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太極的野望

類別:未分類 作者:清風五哥 本章:第二章 皇太極的野望

    皇太極繼位時,後金麵臨嚴重困難,主要有明朝已構築關寧錦防線並聯合朝鮮、蒙古封鎖後金、四大貝勒合議製掣肘汗權、後金內部**和階級矛盾日益激烈、後金的經濟遇到很大困難、後金民眾厭戰等。

    對明朝,皇太極確立了“講和與自固二策”,爭取時間,解決後金麵臨的一係列急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待機成熟,再興兵攻明。

    當時,明朝正因為寧遠的勝利而變得強硬起來。皇太極一上台就曾致函寧遠巡撫袁崇煥,表示希望“彼此和好”。

    明朝也並非坐等後金退兵,而是一邊要地,一邊修築塔山、大小淩河城及錦州城,加緊備戰。

    天聰元年(明天啟七年)五月,繼征朝鮮王朝之後,皇太極親率大軍征明。這時明朝幹將袁崇煥正在實施“恢複之計”,即“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

    他修城屯田,以屯養戰,以“守為正著,戰為奇著”。皇太極想及早發動進攻,發動寧錦之戰,結果自己傷亡慘重,寧遠城卻屹立未動。

    繼續又攻十幾天,依然無成。守寧遠的正是袁崇煥,他命令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出城拒戰。

    皇太極督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濟格等進擊。明軍喊抵抗。袁崇煥坐鎮指揮,放大炮,後金兵一排排倒下,遊擊覺羅拜山、備禦巴希等被射死,貝勒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俱傷。明將滿桂也負重傷,士兵死傷大半。

    寧遠不下,皇太極又返回錦州,時已六月四日。將士中暑很多,皇太極知不可久留,第二天下令退兵。

    此戰明軍防守成功,時稱“寧錦大捷”。遼西不能攻取,便不能進山海關,如果要奪取北京,隻有另找出路。

    皇太極對蒙古是有所了解的,當時他已參加過與喀爾喀、科爾沁等部的結盟,也曾領兵馳援過科爾沁。

    天聰二年(明崇禎元年)二月,皇太極首先帶領兩個幼弟多爾袞及多鐸統大軍親征察哈爾所屬的多羅特部,進至敖木倫地方,俘獲一萬一千二百人。

    因敖木倫大捷,多爾袞被賜號墨爾根戴青,多鐸賜號額爾克楚虎爾。

    八月,與喀喇沁議和,九月調科爾沁、喀喇沁、敖漢、奈曼及喀爾喀諸部兵來會。

    九月六日,後金大軍出征察哈爾。二十日進擊席爾哈、席伯圖、英、湯等處,俱下。

    第二天追至興安嶺,獲人畜無計其數。

    十月中旬勝利而歸。這次出征,後金既打擊了大敵察哈爾部,也進一步鞏固了對已歸服的蒙古諸部的統治。

    不久,皇太極派阿什達爾漢到這些地方宣敕,以後如征察哈爾,凡管旗諸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從征,違者罰馬駝,不至約會之地者也罰馬。

    天聰三年(明崇禎二年)十月至天聰四年(明崇禎三年)正月,皇太極在明朝關寧錦防線難以攻克的情況下率軍從蒙古突入內地,攻打北京失利,史稱“己巳之變”。

    天聰四年正月,皇太極領兵攻占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他決定鞏固已占的四城,在關內打進一顆釘子,以為據點。

    明廷調集各路大軍,組織反攻,收複永平等四城,後金兵敗歸沈陽。皇太極因失已得四城,感傷墮淚,大小諸臣,見之無不流涕。

    皇太極本人有很好的文化素養,這時他推行了振興文教的措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第二章 皇太極的野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第二章 皇太極的野望並對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