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誌奇半夜讀毛選 成君心靈受震撼

類別:未分類 作者:付秀新 本章:第12章 誌奇半夜讀毛選 成君心靈受震撼

    尹祥一家從龍江回來還是住在老屋。說是老屋其實房屋的時間並不長。老屋坐北朝南,是在尹成鋼四歲時蓋的。那時農村蓋房都是土木結構,土就地而挖就行,買來檁子和做窗戶的木料就算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土鬆散,讓其立起來成為牆,並能承受房蓋的壓力,就要對土進行加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土就地成牆。尹祥老屋的牆就是采用這種辦法。

    尹祥找來八根小碗口粗細的成直線的鬆木杆,把它們分成兩組,每組四根。牆皮四根,外牆皮四根。用十六條麻繩兒,一頭粗一頭細的。打牆一開始,量好尺寸在牆兩頭立上梯形木板擋土。梯形木板稱之為樁頭,在樁頭的兩側各放四根鬆木杆,大山牆大多都是兩根鬆木杆長。排好鬆木杆就往上土,上土隻上木杆直徑的一半。四個人用鍬挖土上土,四個人來回走,把土踩實,下邊扔上麵踩。踩實了,那四個人每人拿一把木製的榔頭,兩個人一夥開始打踩實的土。其中一人用榔頭先打出一個坑,另一個人要在這個坑再補一個榔頭,榔頭坑深,牆結實。榔頭坑均勻地一直排到立在兩端的樁頭。打完了榔頭坑,又開始上土,還是一半土,加上前麵的一半就一杆了。扔土、踩土、排榔頭坑,之後就把閑著的那四根鬆木杆放在已經塞滿土的四根上麵,杆緊靠樁頭,用繩子把杆係緊,係結實。接著就開始和第一杆一樣的程序。這第二杆的程序走完了,把底下的那四根杆抬到上麵來,用繩子係好,這就是第三杆。一杆一杆往上接,牆就起來了。大山牆打到一人多高就行了。打完了打山牆打後牆,最後打前牆,前牆隻打三尺高。有兩天的工夫,房牆就能完成。再脫些坯用來砌牆、墊檁子、搭炕、搭鍋台。

    尹祥去霍林木材公司買回來十八根檁子和幾塊板材。回來後把檁子排好,找好滾水,不夠高的地方用坯墊。他會木匠活,找來個幫手把木板破成條,做門做窗戶。門和窗戶打成了,又結實又好看,得到了很多人的讚美。

    到了秋天,自家地種了高粱,把頭掐下,拉回來兩車,找來十幾個人把秫秸鋪上房頂一尺厚,房簷探出來一尺長些。在秫秸上麵鋪些柴草就上泥。泥用堿土加草加水和成。房頂上的泥,得上五個手指頭那樣厚。房蓋一完成,在屋內不見天日,這就成了。

    房蓋上完了,還有很多活。牆得兩遍泥。第一遍用堿土泥,結實。第二遍用沙土泥,沙土泥光滑且平整還不裂縫。到野外的深坑挖來白土,用水和好,把牆皮一刷,牆白如雪、光華如鏡。外牆皮用堿土一抹就妥,要是摻些黃土,牆皮不裂,色彩還好。雖然是平房,尹祥還是想方設法讓它美觀些。

    房蓋上好了,牆皮刷白了,窗戶門打好安上了,炕搭好燒幹了,再壘個鍋台就一切就緒。尹祥一家人搬過來住。說搬家就搬家。鍋碗瓢盆一端,一對箱子算是家具一抬,被褥捆上一背,搬家完畢。輕鬆且痛快。那時生活都困難,家庭財產屈指可數。搬進新房的時候,尹祥有三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孩,取一個名字:尹春芳,她十二歲,二的是尹成鋼才四歲,三的是尹成君剛兩歲。一家五口人在新房子過日子。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風雪交加、寒風刺骨,新房不嚴實透風厲害,尹成君的兩隻小手被凍腫,手像小饅頭一般,但他不說一聲冷。

    尹祥一家從龍江回來,老屋沒有什太大的變化,隻是西大山牆底部有些返硝,算是個毛病外,其它的也沒有什。他們一家人六口住東屋,西屋是尹祥父親住,中間屋是灶房和過道。

    尹殿林和他的五兒子尹榮在一起過日子。書中提到的尹成海是尹榮的二兒子。尹榮有兩子兩女,長子尹成駿,長女尹春蘭,次女尹春芹。尹榮的妻子早年過世,尹殿林像媽媽一樣給尹榮的四個兒女做飯洗衣,操持家務。他愛孫如子,是溫和慈祥的好爺爺。尹殿林會下棋,尹成鋼從懂事起跟著他學下棋。他還知道不少古代的英雄豪傑的故事。到了晚間,尤其是冬天的夜晚。冬天晝短夜長,白天活也少,人們習慣了貓冬,比較清閑自在。一群孩子,有尹成鋼,尹成君、尹成駿、尹成海,還有尹成鋼六叔的兒子尹成財都來圍著爺爺,讓他給講故事。這個時候爺爺最高興,他在火盆前烤烤手,喝一口火盆沏壺沏的糊米水,手捋著胡須,有板有眼地樂哈哈地給孫子們講故事。故事動人好聽。

    讀者讀到這的時候,可能對火盆和糊米水不知道是怎回事,這說明一下。火盆是冬季農戶取暖用的。就像我們今天用暖氣、空調取暖一樣。火盆的形狀類似於我們今天做飯用的盆,盆一般是鋁的、瓷的、塑料的。而火盆是用泥做成的。挖來粘性土,沙土、壤土都不行。土要摻亂麻,麻要用做鞋用的麻,要結實的。用水和好後要放一個時辰。用盆做模子。拿來泥在盆的外圍用手往上拍泥,泥的厚度得有一個半手指頭那樣厚。厚了過於沉重,薄了又不結實。曬幹了,麵的盆往出一拿,火盆做成了。火盆幹了以後在外麵用白土一刷,有的還給畫上了花紋,就更好看啦。到了冬天,做飯時,灶坑燒的柴草多,鍋開了,飯熟了以後,就把那紅堂堂的火,扒出來一些放到火盆。為了延長火盆火的壽命,就把幹木棒或幹玉米瓤子放在火盆底下,上麵放火。用火盆取暖尤其是家有老年人的,很普遍。後來有了火爐,火盆就漸漸地消失了。現在說起火盆就是典故。

    沏糊米水也是那個時候常見的事。因為生活比較困難,沒有錢買茶葉,就用高粱米用鍋炒糊了泡水喝。尹殿林在炒糊米方麵,經驗豐富,他炒的糊米,泡成的水,色好味香。尹成鋼最喜歡喝爺爺炒的糊米沏的水。尹成鋼時常向別人誇他爺爺棋下得好,故事講得好,糊米炒得更好。不信,那你去看、去聽、去品嚐好了。

    尹殿林會做很多的活計,木工活、石匠活、成衣活。做飯做得也好,玉米麵大餅子貼出來嬌黃,味道好,口感好。他澱粉做得也好,遠近聞名。

    尹祥一家人從龍江回來時是六零年的秋季,糧食不夠吃。尹殿林很有辦法,他能用玉米葉子、玉米瓤子、黃豆皮子做澱粉。做澱粉時,他把做澱粉的材料用水衝洗幹淨,放到鐵製的大鐵鍋,加水後,加火熬。熬到一定程度,取出來用豆腐包過包,包上麵的渣滓,倒在糞堆上做肥料。擠出來的濃汁沉澱後,把上麵的水倒出去就成了澱粉。澱粉加點玉米麵做出來的饃吃起來又香又甜,在當時是難得的好食物。

    因為分家另過,尹殿林做的澱粉主要是尹榮一家用。有時尹成鋼餓了,找不到什可以填肚子,就跟爺爺說,您的澱粉饃做得好,比我們家的好吃多了,給我一塊嚐嚐。他就拿出來一塊給尹成鋼吃。他吃得舔嘴巴舌的,但不好意思再要。

    尹殿林做澱粉出了名,李天成特意召開了個現場會,讓他講一講做澱粉的經驗。伊嶺屯社員群眾按照尹殿林的製作方法,做澱粉、保性命。做澱粉的東西終究是有限的,沒有了怎辦?又從外地傳來了先進經驗,可以用甜菜渣子當食物吃。甜菜渣子就是把甜菜中的糖擠出去剩下的廢棄物。甜菜渣子外表好看,白淨淨的像碎粉絲,被壓成了塊,一塊、一塊的,輕飄飄的,似乎沒有什重量。甜菜渣子也有吃沒的時候,又運來了一些紙漿。紙漿可不是什好東西,可以忍著吞進去,但在排出時可來了麻煩,就是拉不出來。正當人們饑餓難忍的時候,春天來了。六一年春天的雨格外的勤奮,滿山遍野的野菜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莖粗葉肥。人們的臉上開始有了笑容。野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把野菜用開水煮了,煮後晾涼,用刀切碎,加些鹽麵,用手攥成團,在玉米麵上一滾,外麵均勻的一層玉米麵,黃的可愛。再上籠屜去蒸,表麵上看是玉米麵蒸饃,而實際上是菜團子,一咬確實還挺好吃。野菜的性格也不一樣,灰菜吃後胖腫,為了度命,怕胖腫也不行,人們把灰菜也吃光了。真有點饑餓難忍,饑不擇食。災荒年景野菜多,餓不死人,這成了天律,老人們都這樣說。

    尹殿林是有房子的。書中說伊嶺學校就是由尹成鋼的舅爺萬全海的房子改造而成的。萬全海的房子與尹殿林的房子是一趟房,這一趟房連脊是五間,東邊三間是尹殿林的,西邊的兩間是萬全海的。萬全海去世得早,兩個兒子萬有、萬才就由他三姑撫養。她年老力衰,自己生活還能勉強,沒有能力撫養兩個孩子,三個人一同進了公社敬老院。這兩間房成了公用房屋。學校占用過。那年搞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還占用過。兩間房貼滿了大字報。大字報的內容有的是真實的,出以公心;有的是虛假的,虛張聲勢。無中生有、造謠中傷、打擊報複也是存在的。後來事情過去了,事過境遷,漸漸地都淡化了。都是屯鄰,有的還是親戚,再沒有人提起過,計較過。搞大食堂那年,這兩間房做灶房,東邊的三間做了飯廳。大食堂黃了,葉文生一家住了一陣子,到了六二年,尹殿林與兒孫一家人才搬了回去。

    尹祥一家人從龍江回來後,和全屯人一樣,吃澱粉、嚼糖渣、吞紙漿、咽野菜。大人和稍大一些的孩子似乎都有挺勁,就像做夢一樣,醒來後照樣精力旺盛。可小孩子可就難熬了。尹祥有三個兒子,尹成鋼、尹成君、尹成鐵。去龍江時尹成鐵才三歲,還不會走呢。由於長年累月吃不飽飯,就別說吃點好的了,尹成鐵身體非常虛弱。

    大食堂的時候,領回來六個人的粥,把湯都倒出去由全家人喝,剩下的是幹粥給尹成鐵喝,他都喝不飽。後來大食堂黃了,變成了勞動力食堂。尹祥把每天早飯分得的兩個草籽麵摻玉米麵的窩窩頭,自己吃一個,另一個給尹成鐵吃。尹成鋼與尹成君還有尹春俠站在旁邊眼巴巴的瞅著。尹春俠隻大尹成鐵兩歲。當父母的沒有什辦法,狼多肉少,隻能照顧幼小的啦!艱苦的歲月造就了一批艱苦奮鬥的奇才。

    等到尹成鐵六歲的時候,他還不會走。那時已經是一九六二年,糧食豐收了,國家的經濟狀況開始好轉。能吃飽了,尹成鐵逐漸地由弱到強。體瘦如柴的他終於活過來了,奇跡。

    這時有人提議給尹成鐵做個步行車讓他學著走路。在大家夥的謀劃下,設計出來了步行車的圖樣。尹祥會做木工活,照樣子把它做了出來。步行車從側麵看是個三角形,從前麵看是個長方形,從上麵看也是個三角形。在車底下安三個轆,前麵一個後麵兩個。車體輕巧靈活,給尹成鐵學會走路帶來了方便。他站在車的後麵用手扶著,一點點地向前移動,有車支撐他不會摔倒。小三輪步行車成全了尹成鐵,讓他站立起來學走路。

    步行車製成以後,全屯人都認為是件新鮮事,招來不少老年人、婦女、小孩來觀看,那大勞力也有過來瞧的,都讚歎不已,誇尹祥是能工巧匠。步行車真起了作用,但會走也是太晚了。尹成鐵在步行車上鍛煉了一年多,直到七歲那年秋天才能獨立行走。他的腳與腳脖子不成直線,彎著的。等到九歲時才和普通人一樣,父母懸著的心才落下來。

    尹成鐵會走了在伊嶺屯也成了新聞,全屯人都為之高興。尹祥與高玉蘭更是樂得不得了,碰上人就說,我家成鐵會走了,不信你明天看看去。其實人家早都知道了,但他們還是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在這之前,人們都以為老尹家要出個癱巴,墳塋地出了毛病。尹祥與高玉蘭更是提心吊膽、愁眉不展,天天尋思著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樣,能直立起來獨立行走。今天終於能像正常的孩子走路了,如願以償。雖然這個時候尹成鐵已經七歲了。孩子能像正常人生活,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土龍嶺》,方便以後閱讀土龍嶺第12章 誌奇半夜讀毛選 成君心靈受震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土龍嶺第12章 誌奇半夜讀毛選 成君心靈受震撼並對土龍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