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楚王

類別:未分類 作者:遁橙 本章:7.楚王

    在光線逐漸褪色之時,楚王正坐在龐大的宮殿之中,心中滿是落寞。楚王宮高高在上,門口有著巨大的朱雀,在那冷冽地看著煙消雲散,昔日的輝煌漸漸退去。

    成為楚國之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應付各方的荊棘和霹靂。自古以來,從旁人眼中的蠻夷,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春秋五霸楚莊王,到達楚國的頂點之後,不過三百年之中,卻已然風雨飄搖。縱然是“縱合則楚成,橫成則秦帝”,然則現在離稱霸卻是漸行漸遠。

    他在本朝中所處的位置好比西漢時期的漢元帝,再過上幾十年,就會分別迎來秦朝的大一統和旁的翻雲覆雨手,雖然是大勢所趨,但在當中卻起到推波助瀾的反向作用。而且,兩人的名氣都來自旁逸斜枝,楚懷王是除了楚莊王外楚國最有名的君王,當然大部分要歸功於屈原,在屈原的,這是多讓其感傷的一位君王啊。

    “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夫子站在幽深的竹林中,無時不刻不在等待著君王的回心轉意,帶來無盡的回憶和不能釋懷。

    而漢元帝的名氣,則主要來自昭君出塞的著名美人,也稱為明妃,雖然他們在曆史的長河中,各種陰差陽錯,隻有片刻的相遇。元帝不識美人,而昭君也隻能麵對出塞的命運。對此,無數的文人墨客有著神來之筆的感傷。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杜甫”

    “君不見咫尺長門鎖阿嬌,

    人生失意無南北。”

    ——王安石

    這就是不遇,不遇啊。

    而柔仁好儒的漢元帝,其最大的誤差卻不是和昭君的咫尺相遇,而在於選擇了另一個王姓皇後,這個看似隨便選出來的皇後卻是曆史上最為長壽的太後之一,表麵上,心很是軟糯,對每個兄弟都很好,王家一門九候,其著名的侄子,那仿效周公的王莽最後終於一點點親手關上西漢的大門——王莽篡朝。當此之時,王太後被索要玉璽時,憤怒地擲在地上,有人說還是忠於漢朝,但也有文人議論其婦人之仁,以及實質上的似是而非。

    漢元帝時期有著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沒有著名的臣子;而在楚懷王時期,有著著名的文學家,卻也沒有聲名在外的管仲、樂毅、衛霍般呼風喚雨的能臣。但在某些角度上,他們也都知寒知暖,西漢末年多次水災、雨雪損莊稼,百姓流散,漢元帝越發地恭儉,多次表示“夙夜戰栗”、“自恥”,大赦天下,發放酒肉和帛;楚懷王在一年大雪紛飛,宮中取暖之時想到楚國的百姓,擔心其衣食溫飽,還命人雪中送炭,所以還是頗得人心。

    但現在,楚懷王坐在那,卻是一籌莫展。他不知道應該指望誰,屈原嗎?夫子一開始以其嫻於辭令還有超然獨立的氣勢,還是頗有一段相處融洽的君臣時光。但是,屈原畢竟是以文采名冠天下,而不是改革。縱觀上下幾千年,有赫赫有名的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夫子的變革卻未拔出同列。

    與此同時,文人身上與之俱來的孤傲卻使得夫子屢受同儕排擠,並不用多表,隻要上官大夫不經意地奏上“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無需網羅更多的名目,就使得“王怒而疏平。”

    現在,身邊沒有幾個可以用的。他又想到陳軫、景鯉,那些都是或辯才、或外交,並不曾出現挽狂瀾於既倒的材質;至於靳尚,那就更隻論關係近,可謂近臣。

    在春秋戰國時代,一個明顯的特色就是臣子不論列國,特別是辯臣,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和變換所效忠的國家,而君主也往往也以禮賢下士為榮。

    他又想到張子,那個讓其威名掃地的口若懸河之徒,之前聽起來不無道理的說詞:“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

    “秦弱則楚強,楚強則秦弱,此其勢不兩立。”

    “今王不事秦,秦劫韓驅梁而攻楚,則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積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餘,不至十日而拒扞關,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舉甲出武關,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夫待弱國之救,忘強秦之禍,此臣所為大王患也。”

    每一個字都說到他的心坎上,逐步對張子青睞有加。雖然在此之前有著六百和六的欺詐,成為諸國的笑柄。本有機會拿住張子,卻又被鄭袖好言好語以得罪秦國的其中利害說服,放了對方。想到這,他不禁長歎,哪有做君主被臣子玩弄於鼓掌之中的道理。然而的確不少見,那些太過輕信的,比比皆是。哪怕是昔日的霸主,也難逃被佞臣算計的結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拯救屈夫子》,方便以後閱讀拯救屈夫子7.楚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拯救屈夫子7.楚王並對拯救屈夫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