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質量和數量之爭

類別:網遊動漫 作者:蒼莽山 本章:第272章 質量和數量之爭

    陳宜中年少家貧,但人家學習好,按照後世的說法是個學霸級的好學生,也是靠著讀書改變命運的典範。長大之後身居南宋右丞相高位,卻善於逃跑,並且以逃跑載入史冊。

    先是奏請謝太後遷都,就在臨安投降之前從臨安跑到清澳,又從清澳跑到榕城(今福州),再從榕城跑到井澳(今廣東橫琴島),然後又跑到占城(今越南),看到元軍攻打越南,最後攜家帶口又跑到暹羅(今泰國)。

    清澳地屬溫州,但具體在什地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說是今浙江溫州洞頭區北大門島的。

    但後世根據《青山陳氏宗譜》,認定宋朝時期的清澳應當屬於溫州市龍灣區青山村一帶。

    《青山陳氏宗譜》中明確記載了這一句話:“青奧即今之青山也,青山為與權公舊遊地,其後守益公遷居青山,亦繼與權公之誌也。”

    (陳宜中,字與權)

    南宋末年,崖山海戰之前,陳宜中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不僅是南宋朝廷找不到他,甚至到了後來連滅亡南宋的張弘範都無法捉到他。

    自己人找不到,敵人更找不到。

    可以說陳宜中的一生跑出了境界,跑出了高度,跑上了人生的巔峰。

    陳宜中屬於平時慷慨陳詞之人,到了關鍵時刻連謝太後(謝道清)都敢放鴿子。

    而且在事後,連謝太後都不敢處置,隻能自己生悶氣。由此可見,南宋到了何種地步。

    亡國的前夜……

    現在滿朝文武是再也沒有人提及陳宜中此人了,用趙昺的話,留的住人,留不住心,追回來又有何用?

    天要下雨娘要家人,隨他去吧。

    生活中也是這樣,玩嘴的永遠不可信。

    “文相公,在瓊州成立第三海軍,戰船是否夠用?”趙昺問道。

    “回官家,瓊州除了馬尚書的船隊,已經少有大船可用了,以瓊州的情況來看可以說困難重重。”文天祥臉色凝重地講述著。

    “昌江船廠如何了?”

    “回官家,昌江船廠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造一艘福船至少需要五年時間。這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木材的浸泡過程中。”文天祥無奈地回答道。

    造船用的木材除了需要選擇質量好的硬木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放在水中浸泡。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而且是絕不能省略的一個過程。

    其次,再把浸泡過的木材慢慢陰幹,而不是曬幹。

    這個過程又需要數月或者數年之久。甚至有些情況也需要十年以上的陰幹處理才行。

    一泡,二陰,都需要兩到三年左右的時間,這還是“速成”。

    原木泡在水能釋放原木的生長應力,阻斷腐朽菌和蛀蟲的生存條件,還可以釋放木材中的油脂。

    至於說為什要陰幹而不是曬幹,原因也很簡單,陰幹的木頭,其細胞的膨脹和收縮變化比較緩慢,不易開裂,這樣造出來的戰船才能更加堅固。

    而曬幹的容易開裂,古代都是木質的戰船,龍骨開裂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且樹種也很重要,可不是什樹都可以造戰船的。

    一棵可以用來造船的大樹,至少需要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生長周期。

    講個笑話,2007年,丹麥林業部門出具報告:“海軍部,你們兩百年前種下的九萬棵橡樹已經可以用了。”

    1807年種的……

    這些都是前期的準備工作,相當耗費時間。

    材料準備好了之後,首先要鋪設龍骨,然後是搭建船肋骨、隔艙板和船殼板。

    木質船體都是榫卯結構,各種構件之間的板縫、釘、栓、孔眼等等,多如牛毛。

    如果不處理這些,漏水是必然的。

    撚工就出現了,撚工的工作就是給船體的各種縫隙進行撚縫。

    用麻筋和膩子進行撚縫,俗稱兩灰一麻,有時候甚至需要三灰二麻。

    麻筋一般都是用麻絲,膩子則是用桐油與石灰混合而成的。

    (如果不理解什是膩子,可以想象一下幼兒園小朋友們玩的彩泥。)

    還還不算完工!

    撚縫完成後,要在船體內外分多次塗抹桐油,以及用來防腐的秀油。

    油分要充分滲入木材纖維內部,凝固成一層油膜狀的保護層。

    這樣一艘船才算完工。

    船造好之後,就該下水了。

    一種辦法是在船塢開閘放水,待到水灌滿之後,讓船浮起來順著水渠漂浮著下水。

    另一種是在一個稍微有些坡度的斜坡上鋪設原木,讓造好的船隻靠著自身重力慢慢下水。

    宋朝已經出現尖底船,史書記載:“上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第272章 質量和數量之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第272章 質量和數量之爭並對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