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章 門房
三月中的時候,千呼萬喚的「天下諸州覆田勸農使」幕府終於組建得差不多了。
三月二十,太子邵瑾呈上了最新一版《晉書》,然後辭行南下,坐鎮梁縣,正式開始了他的這項新差遣。
當然,修書的事情並不會落下,而今首要之務是《風土病》一書。大梁朝如今多了新地盤,需得考察記錄當地多發急病的情況。另外,之前有些州的急病記載似有錯誤,需要刪改,工作量不小。
《括地誌》也在持續完備之中。
朝中甚至還有人提議重修《三國誌》,蓋因前作很多缺漏,不如重寫一本,就叫《新三國誌》。而且這會離三國並不太遠,很多檔籍並未損毀,參照前書的話,修起來很快的。
邵勳同意了,令太子主持修撰此書。
修書之人留在洛陽,由東宮屬吏完成。
幕府官員則在梁縣,開始完成度田工作。
也就是說,太子現在有兩套班子了,影響力大大增加。
覆田勸農使幕府設長史一員,由庾亮出任左右司馬各一員。其中,南安太守姚弋仲出任左司馬,太子左衛率垣喜兼領右司馬。
秘書監盧諶之子盧偃任主簿,太子右衛率劉達兼領督護。
長社棗庸任記室參軍,魯王次子邵琳任法曹參軍,太子中庶子魯尚任度支參軍,上郡單遷任賊曹參軍,附馬都尉溫毅兼領錄事參軍·
另有門令史謝安:從事中郎王支(王豐之子):邵紀(宋公):張輿(秘書郎)—」
至於奔走的小史就更多了,如桓衝(桓溫之弟)慕容垂荷健祖道重等。
總之,這些人麵有的是太子徵辟的,有的是別人舉薦的,有的是邵勳塞過來的,甚至還有自己上門投效的,總之來源很雜,經過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觀察後,大概就能看出各自的能力心性
品德了,再往後就是進一步篩選。
毫無疑問,對很多鬱鬱不得誌的人而言,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覆田勸農使幕府初建,即便有各種關係戶,依然有大量空缺職位留給外人,你抓住機會了,將來就有可能一飛衝天。
二十五日,太子邵瑾在東宮二衛的護送下,抵達梁縣,住進了天子早年的居所綠柳園。
看著院前院後鮮豔的花朵,看著汝水畔青翠的楊柳,看著遠處鬱鬱蔥蔥的農田,邵瑾的心情好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是的,離了東宮崇德殿後,邵瑾覺得陽光更加明媚了,空氣愈發清新了,就連山水都變得秀麗了許多。
這是心情的好轉,不足為外人道也。
二十六日,正式開展工作前,又有府兵左驍騎衛的將校前來拜訪。
當然,這是禮節性拜訪,詢問太子要不要他們幫忙,畢竟這個覆田勸農使的職權寫得十分模糊,似乎什都能管,問一下總沒錯的。
不過他們來綠柳園見了個麵就走了,連飯都沒吃,十分規矩,沒有留下任何話柄。
隻不過大家心中有數,這一點同樣不足為外人道。
******
二十七日,浙浙瀝瀝的小雨下了起來,將河畔的柳樹滋潤得愈發妖嬈。
綠柳園沒有門闕,於是在門外搭了個棚子,門令史謝安與兩名小史坐在頭,時不時起身詢問來客姓名,然後入內通報。
午時初刻,又一輛車停了過來,通傳之後,準許入內。
謝安將人領進去後,又回到了棚子下,對身旁的桓衝笑道:「穎陰荀氏的人。」
桓衝嗯了一聲,呆呆地看著外麵的雨幕。
別看謝安是門令史,他隻是個沒有具體職掌,什人都可以驅使的小史,但大家的地位其實差不多。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謝安本來也是個小史,隻不過天子欽點了他的名字,讓他有了個幕職。而太子見了他以後,同樣十分欣賞,稱讚謝安石身上有股子風流之氣,對父親塞給他的這個人十分滿意。
桓衝還是從錄事參軍溫毅那聽來的,內心之中很是羨慕。不過他才十五歲,此番前來本就是曆練,在太子麵前混個眼熟,為將來計耳一一很顯然,桓衝就是傳說中「關係戶」之一,走的是庾亮的路子。
遐想間,又一輛馬車駛了過來。
謝安沒有動作,桓衝剛要起身,另外一名小史費超走進了雨幕中,低聲詢問著。
此人是故汝南太守費立的孫子,其父費辰在蜀公門下做事,一家子都是蜀人。
費家在汝南的名聲很不好,費立更是有酷吏之稱,蓋因其經常折騰大族。
費超問了一會後,來到謝安身邊,簡略稟報導:「殷淑妃家的。」
謝安點了點頭,又起身入內稟報了。
桓衝費超二人坐在一起,靜靜看著外間,
>>章節報錯<<