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年輪【第二十四章】

類別:未分類 作者:芹餘 本章:小城的年輪【第二十四章】

    1927年的盛夏,東邊道往來於安東官道並不太平,稀稀拉拉趕路的客商隊伍,要依靠與沿路土匪結下的“交情”才能保證一路上通行無阻。偶爾有走親訪友的百姓,借著客商隊伍的庇護,或交些小錢,或出一把子力氣,隻求一個平安。即是如此,出行的隊伍也從不敢貪早、貪晚出行,唯恐遇到新近拉出來不相識的土匪綹子。機警的客商們,會在每次出行前仔細地打聽沿途風土人情的變化,稍覺不妥,便就此放棄從不肯冒險。民生經濟,在混亂的世道,戰戰兢兢地殘喘度日。

    東邊道將蓋縣、岫岩、莊河,囊括起來,再途經近200華的長途迂回直抵安東。東邊道沿途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比鄰海域,近靠國門自古以來一直都是百姓安居樂業之所。奈何1904年日俄戰爭,竟在中國領土上打響,塗炭了不知多少毫無幹係的中國人的性命。國力的羸弱,注定了衰敗的國運,悲慘的境地卻真切地由無數弱小的國民來承擔。那是一場發生在即將被瓜分的土地上,兩個列強關於不義之財如何分配的戰爭,對持刀瓜分者預示著武力的強悍和榮譽,對被瓜分者則是永遠的傷痛和曆史的悲哀。自以為強大的沙俄想不到,竟是矮小的日本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在東北未來近半個世紀的曆史中,黑色的暗流加重了它的實際存在,像一塊惡瘡,時刻在侵害和攪擾這片黑土地的安寧,並從中吸取掠奪了無數的養分。

    戰爭所引發的慌亂,二十餘年來外族勢力的影響,加重了百姓的流離失所,一些人放棄原有的營生,做起打家劫舍的勾當,其中有真正的匪類,更不乏有劫富濟貧的英雄豪傑。安東的許淩雲,便稱得上這類英雄好漢。他原本是書香門第,祖上還曾在關內做過高官,後來罷官闖了關東。到了許淩雲一代,原想讀書考取個功名,幼年便隨父親苦讀詩書,能寫得一手錦繡文章。無奈科舉製度取消,考取功名的路徹底阻斷,他卻並不懊惱,在數載求學的生涯,他隱約對世道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對世態炎涼的思量,以及那一場令人憤怒的戰爭的深刻思索,使他油然生許多顛覆式的思想,眼前頓時覺得明亮異常。

    他操起了經商的營生,打算將安東的漁產販賣到內陸去謀一些小利。不料路途未半,販賣的漁貨便被搶奪去了大半,最後落的血本無歸。許淩雲無奈返家,整日竟癡迷起《水遊傳》來,忽然一天他豁然站起說:“官逼民返,民不得不返”。而後,便組織起一群可憐無助的百姓,拉起鎦子來,自己做起了山大王。舊時的書生,做起了胡子,不知道逆轉命運的推手,究竟是誰!正值軍閥混戰,綠林出身的張作霖正急於在軍閥爭鬥搶奪利益的殘羹,無心顧及匪患橫生,何況東邊道是日本人的勢力範圍。

    許淩雲漸漸在安東一帶起家,做了一方的匪首。雖然為匪,但他有“三不劫”:貧家不劫、婦人不劫、老幼不動。在“三不劫”的影響下,安東縣的治安竟奇跡般穩定了許多,百姓們竟因此而安居起來。

    那一年,許淩雲落難在莊河,慌亂之中闖進靴子溝,險些被擒,萬幸被二虎相救,才保全了自己一條性命。回到安東,他立即示下東邊道上的弟兄,見到那把作為信物的手槍,無論是誰都要以上賓禮接待。東邊道上大小匪首,都會賣些麵子給許淩雲。

    於是,當二虎腰別著那把信物槍,零碎灑脫的花穗時在腰間飄擺時,即便一個人獨行在東邊道上,也無人敢動他半根汗毛,若是遇到與許淩雲交好的,還要將他作為上賓款待。對於綠林朋友所表現出的熱情,二虎逐一地推辭了,他執著於我行我素,並迫不及待地趕往安東去找許淩雲。

    許淩雲將二虎硬按在了二當家的位置上,以報當年救命之恩。二虎幾翻地推辭,許淩雲卻執拗不肯更改。

    二虎懂得初來乍到的道理,他知道許淩雲的安排,對於他手下的弟兄而言是難免不公的,容易招人嫉恨。表麵上雖是二當家的身份,實則對塞大事小情從不插言,對旁人也是謙和溫馴盡量少有摩擦。最初時,各人確實覺得不公,覺得二虎不過是幸運地遇到了,許淩雲這樣有恩必報的性格的人。日子長久了,見他少言寡語,人又十分忠厚誠懇,便認同了二虎實在沒有做二當家的野心,隻是許淩雲的盛情難卻,對他也從排斥漸漸到了認可。

    時光如過隙的白駒,二虎已經在這經過了五個年頭,那一日許淩雲找到二虎拉呱兒。

    “兄弟,從今天起我改了姓名,不叫許淩雲,叫許護國。”許護國滿臉惆悵地說道。

    “父母賜的姓名,還是不改的為好。”二虎心直口快,毫不修飾自己的話。

    “知道嗎?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戰而退,扔下白山黑水拱手讓給了日本人,泱泱中華,何人來護啊!所以我給自己取了這個名字。”許護國無限悵然,內心曾為此受到過極大的震動。

    “我對外麵的世界不大明白,讀書又少,可是我知道嶽飛,知道袁崇煥,也知道但凡愛國,願意為國犧牲的,無一不是留名清史。”在同許護國的對話二虎找到共同點,他的心潮第一次因為國家這兩個字而被點燃,激動起來。

    “國家興亡匹夫有則呀!現如今,縱觀海內,真正為了民族大義的恐怕沒有幾個了。國民黨隻知道打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幌子,早已經不顧百姓的塗炭。少帥偏聽偏信,竟真的將東北富饒之地,輕易地送人,竟不顧千萬東北百姓的死活,叫咱們淪落成亡國奴。”許護國深歎了一口長氣,似乎在哀歎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塗炭。

    雖然對外界消息了解的很少,可是對許護國的觀點,二虎卻極為讚同,尤其那句“國家興亡,匹夫有則”。二虎覺得許護國在說出這句話時,他的身影是偉岸令人敬佩的,仿佛一位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大英雄。

    許護國的隊伍實力很強,乃至在整個東邊道上也是屈指可數的一支。越是壯大,越容易引起注意,日本正規軍幾次剿匪,雖沒有帶來致使的打擊,卻使他們原氣大傷。後來許護國派在莊河附近的探子說,莊河興起了大刀會。長嶺的華春盛、邱家溝的鞠仁卿、曹家屯的郭殿政先是在各自家舉旗反日,組建起大刀會,後來三家合做一家,北起大孤山南至碧流河都是他們的活動範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其單打獨鬥被日本人一點點吞噬掉,還不如與他們兵和一處,反正都是奔著抗日去的。”許護國思索再三,與二虎商量道。許護國的另一層擔憂是自己勢力的單薄,遲早抵擋不過日本人的征剿,到時非但隊伍不保,手下的弟兄也會同自己一起遭殃。

    “即是同道中人,與其被人逐個擊破,倒不如擰成一股繩。另外我還聽人說過,邱家溝的鞠仁卿可不是一般人,早前在奉天警官學校讀書,還是現在西洋知識。懂得行兵打仗不說,他家境本來殷實,為了抗日,把家所有米麵糧食統統貢獻出來,你說這樣鐵了心鬥日本人的,不正是咱們投奔的好去處嗎?”這些消息都是二虎平日從往來莊河城與安東城的商人們的嘴得知的。他久不回家,稍有家鄉消息,便好似刻在了磐石上一般記憶猶新。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小城年輪》,方便以後閱讀小城年輪小城的年輪【第二十四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小城年輪小城的年輪【第二十四章】並對小城年輪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