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以身試藥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李致遠1 本章:第185章 以身試藥

    隻見湘江中有四隻不大不小的船兒正朝橘洲這邊駛來,距離已不算太遠,大約三十來丈,轉眼便靠了岸。

    立時便有十餘名軍士押著幾個商賈模樣的人朝李致遠這邊趕了過來,其後的軍士抬著幾隻大木匣子,也吆喝著下了船。

    當先的是一身粗布短褐的畢安民,他氣衝衝地走到李致遠跟前,一拱手,氣咻咻地說道:“啟稟撫台,我去的遲了,已跑了些人,隻逮到這四個奸商!撫台先前說的沒錯,想來是咱們製造局內部有內鬼通風報信!”

    李致遠早已有所預料,邊收魚竿邊道:“辛苦你了,能逮到這幾個漏網之魚已經算是你手腳快了!”

    畢安民一腳踢倒一個,恨聲道:“撫台看該如何發落了他們才好?”

    “撫台大老爺饒命啊,撫台大老爺饒命啊……”聽聞此言,幾個人嚇的跪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口中連連告饒。

    李致遠放下釣竿,又往自己衣裳上擦了擦手,慢悠悠地上前,蹲下身子,朝地上不停磕頭的幾人端詳了好一會兒,才道:“就是你們以次充好,以麻秸灰代替柳木灰,還往麵摻沙子的?”

    李致遠對鳥銃、自生火銃(畢氏燧發槍)等火器的製造一貫是嚴格要求的,鐵是精鐵好鐵,工錢也給足了,有專門的製造局、製造基地,還有監工、質檢盯著,可卻忽略了最基礎、最根本的一樣東西——火藥。

    其實這也不怪他,畢竟火藥這東西已經發明使用了數百年,且大明一貫重視火器、火藥,組配比例早已經差不多研究透了,即在“一硝二磺三木炭”的基礎上進行微調,料想是不會有什問題的。

    再加上李致遠是理科生,以前化學學得還不錯,也清楚地知道近現代黑火藥的最佳質量配比是硝酸鉀:硫磺:木炭=15:2:3,連原理及化學方程式2kno3+ s + 3c = k2s + n2 ↑+ 3co2↑都還記得清清楚楚。

    這時候的人們不知道什化學式、相對分子質量、物質的量,所說的“一硝二磺三木炭”都是指質量(重量),即一斤硝酸鉀,二兩硫磺,三兩木炭,一斤等於十六兩,所以配比是16:2:3,正好和最佳配比差不多。

    這些他早已經讓畢安民告知了配藥的匠人,讓他們可以參考一二,以便製作出最好的火藥。

    李致遠什都算到了,可就是沒有算到人心,尤其是商人們的“良心”,結果就釀出了大亂子!

    之前已說好今日試槍,沒成想上午製造局竟然發生了爆炸和火災,還鬧出了人命,據畢安民稟報,就是製備火藥的工坊出了問題。

    製備火藥的硝石、硫磺和木炭三樣原料都是分別從商人們手上買的,畢竟長沙本地不產這幾樣東西,現在兵荒馬亂的,以前官府製辦火藥的機構也早就廢了,隻能從商人手購買。

    據李致遠考察,硫磺是在燒製綠礬時得到的副產物,即將礬石(即黃鐵礦,硫化鐵fes2)和煤炭壘疊起來,點火焙燒,反應方程式為:fes2+ o2 =feso4+s↑。

    硫磺在高溫下呈氣體,在窯頂冷凝之後液化,再收集提純即可,所以以前硫磺又有礬石液的別名。

    此項工藝已經很純熟,隻是提純上有些麻煩,這些奸商就懶得多費工夫了。

    木炭最好是采用柳木灰,據畢安民及工匠所說,若用更易得的麻秸灰代替則會使火藥威力大減,因而李致遠專門交代要采辦上好的柳木炭。

    硫磺和木炭都還好說,有不少地方都能弄到,而這三者中最重要的硝石,這時候得硝、製硝卻頗為不易,有句俗語叫“熬硝千日,不抵將軍一炮”,就很能反應製硝之艱辛。

    南方有些偏遠山區岩洞有“洞硝”,常有土司或官府組織人手就地開采熬硝。

    民間的茅房、老房子旁邊的浮土會結出鹽狀結晶物,用燃燒的木炭戳一下會“哧哧”冒火星,謂之土硝,刮下來再精製提純一下就得到了火硝。

    中國還算好的,想想辦法還是能得到不少硝石,日本、歐洲的硝石就更少了,都隻能從茅房邊上的“糞土”動腦子。

    離長沙最近的產硝地可能就是施州衛(今恩施)、保靖州軍民宣慰司(今張家界、湘西一帶的武陵山區)等山區蠻夷土司地區了。

    那岩洞甚多,富含大量天然硝,隻是地處偏遠,山路極為崎嶇,又是典型的“苗蠻之地”,很難與外界溝通,若沒有商人來往溝通,還真沒辦法獲取大量硝石。

    加之張獻忠從楚西的施州入川,當地兵荒馬亂,官府早已經對那失去了控製,唯有手眼通天、要錢不要命的商賈們還能從當地土司那弄來硝石。

    李致遠采辦的火藥原料,就基本是靠的來往湖廣西、南山區的幾家商行,可這些商人也實在是太奸詐無恥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之血色華夏》,方便以後閱讀明末之血色華夏第185章 以身試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之血色華夏第185章 以身試藥並對明末之血色華夏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