部首領於多倫諾爾會盟,宣布保留喀爾喀三部首領的汗號,實行劄薩克製。

    喀爾喀部落以親屬集團為主,組成氏族和部落,為父係製。領袖以能力為決定條件。成婚後的男性通常住於鄰近父親和其他男性親戚處。分為貴族和平民兩個階層。

    17世紀前,薩滿教是喀爾喀原住民宗教的根本,17世紀起信仰藏傳佛教,寺院擁有很大權力和財富。

    漠北喀爾喀蒙古比內喀爾喀蒙古強大很多,因為內喀爾喀五部蒙古做為強大的政治實體在明末就消失了,“風頭”完全被漠北壓過。

    這兩個萬戶的名稱都是因為最初的封地在哈拉哈河一帶,是故因河得名。

    而不管是漠北喀爾喀還是內喀爾喀蒙古,其始祖都是蒙古黃金家族達延汗巴圖蒙克的子孫,據蒙古史書《金輪千輻》記載。

    巴圖蒙克將喀爾喀萬戶分給了兩個兒子:分別是第十一子格列山(或格埒森紮·紮賚爾)和第五子阿勒楚博羅特。

    隨著年深日久,這兩位帶著自己的部屬往各自的方向擴張。於是,格列山的這部分駐牧於漠北,形成了外喀爾喀。

    阿勒楚博羅特這部分形成了內喀爾喀蒙古,駐牧於大興安嶺以南。所以,這兩部的關係就很清楚了,同一個祖宗兩兄弟的關係。

    而阿勒楚博羅特的兒子虎喇哈赤,則帶領著自己的部眾。以一開始的紮魯特部為基本盤進行了新一輪的擴張,經過長期兼並戰爭,吞並了泰寧、福餘、朵顏的部分部眾。

    他的五個兒子隨其征戰,逐漸各自領有了自己的鄂托克,此即內喀爾喀五部。《金輪千輻》說:“紮魯特忽喇哈奇的五個兒子烏巴什衛征、索布海達爾罕、烏班貝瑪多克森、索尼岱青、碩甘卓克圖洪巴特爾五人,各掌一個鄂托克。”

    長子烏巴什衛征(委正)領有紮魯特部、次子索布海達爾罕(速把亥)領有巴林部、三子烏班貝瑪多克森(兀班)領有翁吉喇部、四子索尼岱青(歹青)領有巴嶽特部、五子碩甘卓克圖洪巴圖爾(炒花)領有烏濟業特部。

    內喀爾喀蒙古五部曾在明朝中後期輝煌一時,在虎喇哈赤之後,巴林部的速把亥在內喀爾喀五部之中,實力最為雄厚,遂脫穎而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第四十一章 喀爾喀部落的曆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第四十一章 喀爾喀部落的曆史並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